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味道真不错。”祝缨说,也只会说这个。
吃完了饭,她又叮嘱陈夫人:“给二郎备些好用的面脂口脂,哦,带些喝得惯的茶。有帷帽再多带几顶。西陲那个地方,日晒、风沙,都是磨人的东西。”
陈夫人紧张地记了下来:“哦,好好!”
祝缨这才离去。陈夫人连夜准备,不但给儿子准备了,又问陈萌大军会不会路过盐州,听说可能路过,又给长子一家装了两箱子东西。最后又收拾了一个包袱:“二郎,这一包是给你叔父的,你带过去。他府里又没个主持中馈的,这些东西便想得到,也没有咱们家的好。”
陈枚本来不耐烦的,听了要捎东西,才说:“好!都放我箱子里。”
陈萌道:“在外不比在家,要听你叔父的话……”
“爹!我又不是明天一早就走了。”
陈萌道:“敢嫌你老子烦了是吗?”虽然生气,却又不打儿子,只嘴上啰嗦。
啰嗦一阵,想起来还有些公务要办,到书房看了两份公文,又与户部相关,他又想起来祝缨了,把儿子又叫过来叮嘱。
陈枚一张脸皱像像颗话梅,哼哼唧唧地:“叔父都没你话多……”
“我是你爹!”
这日子没法过了!陈枚想,叔父,你明天就带我走吧!
…………
祝缨打了个喷嚏,岳桓道:“你这是怎么了?要是身子不好,别逞强,先在京城瞧好了病再走。”
祝缨将手绢收了,道:“没事儿。说正事,杨先生留下的那些个学生,这些日子都是您在看顾吧?”
岳桓道:“你都要去西陲了,就不必再操心这个了!有我!我总不能一点用处也没有吧?霍昱也出京了,冼敬不能将事情做得太过份。”
“我要带他们走。”
“啊?”
“我要设幕府,正用人呢。他们才出仕,还没怎么沾染一些恶习,我宁愿带一些生手年轻人,从头调-教,也好过与老油子扯皮。他们,我要选几个带走,奏本我已经写好了。特来知会您一声。”
岳桓定定地看着她,忽然叹了口气,道:“好。”
“我还有别的事,先走了。”
岳桓起身:“多谢。”
“害……哎!您!”
岳桓一揖到地,又重复了一遍:“多谢。”
祝缨硬将他扶起,道:“这不是您一个人的事,刘、杨二位也不只有您一个朋友。我真得走了。”
岳桓一直将她送到巷口,看到她转弯不见了,才缓慢回家,到了家门口又站住了,扭头望着空旷的邻宅发呆。
岳桓装雕塑的时候,祝缨已经回家了。
府里已经知道了她要出征的事,苏喆有点急切地问带回消息的赵苏:“舅舅,那咱们是不是也能出京了?那青君呢?她会调回来吗?”
林风也问:“大哥,义父还是节度使?那咱们?哦,阿发他们呢?”
赵振也问:“那个……京里呢?谁留在京城?”
一旁范生和张生也有点紧张,他们没想到会被召过来,掌心里湿漉漉地全是汗。
随着一声:“大人回来了!”
所有人都弹跳了起来,往门外冲!
他们一拥而上,将祝缨团团围住,眼中全是殷切:“大人/义父/阿翁……”
祝缨道:“进来说。”
到了厅上,苏喆等人都坐不住,以赵苏为首,分两列站好了等祝缨说话。
祝缨道:“我要西征,赵苏、苏喆、赵振你们几个留在京城。郎睿、路丹青、金羽、苏晟,你们随行。”
苏晟与郎睿发出欢呼声。
祝缨又看了一眼张、范二人:“你们也随我出京。”
二人腿一软:“是!”
“明天我就上表,你们两个手上的公务要移出去,不要留尾巴。”
“是!”
“散了吧。”
“是!”
