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沾不上,那鸿门宴项羽到底为什么不杀刘邦?
这个问题我们得从两个方面三个小点去推断,其一,当时的大环境,项羽虽然有四十万大军,但是这四十万大军并不全是他自己的,而是加上了各路诸侯联军的。
若是在当时,项羽杀了刘邦,那其他各路诸侯会产生什么样的想法?
刘邦可是项羽的结拜兄弟耶,其他的甭管,单单就刘邦进了关中之后的所作所为,就无从指摘,项羽要是杀了他,那岂不是意味着其他各路诸侯,他项羽相杀就杀,如此一来不利于四十万大军内部的团结。
其二,第一小点,很简单很直接,完全是项羽个人主观的问题,项羽压根一点儿都看不上刘邦!】
群臣:……
刘邦:???
你特么的还是给老子妇人之仁吧!
【首先从岁数上看,此时的项羽二十五六岁,刘邦呢,五十好几了……
在当时那个战乱的年代五十好几相当于大半辈子都过去了,一只脚踏入了棺材里,范增说刘邦这个黄土埋到脖子上的人要和他争夺天下……
项羽根本是不屑的,快死了的人怎么争得动天下。
其次,刘邦和项羽曾经结拜为兄弟,项羽对刘邦本人的水平到底怎么样,他绝对是非常清楚的。
刘邦非常珍惜自己的生命,在项羽看来他是个非常胆小的人,刘邦就是个有名的长腿将军,主打一个灵活生存。
刘邦军队的实力也非常一般,打进咸阳宫时才不过三万人马,现在接受了秦国的军队并扩编也才十万人,这十万人的水平参差不齐。
以及刘邦本人的军事打仗能力,在项羽看来更是奇差无比。】
群臣绷着脸,仿佛听不到天幕此刻正在埋汰皇帝一样,一个个的一本正经,站得笔直。
刘邦:……再说下去,朕可要生气了!朕哪里有这么逊?
萧何立刻道:“陛下,这是项羽自顾自的想法,敌对之人往往是看不到对方的优点的。”
刘邦听了之后,脸色才好看一些,“正是如此,手下败将的话怎么能信!朕可不像项羽,即便朕与其处在对立面,朕亦能从他的身上看到他的优点,项羽的想法绝对是有失偏颇的。”
萧何:“陛下说得是。”
其实如果站在项羽的立场上,天幕说的这些确实是无可辩驳的,但他可不敢与陛下说。
【反观此时的项羽,青年才俊,才二十五六岁便已经完成了当时几乎不可能复制的丰功伟绩,武力之强,战绩如此漂亮,几乎是站在了整个时代的众人之巅。
如此璀璨优秀的人怎么会觉得那样子不堪的刘邦能够成为他平生最大的敌人,这不是搞笑吗?
项羽年轻,打天下是好事,但同时也是一件坏事,年轻意味着他的眼光不够精准,他的平生阅历还不够丰厚。
此时的项羽看到的刘邦只是他的外质,比如他拥兵数量少,他打仗能力不行……
然而刘邦的人生其实应该从内质上看,比如刘邦懂得克制自己,胸怀宽广,抱负远大……
所以说,年轻并非全是好事,二十五六岁的项羽他是看不到的,也无法体会这种内质究竟有多大的杀伤心力。
但是范增看到了,当时已经七十岁,在乱世活到了七十岁的人,什么大风大浪没经历过,什么牛鬼神蛇没见过,所以范增的眼光才那么精准,在刘邦还需要示弱的时候就看出来此人将来绝对非同小可。
只能说很多事情是在人到了一定的年纪,有了一定的阅历之后才能明白,这里对项羽其实是无解的。所以项羽也不能理解为什么他的亚父范增为什么一定要揪着他看不起的刘邦不放。】
刘邦短促地笑了一声,带着些微微的嘲讽,“项羽连朕都没看在眼里,又怎么会去留意朕身边的将领、谋士?”
“朕虽然在项羽看来各方面都不行,但朕的部下各有所长,集思广益,他项羽再厉害也只是一个人而已,朕自然能从部下身上汲取与项羽对抗的能力。”
张良拱手道:“项羽出身楚国贵族,贵族们养着许许多多的门客,门客对他们来说,都是极为平常普遍之人,项羽自然是不会太过在意门客的。”
他同样出身韩国贵族,对贵族们的想法自然是十分了解的。
刘邦冷哼一声,“朕说过这便是朕与他最大的不同。”
【其二,第二小点,项羽从来没想过要夺取天下,当天子,他要的仅仅是当他的西楚霸王。
范增一直给项羽说的是,刘邦要和他夺天下。
夺天下,当皇帝,这样的想法在当时的时代,几乎是不可能的,几乎各路诸侯军也都默认了这是不可能成功的。
当时的时代,主流的思想潮流还是分封制。
大秦帝国这种统一全世界的大一统封建王朝体系到底还是超出了人们的认知范围,就像我们现在,我们也不相信现代社会全球未来能够大一统一样。
所以说,当时的人们根本无法跳出时代的桎梏,他们不相信这样的体系会取得成功,全部都默认应该回到分封制的时代。
当说到这里的时候,就无比佩服秦始皇嬴政,在那个所有人都不敢想,或者从未想过的时代,他居然能够真的开辟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制度。
再说秦,天下那么大,秦帝国都要好几百年才能打下来,而打下来之后呢?怎么管,地盘实在太大了,而且恰好秦朝又用他的短命为这种大一统的封建王朝体制做了一个失败的代言。
除此之外,项羽在憎恨着秦国的同时,他个人也排斥着先进性的秦制。
这个从他之后大封十九个国家,将原来的楚国、秦国、分成了四份,其他的三个国家分成了两份,就可以看出来了。】
【项羽的失败,先不论其他,单单从我们现在讲到的,便有一点,那就是项羽他没有顺应历史的潮流,没有顺应历史潮流的人必然会被淘汰。
项羽就是想要回到过去,继续施行分封制,做他偏安一隅的西楚霸王,可是历史又怎么会允许他这样做呢!
所以他必然会被历史的年轮所碾碎,也只有刘邦,只有他这个历经底层岁月磨难、一只脚踏入棺材里的人才有最后的勇气去再一次实践秦王朝的制度,汉承秦制,只有大汉之后,中原华夏的政权才慢慢确定了这个正确的政治体制,并为此延续了两千多年。
不过,这当然是后话啦。】
汉承秦制!
这四个字在群臣、百姓的心中都掀起了惊涛骇浪!
如今大汉初定,皇帝刘邦才刚刚封下了异姓诸侯王,这可不就是分封制吗?难道未来几年,大汉会重新改回秦制,收回分封,如此一来,他们这些分封的异姓诸侯王又将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