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36(1 / 1)

,留在百姓手中的粮食多了,百姓就更加勤劳。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循环激励措施。”

刘秀点头,“朕的想法与卿相同。”

【这一措施正适合才刚平定的天下,减轻老百姓的担子,天下修养生息。

但是这一措施实施下去,会出现一个问题,那就是从百姓那收上来的粮食少了的话,国家的财政收入也跟着少了。

史料上曾经记载,在汉平帝时期,全国就有59594978人,可以说是将近六千万人,然而经过王莽末年时,全国人口仅剩下大约一千二百万。

既然只剩下一千二百多万人的话,那么就没有必要留那么多的官,于是刘秀出台了第二个政策“并机构”。

刘秀合并了全国四百多个县,这些县一合并起来,县官的编制自然也就少了,他就是以此“并机构”的方式来缩减朝廷官员的开支。】

血淋淋的数字摆在所有人的面前,从六千多万人到只剩下一千二百多万人,这还是王莽末年而已,若是再算上王莽末年之后各方势力连年的征战,人口的锐减肯定不止于此。

刘秀神色悲戚,“十之存二啊……”

【第三个政策“优待奴婢”。奴婢指的是奴隶。

在西汉末年的时候,因为当时国家的经济并不好,全国已经存在了很多破落的农民,他们把自己卖了,成为了奴婢。

而到了东汉时,经过连年的征战,全国的奴婢就更多了,他们在市面上流通着。

我们知道一个国家无论哪一种人,只要人数太过庞大,都容易因为一些事情产生暴动。所以刘秀一连下了九道关于优待奴婢的诏令。

刘秀身为一位皇帝,却能够将目光聚集到底层的奴隶身上,这在中国历史上是非常难得的。

他的这九次法令里面,规定了不可制约奴隶的人身自由,不可随意伤害奴隶,不可随意杀害奴隶……等等

要知道西汉时期,杀一个奴隶就跟家里杀一只鸡一样,到了东汉,刘秀是绝对不会允许这样的情况发生的。】

刘秀闻言,立正肃容,奴隶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群体庞大,最是需要好好处理、安置他们。这些人也得有国家法律来保护他们。

“天地之性人为贵,其杀奴婢,不得减罪。”刘秀神色冷然。

邓禹神色一怔,这才是将天下黎民百姓真正当作自己的子民啊!

他们的陛下合该在历史上留下美名……

【刘秀这一系列的“柔百姓”的措施,如果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讲,那就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我们现代的理念,封建社会的帝皇能做到这一点,足以证明这一定是一名优秀、仁德的帝皇。

而刘秀为什么能够做到这一点,其实和他的个人成长经历是有关的。

我们都知道刘秀生于民间,长于民间,曾经还是一位勤勤恳恳的农民。

正是因为他曾经是农民,所以他知道民生的艰苦,知道老百姓的不容易,知道老百姓的需求,这一切他都深有体会。

所以在他当上皇帝之后,他才会打心底里为老百姓着想,为老百姓谋福祉。

正是他的这一系列措施,逐步医治了战争给百姓带来的身体、心灵上的创伤。】

天幕下,愁眉苦脸将民生艰难刻在骨子里的黎民百姓正看着天幕。

他们神色彷徨却又忍不住露出久违的笑容,笑容中却还带着微微的怯弱。

他们一边想要欣喜若狂地去相信东汉的皇帝,一边却又害怕相信之后会再次落入万劫不复的下场。

“这就是我们的陛下吗?他会为我们这些贱民忧愁,会想让我们过上好日子吗?”一老者神色激动。

老者身旁的年轻人笑道,“会的,爷,天幕都说了,我们的陛下以前也和我们一样是农民啊!他也种过庄稼,我们的辛苦他曾经也经历过。”

这一幕幕在各地上演着,若不是天幕的出现,老百姓对于他们如今的皇帝到底是怎么样的人,他们根本无从得知。

因为他们的眼前只有一亩三分地,甚至有的是如何在战乱中保住自己的性命,所以……他们知道天下动荡不安,知道各王在逐鹿中原,但对于成功、脱颖而出的帝皇他们只有道听途说的一些虚影。

听天幕这么说,东汉皇帝在他们心中渐渐有了实质性的样子。

【其次,柔兵戈。

我们知道刘秀是马上夺得天下的皇帝,他被我们伟大的领袖评为“最会打仗的皇帝”。

正常来说,开国皇帝都是很好战的,都是希望通过打仗开疆扩土,但是刘秀恰恰相反,我们都说了他是一位相对柔和的皇帝,所以他并不好战,或者应该说是厌恶战争。】

刘秀听了,微微垂下眼眸,是的,他厌恶战争。

刘秀:“从二十八岁起兵到四十三岁平定天下,朕大好的年华都在马背上度过,都在厮杀中度过。朕倦了,和这天下的百姓一样倦了。”

邓禹蓦然想起陛下那句“每一发兵,头须为白。”

【厌战这样的心理,只要是打仗打久了,就必然会产生的一种情绪。

刘秀自然也不例外,所以在平定天下之后,对于凡是能够不打的战,他都尽量不打。

比如公元五十一年时,匈奴出现了大规模的瘟疫,那场瘟疫死了无数的匈奴百姓,并且匈奴境内闹起了饥荒。

当时就有刘秀的两员大将马武和臧宫上书给刘秀,他们认为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他们应该趁着这个机会去攻打匈奴,最好是直接把匈奴给端了。

当时朝廷上不少人认为刘秀会采纳这个建议,因为他们也认为这是好机会,并且匈奴对于大汉王朝来说,始终是一个祸患。

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的是,刘秀怎么都不同意前去攻打匈奴。

“柔能制刚、弱能制强”,刘秀便告诉他的将领们说,要靠以柔刚,靠弱制强。他认为不能一心想着打天下,靠打仗去扩充疆土,如此早晚有一天会精疲力尽的。

其实不只是如此,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好战必亡,弱战必危。”

有多少强盛的王朝是因为连年的对外征战拖垮了国内的经济,导致亡国。

所以刘秀避免不必要的战争是对的,避免“好战而亡”,又发展国内的经济,避免“弱战必危”。】

刘秀不知道天幕说的有多少王朝,到底是后世的哪些王朝。但就近来说,他的祖宗汉武大帝当年为了扩充疆域,确实是劳民伤财,废了国家不少的财力、物力。

【刘秀在对待匈奴这一事上,主张用德行去感化他们,用中原的文化去汉化他们。

他的这一理念是适合当时的国情的,但是可能作为后人来说,我们并不认同这一点,我们更认同“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最新小说: 黑夜书 黑夜书(四川日记) 被疯狗咬了记得打狂犬疫苗 [总-攻]背景板我是专业的 虫母养成计划 丢了星星(女出轨/男二上位) 两小无猜(校园1v1,高H) 兽人世界也是要吃饭的呀 【家教】乙女短篇合集 三个好汉一个帮(古言 N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