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云峰边讲边看的同时,也带着大家岳阳楼全部转了一圈。
因为岳阳楼确实并不大。
站在岳阳楼下,仰望这座阁楼。
虽然几经重建修葺,但是依然能看出它的独特气势。
但是跟最初楼阁相比,确实少了不少的古老气息。
要知道最初的时候岳阳楼可是纯木结构。
整座建筑没有用到一钉一铆。
所有的梁、柱、檩、椽全靠榫头衔接,相互咬合。
不仅让岳阳楼结构更加牢固,并且外形更加精美。
在当时岳阳楼主要承重的构建为4根楠木,从一楼直抵三楼。
而这四根楠木又被称为“通天柱”,除这4根通天柱外,还有12根廊柱和32根檐柱。
这些支撑柱的个数都是4的倍数,四根楠木代表四季,12根廊柱象征一年12个月。
而岳阳楼的翘脚飞檐全部采用斗拱形式。
这个斗拱也是咱夏国古建筑中特有的结构,可以说是夏国古建筑中顶天立地之灵魂所在。
斗拱的基本功能就是对挑出的屋檐进行承托,使得屋檐能伸出很远,极具美学价值。
而岳阳楼的斗拱结构更为复杂,工艺更为精美,几非人力所能为,甚至有传说为鲁班亲手所造,一楼翘首为凤,二楼翘首为龙,三楼翘首为祥云,龙上凤下,龙凤呈祥可谓是寓意十足。
岳阳楼最有特色的是楼顶的“如意斗拱”层叠相衬托举而成的盔顶式构造,楼顶远看像古代将军巨大的头盔,这种拱而复翘的顶式结构在夏国古代建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但是现在的岳阳楼因为时代变迁,加上各种修葺,多多少少失去了历史的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