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雨柱心头一紧,连忙追问:“怎么会这样?纺织厂不是咱们市的支柱企业吗?”
李师傅叹了口气,领着何雨柱走到窗边,指着外面空旷的厂区:“你看看,现在订单少了,原材料也紧张,再加上新技术、新设备的冲击,我们这些老机器、老手艺,哪还有竞争力?年轻人都不愿意留下来了,都想着法子往外跑。”
何雨柱听着,心里五味杂陈。他记得,在原著里,这个年代虽然物质匮乏,但国营工厂还是人们眼中的铁饭碗,是稳定与荣耀的象征。可如今,这铁饭碗似乎也出现了裂痕。
“那……厂里有没有什么应对措施?”何雨柱试探性地问道。
李师傅摇了摇头:“能有啥办法?上面也在想办法改革,可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听说要引进外资,搞合资企业,但具体怎么操作,咱们这些小老百姓哪知道。”
两人沉默了一会儿,何雨柱突然想到了什么:“李师傅,要不我帮你打听打听,看看外面有没有什么新的机会?总比在这里干耗着强。”
李师傅感激地看了他一眼:“柱子,有你这份心就够了。我这把老骨头,还能折腾到哪里去?倒是你,年轻有为,得多为自己打算打算。”
从纺织厂出来,何雨柱的心情异常沉重。他意识到,这个时代的变迁比想象中更加剧烈,而他作为穿越者,不仅要适应这个时代,更要努力改变一些什么,至少要为身边的人找到一条出路。
回到四合院,何雨柱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先去了易中海家。易中海作为一大爷,在四合院里有着极高的威望,也是何雨柱在这个时代最敬重的人之一。
“柱子,今儿个怎么这么早回来了?”易中海见何雨柱神色不对,关切地问道。
何雨柱叹了口气,将国营纺织厂的现状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易中海。易中海听后,也是沉默良久,显然,这个问题也触动了他内心的某根弦。
“柱子啊,这世道变化快,咱们得跟上节奏。”易中海缓缓开口,“我虽然老了,但眼睛还没瞎,看得出来,这以后啊,是你们这些年轻人的天下。你得好好想想,怎么利用你的优势,为自己,也为咱们四合院的人,找出一条活路。”
何雨柱点点头,心中暗自思量。他知道,易中海的话虽然简单,却蕴含了深刻的道理。在这个变革的时代,只有不断适应,才能生存下去。
接下来的几天,何雨柱四处奔走,不仅去了其他几家国营工厂了解情况,还特意跑到市里的新华书店,翻阅了大量关于经济改革、企业管理方面的书籍。他意识到,要想在这个时代立足,必须要有前瞻性的眼光和过硬的实力。
一天晚上,何雨柱邀请了四合院里的几位大爷和秦淮茹、冉秋叶等人,在院子里开了一场小型的“家庭会议”。他将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及对未来的设想一一分享给大家。
“我觉得,咱们不能坐以待毙,得主动出击。”何雨柱认真地说,“我了解到,市里正在鼓励私营经济的发展,我想,咱们能不能利用四合院的优势,搞点副业?比如,开个小餐馆,或者卖点手工制品什么的。”
二大爷刘海中一听,眼睛就亮了:“嘿,这主意不错!咱们四合院的位置好,人来人往的,开个餐馆肯定能赚钱!”
三大爷阎埠贵则显得有些犹豫:“可……这资金从哪儿来?还有,万一赔了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