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紧,到时候我打下来的财宝也分你一些。
然后疯狂暗示他,我去搞大事的时候,你就不要搞我后方了,我成功了会给你大大滴好处的。
李渊真的能屈能伸啊,他这封信写得那是一个言辞恳切,恭敬真诚!
突厥可汗收到信一看,被李渊哄得非常开心,反手就先送他两千匹骏马。
突厥可汗咬着小手帕送别李渊,兄弟,要加油啊!
然而等他兄弟加完油,建立大唐之后,李渊的儿子李世民反过头来干突厥干得最狠,直接三年就解决突厥这个大问题,让突厥乖乖地俯首称臣。】
什么??这天幕在口出狂言吗?
众人猛然抽了一口气,心中骇然,三年解决突厥?这怎么可能?
突厥控弦百万,军力强盛,远在大唐之上,他李世民难不成是武神转世,不然怎么能在三年内打下突厥!!
武将们更是心潮澎湃,眼神狂热,因是武将,所以他们更能理解打战到底有多难,更何况是对上强盛的突厥,不敢信!不敢信啊!!
儿子李世民将来会给他平复大唐的心腹大患突厥,给他血洗往日耻辱!
李渊手指微微发抖,声音低柔温和,“世民,来,告诉父皇,你是怎么做到的?”
而此时此刻的李世民同样是懵的,心里痛恨突厥发誓解决突厥是一回事,但他可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能三年打得突厥俯首称臣啊!
李世民难得面露茫然:“父皇,儿子真不知道。”
满朝文武处在震惊当中,李建成自然也不例外,但在这难以置信的消息内,他甚至品出一点不对劲。
突厥现在还未被解决,那么必然是二弟世民将来的功绩,可是他李建成自认与其不死不休,为何他将来还会给他手握重兵的机会?这……这说不通啊!
李建成突然觉得有点慌了……
*1:这个时候是武德九年五月。玄武门之变发生在六月!
早在这个时候,李世民就将一切安排好了,
而且太子李建成、皇帝李渊身边人当中都有李世民的人。
*2:欲大举义兵,远迎主上,
复与匈奴和亲,如开皇之时,
若能与我惧南,愿勿侵暴百姓,
若但和亲,坐受宝货。
第94章
天幕下。
大唐的百姓、朝臣、以及皇帝皇子们心中如何震惊、不可置信,恨不得天幕再多多透露一些解决突厥的消息。
但天幕上的女子却仿佛只是随便提一嘴而已,那般轻描淡写地说过,这会儿她又继续说回了当今皇上建立大唐的过程。
杜如晦:……就不能再多说几句吗?
秦王阵营的朝臣们,诸如长孙无忌、尉迟恭、房玄龄等等:……怎么办,不是很想听皇帝的创业史啊。
【好了,这时候的李渊有地盘、有兵马、还有粮仓,唯一担心的突厥也表示支持了,这会儿后顾之忧都没有了。
万事具备,只欠东风。而这个东风就是之前所讲的,像李密一样完成对自己的舆论包装。
这个时候就出现了两个“李氏当得天下”的自证之人,一个李密,一个李渊。
李密当时占据着河南之地,兵精粮足,所以他底气很足,决定趁着这波谶言直接改朝换代,自己登上皇位,很直白了属实是。
然而李渊却不同,他思来想去,觉得此刻的自己虽然说有兵,有粮,但是隋末各地的起义非常激烈,他不想枪打出头鸟,避免树立太多的敌人,于是选择了一种更为温和的方式。
他并不直接说自己就是要推翻隋朝,而是谴责隋炀帝杨广,打出了匡扶社稷的旗号,摆出了大隋忠臣的姿态,打算争取隋朝统治阶级上层的人心。
大隋虽然已经到了风雨飘摇的地步,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若是能够争取到这些上层人士的支持,那还是非常香的。
公元617年,李渊派李元吉留守太原晋阳宫,他则在一切准备完毕之后在君门前开始宣读自己的起兵誓言。
他也不说他要直接杀掉隋炀帝杨广,而是表示他将大隋的江山霍乱成这样,已经不配为主了,李渊表示他要流放杨广于江都,拥立代王杨侑重整社稷。
李渊率领甲士三万往南进发了,同时分兵给张纶,让他去攻打稽胡、离石、龙泉、文城等地。】
天幕继续讲着,李渊等人这会儿已经回过神来,甭管如何,将来突厥被解决,到底是一件大喜事。
于是众人看着天幕,一字一句,期待着天幕能再次透露出一些将来的事。
秦王李世民在震惊之后,想到自己的种种谋划,便立刻意识到,以大哥李建成的性子,没道理他登上皇位之后不处理自己,同样,他父皇也不可能放过他。
虽是父子,但天家父子之间总是少了一些普通老百姓家的温情,所以,他李世民他日若还能手持重兵攻打突厥,那便证明他根本没有失势,也没有失败!
至于文皇帝,焉知会不会是他?毕竟天幕可从未明确说过这文皇帝便是他李建成!
想通这一些的李世民不期然撞上大哥李建成冰冷的视线,他微微勾了勾嘴角,眼神透露出嘲讽的意味,无论如何,你李建成根本奈何不了我!
这二人的暗潮汹涌,李渊知晓却并不在意,他望着天幕感叹道:“朕当年真是走了一步最为准确的路,可惜那李密也是能人一个,竟然也犯了一个与杨玄感一样的错误。”
李世民:“李密内部问题太多,根基不稳也是事实。”
“时也,命也……”李渊叹了一声。
朝臣:??
您说这话合适吗?当年李密可为您拉了多少仇恨值的。
【李渊的这一步策略是对的,正确的,然而并不是只有他知道要走这一步路。
当时李密麾下的谋士柴孝和也曾建议李密,让他精简军队直接西袭击长安,占据关中。
他说,此时隋朝大势已去,大家都在争夺皇位,如果我们现在不早早将长安、关中占据,则会错失良机,到时候就来不及了。
简单来说,就是谁先占据关中谁将取得天下。
而李密自然也是认可这一点的,只是认可归认可,他当时的处境无法使得他这样做,为什么呢?
因为当时隋炀帝杨广虽然已经是大势已去,但是他还是有剩下的军队兵力的,实力也没有那么不堪一击。
而反观李密这边,他的部兵都是山东人,这会儿还没洛阳都还没有攻下,那些部兵怎么肯跋山涉水随着他继续往长安。
最重要的一点是跟随他的人都是强盗,流氓,他李密精减部队前往长安,而剩下的这些人素质又低,李密一走开,这些目光短浅的人马上就会内斗,反而会拖累他的脚步。
除此之外,李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