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着看 > 都市言情 > 中国各地姓氏变迁及文化遗产 > 第132章 山西省—石姓、姚姓、谭姓

第132章 山西省—石姓、姚姓、谭姓(1 / 1)

石姓

-起源:

-源自姬姓:据《春秋公子谱》《元和姓纂》《古今姓氏书辨证》记载,春秋时,周武王姬发之弟康叔的六世孙卫靖伯有个孙子叫公孙石昔,字石,又称石石昔,为卫国贤臣。卫庄公死后,太子完立,是为卫桓公。后来卫庄公庶子州吁刺死桓公,自立为君,石石昔的儿子厚参与此事,被封为大夫。州吁为寻求卫人的支持,派厚去向石石昔求教,石石昔假意让州吁和厚去向陈侯求情,暗中却派人给陈侯去信,让其将州吁和厚除掉。事后,迎立桓公之弟公子晋为国君,即卫宣公。石石昔大义灭亲,迎立卫宣公有功,其孙骀仲以其名字中的石字为姓,是为河南石姓,史称石姓正宗。

-源自姬姓、子姓:春秋时期晋国有杨石我,字伯石,本姬姓;郑国有公孙段,字子石,本子姓。他们的后人中有以先人名字中的石字作为姓的。

-源自他族改姓:隋唐时西域石国有人迁入中原,乃以石为姓。南北朝时后魏鲜卑族代北三字姓乌石兰氏,迁洛阳后改为汉姓单姓石。

-变迁:

-早期发展:石姓最早发祥于当时的卫国之地,即今天的河南北部一带。之后主要繁衍于黄河中、下游地区。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北方形成了五大聚居地。其中,向西经陕西到甘肃省境的石氏,在甘肃黄河以西、武威以东及大东河、大西河流域一带成为当地一大望族;向东或向北在河北、山东、山西等地又形成了四大望族,历史上石姓有“武威、渤海、平原、上党、河南”等郡望之称。

-唐五代时期:石姓在北方的大举繁衍与当时的社会动乱和后赵、后晋的建立分不开。石姓的大举南迁也正始于此时。唐初有石氏族人自河南固始随陈元光入闽开辟漳州,五代之时,已成为闽南地区的望族。

-宋元明清时期:宋、元以后,石姓便遍及江南大部分地区。明清时,遍及全国各地,其中以北方分布最为集中、广泛,是比较典型的北方姓氏。

-在山西省的分布:山西是石姓较为集中的地区之一。明朝洪洞大槐树移民石氏始祖为平阳、太原二府,泽、潞、辽、汾、沁五州,洪洞、赵城二县等籍人氏。据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山西省有石姓人,临汾市人,洪洞县4743人。如今,石姓在山西的各个地区均有分布,如太原、大同、运城等地都有石姓人口聚居。

姚姓

-起源:

-源于舜帝姚重华:舜帝以姚为姓,在当帝之前,四岳曾向帝尧推荐过舜,尧帝让他居住在妫河边,他的子孙有留在妫河边居住的,改以妫为姓。后来周武王姬发灭殷商后,找到了舜帝的后裔妫满,封他于陈(今河南周口),建有陈国,侯爵,史称陈满。他逝世后谥号为陈胡公。妫满的后裔子孙传至汉朝陈仲敬时,因避祸乱而迁居于吴兴郡(浙江吴兴),改古姓为妫姓,传至舜帝69世嫡长孙姚平复改舜帝之姚姓,世代相传至今,史称吴兴姚氏正宗。姚氏族人尊奉舜帝为得姓始祖。

-源于“癸”:远古部落联盟时期,炎黄先祖登泰山祈祷,天乃降十天干。父娶母、儿子、女儿、母+父=合文等,其中女+癸=姚。

-源于其他说法:有说法认为春秋早期有姚国,虞舜后代,子孙以国为氏,称为姚氏;还有源于羌族、蒙古族、满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汉化改姓为姚氏的情况。

-变迁:

-先秦至秦代:姚姓自诞生后至春秋期间,主要在河南发展,到秦代以前,姚姓已经发展到了山西、广西、四川等地。

最新小说: 安静的敌人 大疫大医 千金归来 药童 第三种绝色 神农 命中注定 王令的日常生活 官道之色戒 照不见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