('
一直等到七点左右。
整个北展剧场,两千多人的座位没有一个空下的。
瞧见这一幕。
郭得刚、于迁、以及其他老先生都很欣慰,这一次相声历史剧,真可以说是费了他们不少的心血。
他们肯定是希望效果一片大好。
所以都有点激动了。
讨论话语不少。
但是当师娘的王蕙就不一样了,相声剧是他们操心的,她就操心闺女这,然后还有其他几个女演员。
这几个女演员,很多都是她请来客串的。
不过大多都上了年纪,但是也活跃在舞台上,只是不像相声这般火而已。
“闺女!现在的话你先歇着,有什么不懂的,您就可以问我们。”王蕙极其关心的说道。
坐在后台。
宋轶双手放在自己的膝盖上,望了一眼旁边看着手机的男朋友后,再立刻转头问一声。
“那师娘,我现在就需要换服装吗?”
“不用!你之后还有一段时间呢,到时候再换也来得及,而且今天人多,免得提前弄脏了。”
“嗯!”
宋轶对齐云成送的旗袍自然是很珍惜,于是点点头。
但是下一秒对男朋友的不在意,却多了几分小表情,因为他一直低头看手机,不知道干什么。
而这一幕,也被王蕙看见了,立刻喊一声。
“云成,你干嘛呢?一个劲盯手机?”
“啊?”齐云成立刻抬头回答一声,“我这看一些热度和新闻。”
“看那玩意有什么用,别看了。你陪着闺女,我去看小岳他们。”
“嗯好!”
听见孩子答应后。
王蕙直接从后台边上的角落去向稍微热闹一点的人群,毕竟今天所有人几乎都来了。
很是热闹。
但是宋轶却立刻转头,然后贴在齐云成的肩膀那。
“你一直在这看什么呢?”
齐云成摇摇头,“没什么,就是一些网上对这一次相声剧的期待和言论!”
“你看这个干嘛?难不成还担心演得不好啊?郭老师和于老师他们可都上场了。”
到底是女朋友。
一下就戳中了齐云成内心的想法,让他一阵苦笑,“没什么,没什么,怎么可能表演不好。
走吧!
想要去哪,我带你到处去逛逛,上一次来只看了一点地方吧。”
“嗯!”宋轶开心的点点头,然后立刻从椅子上起身,并直接拉着男朋友的胳膊,甚至还带着一点着急。
跟个小孩儿一样。
不断的念叨。
“我现在想去侧幕看看,看看现在是多热闹,顺便拍个照片给月月,她还没见过这呢。
快点,快点!
不然到时候开场了,我就不好上去了。”
“好,去瞧瞧吧。”
同样起身来,齐云成便带她过去看看新鲜。
现在的北展剧场自然不用多说,一眼望下去满坑满谷的人。
虽然宋轶在话剧院的时候也见过,但场子不同,给人的感觉也不同,更别说这是齐云成他们的场子。
所以要更有兴趣。
但是也没有看多久,待在侧幕的宋轶忽然看着观众席那楞了一下,“云成,我好像看见了几个有点熟悉的脸?”
“熟悉?你还有认识的人啊?”齐云成不得不好奇。
“哎呀,不是!之前我和月月经常买剧场票!怎么也记得住几个了,甚至他们给我们递了名片,说下次买票找他们。
结果我们没要。”
“你是说黄牛?”
“对!”
“在哪?”
顺着宋轶指的方向,齐云成看过去,说实话真不好看,因为哪都是人,且还有不断的人员走动。
但是此刻灯光很足。
所以几十秒后还真让他发现了几个熟悉面孔,毕竟他在小剧场也干了这么多年,怎么可能不接触一下黄牛。
可情况很怪,因为他们的票竟然是靠前的,按理来说这绝对不可能。
他们倒卖赚钱都还来不及,怎么可能自己花费票来看。
更别说还是稍微价格高的票。
而宋轶也是纳闷这个,“这些黄牛也会买票进来看?”
“不清楚,一般来说票实在卖不出去了,他们才会看看,但是这个场不至于,有点少见。”
齐云成一边琢磨一边回答,但是此刻还能琢磨出什么来,马上就要开场了,只能稍微多提防他们一点。
第230章 跟师父称兄道弟?
晚上七点半!
齐云成注意到时间后,只能先带着女朋友去后台换好自己的服装。
而下去的那一刻,德芸十五周年开幕式,也正式开始了。
不过不同以往要来的开门柳。
整个宽阔的剧场舞台灯光,在这一刹瞬间暗了下来。
有一种演唱会的既视感。
但等一束灯光亮起的时候,一位戴着眼镜的中年男人,在一阵欢快的乐曲当中露面了。
并不是高风。
而是郭得刚经常在自己相声砸挂的人物,郑好,同时还有一个名字叫做郑喜锭!
郑喜锭站在舞台中间,面带笑容,同时通过自己的话语,娓娓道来今天的相声剧引子。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皇帝循行出游,他听到了一个好消息。
说宰相家里有一枚公鸡蛋。
据说吃了这枚公鸡蛋,能让皇帝长生不老。
宰相很高兴命这位宰相呈上这枚鸡蛋,宰相知道自己大祸临头了。可就在这个时候,皇帝身边有一个人,叫做东方朔。
东方朔说,万岁,小人要跟您请十个月的长假。
皇帝很奇怪,你为什么要请十个月的长假啊?
因为小人要回家生孩子。
听到这,皇帝乐得前仰后合,天下哪有男人生孩子的道理呀,生孩子嘛,只有女人才能生。
东方朔说,万岁,既然您知道,只有女人才能生孩子,天下哪有公鸡下的蛋啊?
区区几句笑话,化解了大臣之间的党争,也给皇帝提了一个醒。
从那以后,皇帝就默许东方朔通过讲笑话的方式参加国家大事的讨论,后来的相声艺人,也把东方朔称为祖师。
但说到相声真正的形成,还要说到清代!”
……
……
一字一句。
郑喜锭把相声祖师爷的故事告诉了出来,算是一个旁白的作用。
等他说完之后。
灯光再一次暗下。
舞台上看不见一点事物。
但是几秒时间,灯光缓缓亮起后。
整个舞台化成了清代燕京天桥一带热热闹闹的集市。
与此同时各种的人声、说话声、走路声都响应了。
当然,场景彻底展现到观众眼前的时候。
舞台中间挑着卖菜担子的小白亮相了,一边迈动步子嘴里一边吆喝。
吆喝的东西自然还是彩排那一套,但声音通过舞台安置的话筒,真是清清楚楚传到了北展的每一个角落。
而观众也是给出了无比庞大的掌声。
有对这个演员的捧,但更多的是开场之后的高兴,毕竟的确少见德芸这种相声剧。
有很强烈的新鲜感。
不过舞台的行人以及做买卖的,没有在这掌声停顿,依旧不断的流动。
仿佛那一刻。
舞台不是舞台,就是下面一群群观众通过这么一个方式,清清楚楚瞧见了那时候天桥老百姓的一个日常。
不过在小白吆喝完,担着菜离开的时候。
一位老先生穿着破烂的衣服,敲着两块板子开始了数来宝,这东西是相声演员的基本功之一。
可放在当时,就是乞丐向达官贵人讨钱的一钟方式。
至于之后,小孟等人也一个个的亮相,为的是多体现一下这个社会的状态。
而过不了一会儿。
忽然舞台上来了一个大动静。
那就是穿着青黑色长衫的郭得刚、于迁带领着一帮伙计上台了。
这一上台。
整个北展剧场不可能不轰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