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诗逸很快将自己对《FlappyBird》的深入分析整理成了一篇学术性极强的论文。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事实上,能这么快搞定这篇论文也是因为何诗逸先前就有过写这方面论文的想法,并进行过相当多的工作铺垫。
只是苦于游戏心理研究这方面没啥社会影响,
而且何诗逸先前的论点缺乏特别有说服力的论据。
因此也就没发表。
而这次恰逢其会,《FlappyBird》的出现给何诗逸先前的论点提供了特别有说服力的论据。
同时《FlappyBird》这款游戏因为其火爆程度,自带热度,使得大有成为新的全民游戏的趋势。
尽管这种小游戏的热度一般维持不了多久,顶多维持几周的时间。
但这也足够了。
刚好把对《FlappyBird》的分析整理到论文之中,并趁机发表,好好地蹭一波热度。
何诗逸打算通过这篇论文,好好打脸一下那些质疑他专业性的人。
当然何诗逸的目的不仅回应那些对他专业性质疑的玩家,
还想证明《FlappyBird》这款游戏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游戏设计者深谙玩家心理、精心布局的结果。
最近借着《FlappyBird》爆火的契机发布,
论文中的关于游戏心理的研究内容也有了社会热点加持,很容易获得关注。
何诗逸的论文标题定为《游戏设计中的心理学应用》。
何诗逸在开篇中就介绍了《FlappyBird》这款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