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城开始烧杀劫掠了。
皇帝什么的他们也不绑架了,到手的才是他们拥有的,还是先抢一波划算,真是将绿林军骨子里的劫掠发挥到了极致。
这几个人一直抢劫到了黄昏,最后还烧了皇宫的大门,刘玄没想到他们这一波来得这么直接,措手不及的他十分狼狈,最后带着百余辆车骑逃出了长安城。
他去投靠他的老岳父了,最后他老岳父又领着一支兵马将这三名将领给赶出了长安城。
历史上称这一场闹剧为“三王之叛”。】
出身草莽的将领莽起来真是出人意料,他们什么弯弯绕绕的都不会,总之一个字,就是“抢”。
刘秀简直无言以对,“既然刘玄要动手了,就应该抓住机会,而不是非要等最后一名将领到来。等来等去,可不就生变了吗!”
当时只要解决先来的那四名将领,最后一名来不来都无所谓,他一个人成不了什么气候,甚至很有可能迫于前面几位的下场而屈服刘玄,但刘玄偏偏……
谁不得叹一口气呢,战场上时机是最重要的,刘玄偏偏蹉跎时间。
【正是由于更始政权对外战役的频频大败,再加上长安城内部的三王之叛,导致了在公元二十五年九月,赤眉军攻入了长安城,更始皇帝刘玄再一次跑出了长安城。
这时候保护更始帝刘玄的是一位叫刘恭的人,他出身赤眉军,当初赤眉军的首领来洛阳见证刘玄迁都仪式的时候他也来了,最后别的赤眉军首领都走了,他没走,留在了刘玄的身边。
恰好这位刘恭就是赤眉军拥立的皇帝刘盆子的亲哥哥!
刘盆子当了皇帝之后,刘恭这个老实人就向刘玄请罪,说自己的弟弟也当了皇帝,他自己是有罪的,请求刘玄把他关起来。
然后……刘玄就把他关起来了。
赤眉军进入长安的时候,他被放出来了,然后赤眉军的首领们就让刘恭和刘玄交涉,说只要刘玄将传国玉玺拿出来,投降,就可以封他为长沙王。
刘玄一听,也行吧,皇帝当不成了,他也看不上回去当盗贼,那就当个长沙王也不错。
于是他就光着膀子,拿着传国玉玺跑回来和赤眉军负荆请罪了。
然而,赤眉军拿到传国玉玺就直接变卦了,当场就要杀了刘玄,刘恭出来拼命阻拦,说你们都要当皇帝了,当皇帝怎么能言而无信呢,不能杀不能杀。
可想而知,同样出身草莽的赤眉军可不管这些礼仪、礼节、信义这种对他们来说虚无缥缈的东西,赤眉军架起刘玄就往外跑,准备到外边斩了。
刘恭就拼命在后面追,眼看着追不上了,他拔剑准备自刎,喊道:“臣诚力极,请得先死。”
我要做大臣最后的责任,你们要杀皇帝,得先让我死。】
耿弇撇了撇嘴,“这些人中就刘恭一个人是有信义的人,难怪他不回山东,想来平日里大抵和其他的赤眉军格格不入。”
而一旁的刘秀想起赤眉军攻陷长安时,长安一片人间炼狱的景象,他不由地心一沉。
赤眉军倒是打着“替天行道”的旗号,然而他们只会破坏、不会建设、根本不懂什么叫稳定发展,烧杀抢掠,打到哪,杀到哪,抢到哪……犹如蝗虫过境一般。
【赤眉军的首领们和刘恭也是相识的,而且刘恭现在还是他们的皇帝刘盆子的哥哥,几人一琢磨,不行,咱们不能让他自刎,于是就放了刘玄,给他封了个“畏威侯”,也就是胆小侯的意思。
刘玄同意了,行吧,命能保住就不错了。
“死倔驴”刘恭不同意了,不是说好的长沙王吗,怎么变成胆小侯了?这不行!他不同意!
赤眉军也懒得和刘恭争了,长沙王就长沙王吧,于是刘玄又变成了长沙王。
这事儿其实很奇妙,我们知道刘玄、刘秀都是长沙王刘发的后代子孙,所以刘玄在生命的最后关头又变成了长沙王。
历史真是奇妙,虽然历史的年轮是滚滚向前的,但有时候他又是一个巧合的循环。
不过刘玄最终没有回到长沙当王,不久之后他就被赤眉军的一名将领给杀了,估计赤眉军将领自己都忘记了,哦~刘玄被我们封长沙王了,不能杀!
不过封了长沙王又怎么样,赤眉军向来没有包袱,言而无信都是正常操作,所以估计就算记起来了也什么区别,想杀也就杀了……
刘玄在历史上的评价是非常低的,一位皇帝甚至死后连谥号都没有,历史上就直接用他的年号称他为“更始帝”。】
刘秀微微笑道:“朕早就猜到了,否则天幕就不会更始帝、更始帝地称呼刘玄了。”
他想着自己的谥号“光武、光武”,双谥号,想来朕的成就应当不低吧!
邓禹附和道:“正是如此,定是更始帝刘玄实在太无能了,他建立的大汉也积弱,和陛下建立的东汉根本不能相提并论,所以东汉的开国皇帝在史学家的眼中便是陛下您。”
否则,按照一般常理来说,刘玄才是第一个举着汉室子弟的旗子,打着“复兴大汉”的皇帝。
刘秀微微颔首,“想来他建立的政权也是不被世人认可的。”
【更始帝这一位皇帝倒台了,剩下的主战场就是赤眉军和刘秀的交锋了。
前面我们说到邓禹率领着两万精兵西征,在一开始时遭遇了滑铁卢,打了一场败仗,好在“六甲穷日”的原因,使得他有时间调整作战部署,又成功扳回了一层,大败了刘玄的十几万大军,甚至斩杀了几名更始将领。
或许是第一场战争的失败,使得少年老成的邓禹调整了作战的具体方针,他决定采用稳扎稳打、步步推进的策略。
这个策略是不错,稳是稳了,但脚步也慢了,这就导致了一个很严重的后果,那就是赤眉军抢先进入长安城了。
赤眉军秉持他们的一贯做法,烧杀抢掠,疯狂地祸害长安城的百姓,要知道前面的“三王之叛”,长安城的百姓就被祸害过一回了。
赤眉军占据了长安城,长安城内人心惶惶,百姓们弃城逃亡。
但逃去哪里呢?他们就听说了邓禹的这支军队非常不错,军纪严明,无论经过哪里,对百姓都秋毫无犯,深受关中群众的爱戴。
于是他们就去投奔邓禹,因此西征军队从最开始的两万精兵迅速膨胀到了数十万大军,虽然这数十万里面有非战斗人员,但也算是汉军的辉煌时刻了。】
邓禹沉默着点点头,当时他每到一处,来投奔他的官兵和百姓将他的车马围得里三层外三层的。
那是他人生当中最为得意的时候,二十四岁,位列三公之一的大司徒,陛下还封他为梁侯,食邑万户。
然而就是在他人生最得意、最辉煌的时候,他一步错步步错,以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