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君从九月份开始就一直在筹备万圣节派对的演出规模和歌手阵容,今年比往年筹备得还要紧锣密鼓得多。东京朱莉安娜的开业确实抢走了一部分大君的消费群体,虽然说东京朱莉安娜和大君同属于一个体系,但隐隐之中双方也产生了一些竞争之心。
东京朱莉安娜针对的消费群体和大君完全不一样,那些年轻又没有多少存款的上班族们以及家世普通的大学生们便是东京朱莉安娜的常客。至于麻布十番的大君总店,目标群体则是那些更有消费力的富几代们以及在金融市场里一夜暴富的年轻人们。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东京朱莉安娜和大君的竞争其实也没什么必要,双方的受众群体不太一样。当然,也不排除喜欢大君的有钱人们突发奇想,跑到东京朱莉安娜那边换换口味。相反的,也存在那种攒够了很多钱,想要大手一挥、爽快消费的普通上班族们约好去大君享受一下有产阶级的夜生活。
泡沫时代其实也没什么好处,膨胀的欲望也好,挥霍金钱纵情声色也罢,都挺无聊的,很多当下流行的行为都没什么意义。但也有唯一的好处,这种好处让曰本人在三四十年后依旧念念不忘,那就是社会氛围十分积极乐观。
每个人都相信,不管今天晚上自己的钱包有没有被夜总会、迪斯科舞厅给掏光,哪怕身上只剩下了不到一千日元,大家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不到一周的时间,自己的钱包就能够再次鼓鼓胀胀。
有的权威财经报纸做了一个统计数据,说是当下曰本的个人资产已经快要突破一千兆日元了,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指标。意味着这个国家不仅国库充裕,而且人们也变得富裕了起来,生活水平已经完全超越了号称“世界第一”的阿美利卡。
人们相信自己的未来一定比现在更加美好,正因如此,心中就有十足的底气,人们的行动力满满,说走就走,哪里还考虑什么“明天还要打工”这样的事情。
成田胜今天一大早就醒了过来,他横竖睡不着,身旁的中森明菜也是熬夜熬到了第二天的凌晨四五点才终于沉沉睡去。他舍不得叫醒她,于是来到了书房,给自己泡了一杯咖啡,然后打开了报纸。
财经报纸似乎也受到了大环境的影响,不断地迎合所谓“欣欣向荣”的社会局面,各种各样的报道都在为如今的曰本经济歌功颂德。1988年是泡沫经济完全爆发的一年,到了明年,也就是“平成”的第一个年头,泡沫就会膨胀到顶峰,接着就是经济全面断崖式地下降。
泡沫经济席卷了曰本的各行各业,人们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非常剧烈的变化。对于大学生来说,毕业旅行去清里或者滑雪场,可谓是家常便饭。另外,连媒体们也发生了改变。电视上深夜放送的不再是那些老掉牙的电影,而是用一些固定的节目创意来一决胜负,有时甚至还会制作大尺渡节目来吸引眼球。
同样的,曰本人的饮食文化也发生了飞速的改变。一说起西餐,人们约会喜欢去高档酒店的餐厅,点一瓶上好的威士忌都要花费六千日元,这还算是普通人的消费水平。这个年代的人们喜欢香槟,像唐培里侬香槟王粉色系列中最受欢迎的粉唐,一瓶都要花费九到十万日元。
大学生们就喜欢喝这种时髦香槟,大家一起点一两瓶,在派对上就分着喝了。这些都是成田胜亲眼看到的泡沫时代之下人们的真实夜生活,一旦生活在这个年代,也就不足为奇了。只是说在经历了“丢掉的三十年”后再回想起八十年代的场景,会有些怅然所失吧。
这篇财经报道虽然是围绕曰本个人资产展开来叙述的,却也提到了社会上方方面面所发生的改变。在时尚领域,李维斯牛仔裤501、505系列也成为了“经典时尚单品”。皮卡迪利、华伦天奴、阿玛尼、利贝托等等的牛仔裤开始流行,去欧洲旅行的曰本人几乎快要把人家本土店铺的货全都买光了。
但是这些品牌的搭配仿佛也都是被规定好了的,搭配牛仔裤的,一定是保罗、拉科斯特、:佛莱德·派瑞等大牌的Polo衫。到了秋天,就必须要穿约翰·斯梅德利的V领毛衣,到了冬天,就要搭配MA-1(飞行夹克)或者是阿美利卡的野战大衣。
这些都是被人们所推崇的“经典时尚搭配”,大家的穿搭似乎有些千篇一律,只有细微的差别和一点点的小创意。
成田胜所出生的世代,也就是60年代出生的这一代人,被纸媒报纸们打上了“新人类一代”的标签。这一代人毕业于“泡沫经济的狂欢之中”,即使在经济低迷的平成时代,他们也作为公司职员被大企业给收编。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这一代人乘上了时代的东风,是非常幸运的一代人。但七十年代出生的那一代人,长期处于经济低迷之中,失业和贫困是他们摆脱不了的阴影,变得丧里丧气也不能全怪他们个人本身。
不管怎么说,昭和和平成之际,是曰本有史以来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的开启。沉浸在泡沫经济狂欢中的人们,他们的所有寻欢作乐都是正确的,但在某种程度上又是不幸的。因为在这个时代,无论是经济上还是社会上,人们都始终相信只有参与到泡沫时代之中才是最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