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说,妇人斗嘴不是大事儿,哪怕当事双方是长公主之尊。
但问题是,他们这个地方选错了,这可是宫门口呀。来来往往的官员虽然都避着。但是东边儿是昭文馆,西边儿是宣德楼,再往里就是内侍省。不过片刻的功夫,这消息就传到了成国长公主那里。
赵舜华头疼不已,新旧交替,这样的事情怎么能容许发生呢?岂不是让人看皇家的笑话?可这两位都是他的亲姊。赵舜华很有自知之明的,知道自己管不了,只好赶紧去请示宋太后。
殊不知,宋太后这个时候也有自己头疼的事。徐慧回来已经成为定局,她反而不那么忧心了。都是苦命人,何必自相为难呢?
只是钱浣和赵滋的婚事就差临门一角,所谓六礼只剩下亲迎一礼。现在钱浣已经不好进宫了,只在家里绣嫁妆。宋太后手里正有她孝敬的杭州泾县胶领外衣。手工非常不错,就算是有绣娘打底,也看得出来是下了功夫的。
但是越到了这种时候,宋太后越能感受到下面人的群情涌动。说到底,钱浣的身份是有点儿配不上赵滋的。
只不过当年赵滋只是代王,正需要拉拢各种势力。南方有钱啊!加上宋太后看这姑娘也不错,命令赵舜华考察了好一段时间。才有了这桩姻缘。现在官家的皇位越坐越稳,难免底下的人就有小心思。
可是,宋太后早已经表明立场,她非常厌恶赵炅贬妻为妾的行为,这婚事说定了就是说定了,只要钱家姑娘不犯大错,她就是未来的大宋皇后。
这样信守承诺的做法,本应该得到一片赞誉。但实际上,赞誉的只是吕相公等高官和一批老儒。很多重臣,包括勋贵都颇有微词。
说到底。不是钱浣这个人不好,也不是他真的出身于亡国之族,让人接受不了。而是她入主中宫,就触及了将门的利益。
大宋建国以来,有三位被册封的中宫皇后,孝明王皇后和她宋太后,还有已经等死的雍熙太后李氏,全都是出身于中原将门。这也是赵匡胤和他们约定共富贵的一种呈现。
但钱浣出生于江南地区,那里作为被征服地区,天然就不被统治者和众位利益既得者所信任。到现在为止,大宋根本就没有南方出身的高官。宋太祖甚至说过,“南人不得坐我堂。”
所以,一些旧势力当然颇有不甘。但宋太后意志坚决,眼看赵滋也不是一个好拿捏的,他们就不免退而求其次,谋取一些宫妃的位置。当然是舍不得让自家宝贝女儿进宫的,但不是旁支还有很多人吗?这方面儿,礼部和太常寺反而有话要说。因为天子本就是一娶一后三妃。
宋太后虽然对钱浣的一些心理素质并不是太满意,但也不想糟践人家孩子。何况,后宫不安是会影响赵官家的,她不心疼儿媳妇儿,也得心疼自己儿子。
你说这个时候又听说两位长公主闹起来,给了言官参奏皇家的机会,她心里能不恼怒吗?一句话就让内侍省都知秦翰,把人给传了过来。
话说要是别人来,两位长公主还不是那么害怕,这秦翰可是宋太祖时期就跟着监军,一路名声非常好的将军宦官。李神佑倒台之后。赵滋大力整治内侍省。他觉得与其让“内相”搅动风云,不如把这个位置给常年在外的秦翰。既是一种加恩。也方便用一些低级内侍做事。不怕他们形成利益集团。
这次正好秦翰跟着大军回来述职。来给宋太后这位老主子娘娘请安。就被派了这件差事,也无不可。郑国长公主和晋国长公主这时才有些害怕了,但也不敢不去。
宋太后就在宝华宫的偏殿见了他们。等人来了,她根本就不说话,自顾自的在那里看选花样,明显是生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