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费利佩四世之所以在这件事上表现的如此果断,倒也不全是因为他的贪婪,还是因为此时的弗朗机已经逐渐开始走向衰败,在西方也倍受和兰等国的挤压,俨然成了个受气包,故而费利佩四世也希望能够拿大明这个“软柿子”来出出气。
和兰和英国方面也都批准了前方总督的请求,因为是三国联合作战,所以他们都信心十足,故而也没有太多的犹豫,各自答应至少会派出一万名士兵和十艘以上的盖伦大战船来。
因此,一只由三个国家组建而成的四万余众的联军,便即将率领三十艘最为先进的盖伦大战船开赴到东方战场上来。
与此同时,朱兴明也早就已经料到了和兰人与弗朗机人不会善罢甘休,而且朱兴明也早就已经决定要出手收拾他们了,故而不管和兰人与弗朗机人接下来要做什么,按照朱兴明的计划,西伯利亚大军都是要开赴欧洲战场,扫平欧洲诸国的。
要扫平欧洲诸国,罗斯国便是从西伯利亚进入欧洲的门户,所以首先要拿下的,就是乌拉尔山西侧的罗斯国。
此时的罗斯国正处于罗曼诺夫王朝时期,而且首位沙皇米哈伊尔·费奥多罗维奇的生父菲拉列特神父刚刚病故,这对于朱兴明介入罗斯国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此时的罗斯国内部正在进行着十分激烈的权力斗争,而罗斯国内部的这场权力斗争实际上也是数十年前伊凡四世死后,关于沙皇王储之争的延续。
伊凡四世本身有三个继承人,但是被他立为王储的长子伊万却在他的一次暴怒之中被他失手打死,剩下的两个儿子费奥多尔和季米特里,一个是弱智,一个还身在襁褓,哪个也不适合继承沙皇之位。
可伊凡四世又没得选,只能选择已经成人,但却存在智力缺陷的费奥多尔为王储,毕竟他年事已高,又身患疾病,不可能活到自己的幼子成人的那天。
如此一来,结果就可想而知了,伊凡四世死后,弱智费奥多尔直接成了傀儡,被各方势力所控制,罗斯国进入摄政王控制时期。
直到十四年之后,费奥多尔去世,且没有留下任何子嗣,罗斯国也瞬间进入了长时间的动乱时期。
各式各样自称是伊凡四世之子季米特里的人轮番冒出来,要争夺沙皇之位,他们的身后又的是罗斯国内的权贵,有的甚至是觊觎罗斯国土地的波兰王国。
直到有人找到了米哈伊尔,将他架上了沙皇之位,罗斯国的动乱时代才重要在名义上结束了。
不过米哈伊尔既没有治国的经验和能力,为人也十分懦弱,对母亲和近臣言听计从,故而罗斯国的实权依然被掌握在大贵族们的手中,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米哈伊尔的生父菲拉列特回国才得到了彻底的逆转。
菲拉列特本名费奥多尔·罗曼诺夫,在费奥多尔死后,被缙绅会议推举继位的大贵族戈东诺夫沙皇强行送进修道院,做了教士,改名为神父菲拉列特。
而后,菲拉列特又被伪称季米特里二世的伪皇掠走,任命他做莫斯科大牧首,紧接着菲拉列特又落入了波兰人之手,因为拒绝与波兰人合作,在民族利益上不肯让步,而被波兰人长期关押。
直到1619年,菲拉列特才终于被波兰人释放回国,而此时他儿子米哈伊尔已经继位沙皇六年了。
从此,米哈伊尔下诏规定,大牧首菲拉列特具有与沙皇同等权力和地位,菲拉列特的命令等同于沙皇诏书,菲拉列特借此逐步掌握实权,以铁腕手段开始了对罗斯国的统治,成为了实际上的太上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