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40(1 / 1)

外,他还不听音乐,也不玩珠玉等宝物。

有他带头,刘秀手下的官员都向着刘秀看齐,毕竟皇帝都灰扑扑的,你作为臣子也好不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吧。】

天幕一边说着,却非殿上的臣子们余光偷偷看向皇帝刘秀,可不就是灰扑扑的嘛,搞得他们都不敢特立独行。

殿上的臣子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好吧,大家都半斤八两,整个大殿就没人敢穿亮眼的衣裳。

【总之在刘秀的感召下,他手下的臣子也都慢慢地形成了节俭的性子,并且他们的节俭还不是专门表现出来给皇帝看的,而是真正从心底里认可了这样的生活方式。

比如,刘秀的手底下就有一名叫做王良的人,他是朝廷的大司徒司直。

不止是王良,前一任大司徒司直同样非常节俭,此人曾经当官的时候,家里用的东西都是瓦器制品,吃饭也从来不吃肉。

明明是大官,却过得像普通老农夫家一样。

而到了王良上任之后,王良可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的节俭比之前一任大司徒司直那可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啊!

当时王良在洛阳做大官,但是他的家眷都在东海没有接过来。

有一年王良的同僚到东海那儿出差的时候,想着顺路去拜访一家王司徒司直家的亲人。

然而等他到了王良老家门口却看见一名村妇背着柴火,满头大汗。

同僚心里就琢磨着这村妇应该是王良家的下人,就想着和对方打听打听看看王夫人在不在家,希望这名村妇可以为他引见一下。

没成想,这名妇人擦了擦汗,说不用引见了,我就是。

当场那名同僚都傻眼了,他十分震惊,怎么都没想到王良那么大的官员,而他的夫人在家中居然还要自己亲自做农活,背柴火。

由此可见,王良这样的官员才是真正的廉洁。】

刘秀不由得心生钦佩,这才是大汉真正的廉吏啊!

平日里王良廉洁的模样他是知晓的,朝廷上很多官员也都好似这般……

但是这都是在他面前廉洁,所以刘秀对他们真正廉洁的程度还是持着怀疑的心的,然而这一次,天幕暴露了王良千里迢迢的远方老家居然是这般模样,他才真正彻底地相信了。

因为没有人作秀会作到无人看到的地方。

“可敬可叹,大汉王朝就是需要这样的廉吏啊!”

【以上,在刘秀“以柔治国”的理念之下,他起用的酷吏、循吏、廉吏,三者相互结合,相辅相成,这才诞生了辉煌绚烂的大汉王朝。

除此之外,刘秀本人因为他是从民间走向朝廷的布衣天子,所以在他的身上还是保存着质朴仁厚的做事风格。

所以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他能够以身作则,尊重他人,从不仗着自己是皇帝而让自己凌驾于国家的法律之上。

天下平定,四方安稳,刘秀又着力于国家的教育上。

公元二十九年,刘秀重修太学,培养国家知识分子,以至于到了东汉的中后期,太学的学生居然达到了三万多人。

正是因此,东汉才最终成为了一个史无前例的文化大国。

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医学圣典《伤寒杂病论》,数学方面的《九章算术》等等都是诞生在东汉时期,这其实和整个东汉王朝对于文化教育的重视是密不可分的。

汉语、汉人、汉族,我们的汉,正是来自西汉、东汉的“汉”。】

汉!

这一刻这个简单的字仿佛直击灵魂一般,这是华夏民族的烙印。

刘秀恍惚中觉得自己的灵魂在惊颤、发抖,一种混厚的历史沉重感直扑而来。

他喃喃自语道,“汉!大汉王朝的“汉”字竟然成为了整个天下百姓的归属,甚至几千年之后,“汉”依旧经久不衰。”

此时的他忍不住泪洒衣襟,他刘秀……竟然参与了历史的使命,这一生,他再无遗憾了。

【正是刘秀的一系列措施,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中兴光武中兴。

他是唯一一位集中兴君主和开国皇帝于一身的帝王,他所建立的东汉和当时对的罗马帝国相互辉映,影响了整个世界。】

第233章

【从最开始王莽讲到现在,刘秀的天下已经逐渐安稳下来了。打天下、治天下,他都做得不错。

也不知是为何,历代皇帝似乎总有一个执着,当他们觉得自己的成就不错了之后,他们就想去封禅泰山。

封禅泰山的皇帝在历史的前期并没有多少,在刘秀之前去泰山封禅的皇帝只有秦始皇嬴政和汉武帝刘彻,这两位都是功绩卓著的皇帝。

而刘秀的大汉帝国现在是天下大一统了,国泰民安,四夷宾服。

按理说,他有足够的资格去封禅泰山,但他又不是一个好大喜功、自我炫耀的人,所以刘秀并不想去封禅泰山。

然而建武三十年春天,就是公元54年的春天,光武帝刘秀在洛阳呆闷了,他就准备东巡。

东巡的时候,群臣们就建议刘秀,说陛下您也登基三十多年了,以陛下您的丰功伟绩,既然来东巡了,就不如顺道去泰山封禅吧。】

刘秀愣了愣,“泰山封禅……”

前有第一皇帝秦始皇,后有汉武大帝,他刘秀也能去泰山封禅吗?他有这个资格吗?

【刘秀的大臣司空张纯就这件事上书给刘秀,他说,自古受命而帝,治世之隆,必有封禅,以告成功焉。

这里张纯的老祖是汉武帝时期的酷吏张汤,他是张汤的六世孙。

当时张纯上书这个建议之后,刘秀其实是不太高兴的,因为他并不觉得自己有资格封禅泰山。

封禅泰山这件事越演越烈,刘秀便直接下了诏书,他说他即位三十年,百姓怨气满腹。

为什么怨气满腹呢,因为他称帝以来,连年征战,老百姓当然不满意。这是刘秀认为的。

他又说,这样的我能欺骗谁呢?让我去封禅那不是欺骗老天爷吗?

刘秀不止不封禅,他平日里也不喜欢臣子们拍马屁,对他说一些赞美之词。

他曾经说过,若真的有这种远道而来,专门来赞美我的人,我一定要治他的罪,剃掉他的头发,罚他去屯田。

此时的刘秀已经六十岁了,我们知道很多皇帝即便年轻的时候再英明神武,也无法避免晚年的昏庸自大,但刘秀是个例外,他依旧清醒、谨慎、谦逊。

此一番,刘秀的诏书一下,他的臣子们再也不敢说封禅泰山的事了。】

话到此处,刘秀心中微微松了一口气,合该如此,朕的功绩到底还是不如前人。

却非殿上的臣子们心中却偷偷遗憾,陛下怎么就不去呢?如此英明神武、一生清醒的陛下就该前去封禅泰山。

最新小说: 黑夜书 黑夜书(四川日记) 被疯狗咬了记得打狂犬疫苗 [总-攻]背景板我是专业的 虫母养成计划 丢了星星(女出轨/男二上位) 两小无猜(校园1v1,高H) 兽人世界也是要吃饭的呀 【家教】乙女短篇合集 三个好汉一个帮(古言 N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