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们由于没有和他们在一起,所以接收消息是有时间差的。
如今让将领亲自带着自己的那一支部队驻扎在一个地方,相当于那一支部队的士兵就在将领的眼皮底下,这样就非常好管理了,发生什么事都能及时遏制在摇篮中。
看看这方法,刘秀既应付了刘玄的解兵政策,又给将领们解决了以往军队管理不善的问题。】
刘秀笑道:“不止是如此,未分兵时,每次打仗之前都是由朕统一调度,哪一位将领率领哪一支军队,带多少的人马,但分兵下去,由将领固定管辖某支军队,之后再打仗,朕只需要调度这些将领就可以了,不用再多花心思给他们分配士兵。”
耿弇非常高兴,“陛下的方法甚妙,以往每次打仗之前臣都得花时间熟悉刚刚分派给臣的士兵,但由我们统一管理之后,臣和士兵们之间就像一直并肩作战的战友,我们彼此之间默契十足。”
他心里是非常高兴的,因为这一分兵政策除了他说的,也显示了陛下对他们的信任,陛下足够信任他们,才将那些士兵分给他们,让他们自己去管理。
耿弇心想,他就是没有跟错人!陛下是何等心胸宽广的人啊!
他的话说完,寇恂、耿纯、吴汉等人都纷纷颔首表示赞同。
【其二,找理由留在河北。
长安是绝对不能去了,回去则必死无疑。
因为刘秀在河北的所作所为,已经验证了刘玄的大司马朱鲔的话,这是放虎归山,龙入深海。
刘玄之前抱着侥幸的心理放了刘秀去河北一次,这才导致了刘秀在河北积累了足以成为一方之王的资本,刘玄再傻,也不可能再给刘秀出长安的机会了,所以长安绝对不能再回去了。
但刘玄已经下令让他和部将回长安述职,不回去的话就是抗旨不遵,这相当于将把柄送到人家手中了,所以刘秀唯一的办法就是找理由留在河北。
这一天,刘秀正在邯郸的温明殿卧床休息的时候,耿弇来了,他直接告诉刘秀说,他要回上谷发兵。因为当时打王郎的时候,部队里死了不少兵,兵不太够了,他回去再从上谷那里坑一些回来。
刘秀就问他,发兵干什么啊,现在皇帝都让我们回长安了。
耿弇一听就急了,说,现在皇帝刘玄的话可不能信啊,长安现在政局是一片混乱,且王郎虽然刚灭,但天下的兵革才刚刚开始。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当时中原腹地还有很多很多支起义军,光是河北就有几十支,耿弇认为,光是这些起义军,刘玄都搞不定,所以他的政权早晚要完蛋的。
哎……他这么一说,刘秀恍然大悟,是啊!这理由可不就来了吗?】
刘秀呵呵笑,“正是如此,朕当时作为刘玄在河北的代大司马,河北还有那么多支起义军,朕作为臣子怎么能不替皇帝分忧呢!”
邓禹也笑了,当时陛下的心思谁又不知道呢!只不过是没有合适的理由罢了。
邓禹:耿弇这小子既看准了陛下的心思,还提出了回上谷发兵的计策,甚至连借口都给陛下找好了……
【刘秀不回长安去了,理由就是河北未平,河北还有数十支农民起义军,所以他暂时还不能回去。
这一理由算是有理有据,刘秀以此拒绝了刘玄的调虎离山之计。
刘秀之所以在这个时刻选择站在了更始帝刘玄的对立面,除了他自身已经有了一定的实力之外,还与更始帝刘玄错招频出,致使更始政权江河日下、内忧外患有关。
“谐不谐,在赤眉,得不得,在河北。”
这是当时南方流传的童谣,所以更始帝刘玄才会派刘秀前往河北招抚。
而赤眉军发源于山东一带,主要活动在青州、徐州,我们之前说过赤眉军和绿林军是当时全国规模最大的两支农民起义军。
刘玄的政治班子是以绿林军为主体,当时的更始政权要是想和谐发展下去,必须和当时另外一支规模巨大的赤眉军搞好关系、和谐相处。】
赤眉军……
刘秀皱了皱眉头,他打过赤眉军,自然知道赤眉军纵横在山东一带,且非常厉害强悍。
正是因此,在对待赤眉军的问题上就应该慎重、慎重、再慎重的。
刘秀此时想起了当时他还在洛阳的时候,刘玄做出了的奇葩事,他嘴角猛地一阵抽搐。
邓禹神色匪夷所思,“这话说得在理,谐不谐,在赤眉,但更始帝他……”
邓禹话未尽,神色冷凝下来,骂道:“咎由自取!”
【说刘玄没有和人家赤眉军和谐相处吧,又不是,当初洛阳迁都的时候他还派人前去招抚了,请赤眉军的首领们一起来洛阳庆贺。
说刘玄和人家赤眉军和谐相处了,也不是,当时赤眉军一听说是汉室复兴了,也高高兴兴地来了,表示他们乐意跟着汉室子弟干。
但刘玄是怎么做的呢?赤眉军的几名首领来了洛阳之后,刘玄给他们封侯,只是名义上的封侯,没有实际的封地,他就让这些人就这样在洛阳呆着,还想把他们软禁起来……
拜托,这真的很难评价啊!人家赤眉军那么强悍,都敢随便软禁人家首领,那些首领虽然没什么文化,但刘玄不能把人家当傻子啊!
后来,赤眉军的首领立刻就意识到不妥,马上找了个理由回了山东去,至此,山东的赤眉军和刘玄的更始政权就不对付了。
你说说,好好的,迁都洛阳的好事,给刘玄干,他都能惹出祸来。
不得不说,更始皇帝刘玄是真的一点儿政治才能都没有!】
耿弇疯狂点头,“那样的人成为天下共主,臣都嫌晦气。”
刘秀:……
寇恂:……
还得是年轻人,才这么敢说。
【刘玄没有处理好与强大的赤眉军之间的关系,这为更始政权的败亡埋下了伏笔。
然而除了赤眉军之外,更雪上加霜的是刘玄在处理内政上面也是屡屡犯错,使得更始政权内部危机重重,人心涣散。
这又要讲到刘玄的骚操作了,迁都长安,这都是他第三次迁都了。
刘玄算是从南阳起家的,接着打下了宛城之后迁都宛城,打下洛阳之后又迁都洛阳。
洛阳迁都之前甚至还派遣了刘秀去修缮,刘秀也做得很出色,所以按理来说,洛阳作为都城已经是绰绰有余了,但……人呐,贪心总是无穷无尽的。
按照史料的记载,当时长安的宫殿除了未央宫被烧之外,其他的宫殿都保存得很好,金碧辉煌,雕栏玉砌,甚是华美。】
刘秀满脸嘲讽,“朕猜想他大约是觉得只有真正坐在当年祖上的那把龙椅上才叫威风、体面。”
天下未定,刘玄却在折腾着满足他自己的虚荣感,将时间、精力浪费在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