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修筑长城,一旦长城修筑起来,便不需要整一条防线处处由秦军把守,只需要在一些关闸处设立军所,当匈奴来袭时,这些军所能够相互呼应,而不至于被分散在整条防线上,相互之间顾此失彼。
好了,以上便是秦始皇嬴政为什么要修筑长城的原因。】
天幕方方面面地讲了下来,大秦的百姓也终于能够理解为什么要修筑长城了,这是保障他们百姓人身安全的一条重要防御线。
当时听到“修筑长城”的排斥已经慢慢转变为对待匈奴上,矛盾潜移默化地从大秦内部转移到外部环境了。
【前面我们说过长城的修建,秦始皇嬴政并不是第一人,早在春秋时期便有其他的小国家陆陆续续修建城墙,是的,他不是第一人,甚至也不是最后一人。
在大秦之后,还有汉代的皇帝,明代的皇帝等都陆陆续续将大秦遗留下来的万里长城进行了修筑。
秦长城的存在,多多少少让中原地区免受游牧民族的骚扰和劫掠,在抵御异族上发挥了作用,保护了中原地区的农耕文明。
为什么说是多多少少呢?因为大秦之后,北方胡人到底还是入侵了中原地区,甚至中原地区在后来也并非没有外族当权的朝代。
但无论如何,他的历史意义都是非凡的,乃至现今,雄伟壮观、气势非凡的万里长城已经成为了国家图腾一般的象征。
万里长城如今不仅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还被列为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长城,永垂不朽!
长城,是中国精神文明的象征,一直后来的,我们的百年耻辱,群狼环绕下的中国并没有被分裂,还凝聚一心,成为了更强大的国家,很难说,这里面没有我们精神文明的传递、凝聚。】
【有人说,长城的修筑,确实是有利于国家的统治和发展的,但是对老百姓来说,那就是巨大的灾难。简而言之,修筑长城,“罪在当代、利在千秋。”
这话我不否认!确实是的,虽然说抵御了北方的匈奴,但是这对战乱中还没有缓过生机的底层百姓而言,更是加重了他们的负担。】
百姓在天幕的引导下,已经渐渐地接受了长城的修筑,哪怕依旧心有不甘,但想到匈奴的南下,他们别无选择。
但……这会儿天幕又突然说起修筑长城对底层老百姓的残害。
嬴政:??
百姓:??
怎么好赖话都是你在说,那这长城到底还要不要修了?
第78章
【“利在千秋”是我们跳出了历史的洪流,站在岁月的至高点才能判断出来的,但这所谓的“利在千秋”,对于当时的普通老百姓来说,他们根本无法理解。
大秦中央作出的任何一项决策,都没有告知老百姓,就仅仅是强制的下令,逼迫这些人去实施。
这其实也是封建王朝家天下的弊端,哪像我们现在的年代,国家是公天下,是人民的天下。国家的主体是人民,普通平民有权利知道国家到底是因为什么而作出决策的。
说远了,继续说回来,大秦的百姓更关心的是他们眼前的一亩三分地,这就是最绝望的事情,百姓无法理解皇帝的下达的政策,自然就会产生抵抗的情绪,消极的情绪便影响了工程的继续。
即便这项工程对于百姓来说,是一道可以帮助他们抵御匈奴的防线,他们也并不知道,他们只看到了繁重的劳役,所以说这项工程在他们眼中便是“罪在当代”,罪在百姓。
傲慢!封建王朝的皇帝都是傲慢的,即便他们有心为民,其最终目的也只是想维护他们的统治罢了。
皇帝想维护自己的统治,那么是有益于百姓的,为什么不低下你傲慢的头颅告诉百姓呢?百姓虽然懂得不多,但传播得当,你这项工程便不会有那么大的阻力了。
百姓又不是完全的傻子,修筑长城不管如何,总归还是保障了百姓的人身安全,说到底,国家政府机关乃至而上的皇帝等,公关不到位!】
咸阳宫。
嬴政绷着脸,眼神意味不明,“家天下,公天下……”
李斯迅速领悟到这两者之间的天差地别,“陛下,大约几千年后的世界便是天幕女子所说的“公天下”,天下是百姓的,而并非一家,并非一人的。”
“百姓,百姓又如何做得天下的主人,这不是乱成套了吗?天下如此多的百姓,这些人的诉求总归不同,又如何能使得所有人都满意?公天下,国家如何安稳?国家只能有一个声音!”嬴政皱着没有,很是不理解。
莫说他,李斯、扶苏同样不能理解,大秦疆域的读书人更多的也是不能理解,便是那些喊着“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孟子学说的传人也不能理解。
而百姓更是不懂。
这便是处在那个时代,上至皇帝,下至百姓,他们思维的局限性。
很快,这个问题就被嬴政抛之脑后,他是国家的统治者,自然不会向往什么公天下,他要天下在他赢政一人的手中。
“天幕倒有一件事说得不错,既然朕想让长城修筑,既然这确实利于百姓,倒确实应该派遣一些人将其中利弊广而告之。”
嬴政心里暗暗道:只不过是让下属多费些口舌,若能使朕的命令准确无误地施行,何乐而不为呢!
李斯自然能从这话中领略到皇帝的意思,他拱手恭敬道:“陛下说得正是。”
【除了公关不到位,修筑长城的方方面面,大秦做得也不好。
“功在千秋”是功在千秋,没错。但百姓最多只能活个几十年,这千秋的福气可到不了他们身上,因修筑长城而累死、病死的人甚至都不曾体会到长城给他们防御匈奴的作用,而这些人他们就活该被牺牲吗?
当然不!长城要修,大秦的这个战略方向是没有问题的。但具体要怎么修是个大问题。
首先,我们前面说过了修筑长城算得上是秦朝灭亡的一个原因,为什么呢?
因为大秦没有在修筑长城和治理国家的内政方面找到一个平衡点。
攘外必先安内,大秦在修筑长城上,不应该是不顾国内生产力地修,不应该将这个工程疯狂地压缩工期,一个劲儿地修,不顾老百姓的死活那般夜以继日地修。
前面说过修筑长城的徭役来自军队、罪犯、无收入的百姓、以及被征召的青壮年,我们摒除掉那些犯了死刑的罪犯,其他人呢?
他们在修筑长城的过程中,如果真的能做到像大秦的律令规定的那般,修筑长城是有工钱的,而且这个工钱是值得这些人背井离乡得来到北方修筑长城的。
你不能把人家大老远、背井离乡征召过来干苦力,还不给人家工钱是吧?这方面要落实,认真地落实到百姓身上,确保这些钱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