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93(1 / 1)

王杨恫登基的时候,洛阳城内是有大约三万户的,然而现在只剩三千户不到。

洛阳城内几乎是满城饿殍,一副人间地狱的景象,主播实在想不通这样的洛阳城,王世充到底还有什么守城的必要。

一直到三月份,窦建德的兵马水陆并进,直接攻陷了管州、荥阳、阳翟,另一路大军则沿着黄河直上。

徐世勣面对窦建德来势汹汹的大军,无奈之下,只得战略地放弃了东面的地盘,把军队的力量集中到虎牢关。

王世充的弟弟王世辩派遣了数千名士兵与窦建德会合,共计十多万大军,但是他们脸皮厚,对外号称有三十万大军。

大军驻扎在虎牢关以东的位置,并且在后方的板渚建造了一座行宫,并将大军的所有事宜告诉了王世充。

另外,除了窦建德之外,突厥那边刚刚上任的颉利可汗终于稳住了自己在突厥的可汗之位。

再加上对大唐非常仇视、原隋朝的义成公主等亲隋派的影响,颉利可汗决定出兵南下,干预唐朝的统一之战,所以突厥从北面进攻,窦建德从东面来援。】

秦王李世民深深吸了一口气,当时天下留给他们的时间真的不多,他们也还是不够迅速,使得王世充真的等来了窦建德的大军。

此时此刻,谁不得感叹一句,洛阳城可真是特么地难攻啊!连秦王李世民出场都僵持不下。

【窦建德的大军一来,唐军内部又发生了分歧,这是第二次“班师之议”。

唐军面临着进则军心不稳、坚城难克、外敌偷家,退则前功尽弃、郑夏联合、再难东出。

况且上次李渊最后只是勉强同意不撤兵,但这次连窦建德都来了,李渊不想将大唐的精锐部队折在洛阳城外,所以他再次发来消息,要李世民撤兵。

李世民帐下的部将谋士分成了两派,一派主张继续围困洛阳城,并分兵虎牢关先击败窦建德;另一派又摄于之前李世民说的撤兵者斩之的话,于是委婉劝说李世民到后方的新安看看情况。

这会儿是真的情势危急了,连之前劝说李渊的封德彝现在也主张撤兵。

李世民听着两派争吵不休,他大声向部将谋士等人道,王世充灭亡就在眼前了,窦建德刚刚才消灭了孟海公,他的士兵此刻必定是骄傲、疲惫的,所以并不足为惧。

李世民表示不需要先击败窦建德,只需要在虎牢关卡住他,拖延他便可以了。

而洛阳早就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了,我们再次攻城胜算很大。只要洛阳城陷落,我方将士必定士气大振,就可以一举击败窦建德了。

此时若是退军,刚刚归附大唐的这些城池就统统保不住了,大唐已经将这些城池吃进肚子里,难不成真的要吐出来吗?吐出来,那可不就完全白打了吗?

李世民表示王世充真的不能给他喘息的机会,他要是缓过气来,到时候郑夏两军合力,大唐则危矣。

他表示自己已经下定决心,誓死不撤兵。】

尉迟敬德对虎牢关之战记得非常清楚,对他来说,秦王殿下说什么就是什么,他从来不会去违背殿下的计划,更加不会干涉殿下的想法。

尉迟敬德抱怨道:“这些人一个个嘴皮子耍得溜,这也劝殿下,那也劝殿下,哪像咱,殿下令一下,咱就冲出去。”

秦叔宝也皱眉道:“自古都是谋士劝说,上位者从之,后大胜。可秦王殿下不一样,殿下的决断比谁都精准。事实证明,在军事上,我们的劝说反而是在拖殿下的后腿。”

“没错,咱殿下顶着兵家大忌,愣是用疲敝之师,两线作战,一战就消灭了两个王。”程咬金神色激动。

三人窃窃私语,越说越激动,眼神越狂热,三人顺道瞪了一眼屈突通,就是这个碍事的家伙,老想着给殿下建言献策。

屈突通感受到有如实质的眼神压力,他循着直觉看过来,便见尉迟敬德三人对着他翻白眼。

屈突通摸了摸鼻子:……是他不自量力了。

房玄龄伸手掩住额角,无奈地低咳几声,提醒这三人,现在可是在大殿上,皇帝还在呢,你们收敛一点。

【屈突通见李世民这般固执,还是忍不住想提出一些折中的办法,但是李世民表示我不听,我不听。

李世民是真的敢,险中求胜,气魄非凡。他可真是想法坚定,一点儿都不会受到其他将领们的影响。

于是唐军便真的按照李世民的想法,一分为二,主力部分由屈突通辅佐齐王李元吉继续围攻洛阳。对,这里是有齐王李元吉的。

另一部分前往虎牢关,李世民亲自率领着三千五百名的玄甲军先出发了。

唐军的将士们军心不齐,李渊主张退兵,可想而知李世民顶着的压力有多大了,这大概就是一场豪赌吧。

输了,则这大半年的努力直接付水东流,大唐一统天下也就遥遥无期了,我们知道这已经是大唐第二次东出了。

但李世民的魄力和判断力是非常出色的,所以这个天才战略家坚定地执行着自己的计划。

而他也知道身边的老将们是不认可他的决策的,所以针对这一点他也在人事部署上采取了取舍。】

原来如此……这一刻,大殿上的武将们才真的确认当时大唐兵分两路军时,在分兵的部署上秦王殿下确实是故意的。

屈突通懊恼地垂下了头,秦王殿下真是料事如神,有他在,自己哪里需要那么多嘴呢。

尉迟恭、秦叔宝、程知节等则是喜笑颜开,就说殿下信任他们吧?!

【当时大唐兵分两路,这两路可以概括为撤兵派继续围攻洛阳,进攻派则随同李世民前往虎牢关。

我们看看撤兵派和进攻派分别都有谁吧。

主张撤兵的有屈突通、刘弘基、李安远、李神通、封德彝等等……

主张进攻的有徐世勣、王均廓、刘德威、薛收、郭孝恪,以及玄甲军的四大主将,秦叔宝、尉迟敬德、程知节、翟长孙……

很明显,主张撤兵的基本都是李渊在晋阳起兵时的关中老将,而主张进攻的基本都是新加入大唐的降将,这些人要么是李密的瓦岗军旧将,要么是定杨旧将。

其实很好理解为什么会这样子,因为对于关中的老将而言,他们即便打输了洛阳,他们也依旧可以依靠着之前晋阳起兵时的功劳继续在朝中担任要职。

但新加入的降将们则迫切需要建立大功,只有拿下了洛阳,他们才能在朝中稳住自己的权利基础。

所以这些主战派的诉求与秦王李世民是一致的,李世民依靠对自己战略眼光的自信,以及这一批支持他的新将领才能够做出继续进攻的决定。

所以李世民带去虎牢关的这一批将领基本上都是清一色的新将领。】

李渊闻言,若

最新小说: 黑夜书 黑夜书(四川日记) 被疯狗咬了记得打狂犬疫苗 [总-攻]背景板我是专业的 虫母养成计划 丢了星星(女出轨/男二上位) 两小无猜(校园1v1,高H) 兽人世界也是要吃饭的呀 【家教】乙女短篇合集 三个好汉一个帮(古言 N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