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年间
朱元璋脸色显得很不自然,在此之前,他们已是从天幕中大概知晓了朱佑樘的性子。
自身性格软弱,听信文人的话语。
直到现在,朱元璋的心里还是有点难以置信,他们朱家到底是出了什么问题。
仁慈,对百姓的太子登上皇位,自是没问题的。
一味信任文人的话语,那么,坐在龙椅上不是手掌天下生杀大权的皇帝,而是个任人摆布的傀儡。
一个皇帝,怎么能没有自己的想法。
现在这么一看,这朱佑樘似乎与自己心中所想,有那么一点出入。
“标儿,你对弘治帝恢复午朝之事怎么看?”
朱元璋还是很高兴的,毕竟单从这方面上看,弘治帝在治理方面上还是非常勤劳的。
当皇帝,除了要有果决的手段之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勤奋。
帝王不理朝堂要事,久而久之,一个王朝的朝廷就会变得荒废,百姓起义,各种叛乱也是接踵而至。
朱标没有立即开口回答,如果是换做其他大臣,恐怕走听到问题时,就会毫不犹豫地拍马屁。
身为大明太子的朱标,断然是不可能是这样做的。
而朱标心里清楚,爹想要的也绝不是溜须拍马的答案。
稍稍沉思了一会儿,朱标便是开口说,“儿臣认为,在天幕上出现过的诸多大明皇帝中,弘治帝应该算是较为勤奋的一个。”
朱元璋点点头,朱标所言,正是自己心中所想。
瞧见朱标的模样,朱重八又是笑道,“标儿,你还想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