林风想主动请缨,看看郎睿,又犹豫了。
苏喆的脸上有掩不住的失望与不甘,她轻轻叫了一声:“阿翁。”
赵苏道:“义父,她之前在幕府处事也有条理,义父心疼她,不让她上阵就是,后方补给之类她还是能够胜任的,寻常官吏比不上她。”
祝缨道:“你们两个,跟我过来。”
苏喆对赵苏投去一个抱歉的眼神,两人跟着祝缨去了书房。一进去,苏喆就说:“阿翁,我知道轻重,舅舅说的是事实,不过,我们不会让阿翁再多操心的。您对西陲也不太熟……”
“闭嘴。”
两人都闭嘴了。
祝缨道:“我走之后,你们要密切关注京城的局势,咱们不惹事,可也不怕事。”
“是!”
“有事,找陈相公去。或者岳尚书也可。他们都不在,小事寻温岳、金良帮忙,大事可找郑相公。着实为难,也可去施府。其余府上熟人,你们自己斟酌。”
“是。”
祝缨又说:“我下面的话,你们一定要记住!”
两人精神一振!
祝缨道:“我走后,你们要盯紧郑府,尤其是太夫人。她要有个三长两短,一定要尽快派人传信给我!顺便盯一盯沈瑛。我把晴天留在京城帮你们。”
“是。”
祝缨扬起手,示意她的话还没说完:“大郎,我要你在城外设几处隐蔽的藏身之处,要备有干粮、马匹。不能让别人知道,我要用。梧州如果有消息,都先隐下来,无论好坏,先报我。如果是家里老人也先隐瞒。”
赵苏与苏喆的脸色也变糟糕了一点。
祝缨看着苏喆,道:“留你在京城,你要面对许多困难,这是对你的考验。”
“是。”
赵苏问道:“若是梧州有不好的消息,您回来之后是不是……”
“不过是未雨绸缪。我离家也太久了,想家了,要趁他们还在世的时候回去看一看,”祝缨说,“你们两个,记住,一旦我在西陲大捷、郑府太夫人去世,只要凑齐了这两条。咱们就不必再顾忌任何人了!”
虽小有疑惑,但是两个人还是应下了。赵苏道:“或者,我亲自去接了阿翁阿婆来京?”
祝缨此时却不能明言,她说:“不用,我自有安排。到时候,你们别惊讶就是。”
第424章 出征
苏喆与赵苏领了训,各自心中转了许多的念头,当面却都恭恭敬敬地应一声:“是。”
看祝缨没有别的吩咐了,一同告辞出去。
苏喆道:“舅,到我那儿坐坐?”
赵苏问道:“你方便么?你住在内宅里,我不宜过去。”
苏喆道:“那咱们去那边的小学堂,这会儿阿发他们必是回房收拾行李了,一准儿不在,那儿安静。”
两人于是去了郎睿等人集体温书学习用的小学堂那里,里面果然一片漆黑,没人用功。他们找了一间屋子,苏喆遣了侍女点了灯,赵苏问道:“你有什么心事,必要现在就说?”
苏喆道:“一想到要与阿翁分开,心里有点儿没底。”
赵苏道:“你胆子一向很大的。”
“这回不一样,舅,我听阿翁话里的意思是不是要与郑相公……”她做了一个手势,将合什的双掌拉开。
赵苏轻描淡写地道:“不是一直在做这件事的么?郑相公势大,待人傲慢,原也不是什么值得掏心掏肺的人。哼!这朝廷上也没几个值得坦诚以待的人。怎么?怕了?”
“才没有!既然舅舅也这么说,那我猜得也就没错了。那这一次咱们留京就与之前不同了,之前郑相公也算能信任的人。现在就不能全然信赖了。
咱们俩合计合计要办好事情还需要做什么,趁阿翁还没走,将要向他请示的、向他索要的等等,都拢出来,这几天当面说了。等阿翁离京就没有现在这么方便了。”
赵苏道:“不错。”
两人因此说开了,苏喆又很奇怪地问了一句:“这个沈瑛,又有什么值得关切的呢?”
赵苏道:“闻说是以前有些渊源,早前的事儿我也不太清楚。不过,他是陈相公的舅舅,陈相公那样一个人,竟与沈瑛如此疏离客套,想必是有原因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