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较于甲胄的开销,火器的生产成本同样不容小觑。
尤其是刚刚摸索的情况下,就算想要实现大规模量产都不可能。
他可是听方子祁提及过,这火器的生产,里面的每个零件与部位都是老师傅一点点打磨出来的。
一个锻造多年的老师傅,每天也就能生产四五个零件。
至于什么冲压机啥的,现在就别想了,只能靠老师傅的手搓技艺。
而且麻烦的是钢的可塑性没有铁强,这对老师傅绝对是莫大考验。
其次锻造出来的玩意,必然会产生一些气泡等情况。
且枪管内壁,怎么也不可能与后世那种精确到毫米级的精确度可比。
所以这玩意耐久度到时候能有多好赵铭还真不敢确信。
不过现在也管不了那么多,能用,能接连开枪保证不轻易炸膛就不错了。
而且燧发枪,这已经是火枪的多次进化后产物,前世西方人在十九世纪就凭借这玩意玩起了排队枪毙的戏码。
现在既然搞出来了,不用岂不是浪费?
这也是赵铭对重甲虽然依旧有奢求,但奢求没那么大的情况。
如若燧发枪能实现大规模量产,重甲甚至都没有存在必要。
完全以棉甲纸甲,甚至不用着甲就行。
不过那是最美好的设想。
事实就是,这年头你玩排队枪毙那一套可以,但必须同样着甲。
不然大燕的箭雨,还有大渊的箭雨能教你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