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家人,这对他无异于是一条活路,他怎能不激动,不开心呢!
“那我呢?我也可以吗?”牢房里最深处的男人面色狰狞,大喊大叫道。
秦吏闻言,怒喝一声,“你自己犯的什么罪你不知道?罪大恶极,想减刑,门都没有!去修长城也是累到死!”
“凭什么!凭什么……”
嬴政伸手拧了拧眉心,这话说得没错,大秦刚刚统一,之前六国各个牢里的罪犯还依旧被关着。
六个国家的罪犯,人数也实在不少,这些人拉出修长城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是……除去蒙将军带的三十万大军,剩余的七十万里普通老百姓的比例还是很重。
“李斯……”嬴政开唤道。
“陛下,臣在。”李斯连忙应声,天幕广而告知,陛下的压力会有多大,李斯完全可以想象。
大秦也是他耗费无数心力的产物,对于大秦的未来,他的担心比之陛下有过之而无不及。
嬴政开口唤了李斯一声,却又沉默了,他已经习惯将一切情绪自己消耗,唤出那声“李斯”已经是他的情绪过于外露的证明了。
扶苏在心里无声地叹息着……
【修建长城,除了徭役的来源之外,《秦律十八种》中也记载了服从徭役的时间。
一般来说在大秦第一次服徭役的时间为一年,往后每年若是需要响应国家,服从徭役的话,这些已经服过一年徭役的人只需要做一个月就行了。
按照这个算法,每个人一生服役的时间加起来大约是三四年,倒也没有《史记》中记载的那样,秦朝的老百姓光服从徭役就要几十年,一辈子啥也不干,就服徭役了。
另外,如果你不想服从徭役的话,是可以自己花钱找替补的。
而且,徭役的话是不分男女的,正因如此,每一家规定不能同时征调两个人,必须留一个年轻人在家里干农活,以保证地里农活的正常产量。
这都是出土的《秦律十八种》中记载,但我们说过政令和施行是不能混为一谈的,虽然秦律令是这样的,但不代表它真的是这样实施的,特别是皇帝管不到的地方。
百姓不认识字,不理解大秦的律令,所以后续怎么被有心人歪曲都是有可能的,所以教授百姓识字真是的认真落实、推行大秦律令的必要手段。
因此,当按照大秦律令后,征收劳动力的人数达不到时,谁能确定那些规定的律令还能成为底层老百姓的护身符,还不是上层官员想怎么搞就怎么搞,吃苦受罪的只能是百姓。】
*1:具体人数有说一百万人的,
也有说一百五十万的,
甚至还有几百万的。
(选择了大多数的说法,约一百万人修筑长城。)
第76章
天幕下,大秦。
面色愁苦的中年男人轻轻拍了拍身旁孩子的肩膀,道:“识字,识字啊!到时候陛下若是真的派遣老师来教授大家识字,你们可得好好学啊。识字了,至少不会被傻傻地诓骗。”
“爹若是不在,你们认识字,也能从正确地使用大秦律法好好保护你们自己,好好保护你娘。”
中年男人的妻子身体不好,常年卧床,若他真的应诏去修筑长城了,家里可怎么办才好啊?
“爹,你放心!我和妹妹一定好好学。我会保护好他们的。”瘦成竹竿死的男孩瞪着大大的眼睛郑重其事道。
“唉……”
百姓都知道虽说按照大秦的律令,会先从大秦境内的罪犯开始征诏青壮年,但到底总归还是会有其他的老百姓需要长途跋涉到北边去,难保这里面就不会有自己。
一时间人人心里俱是惶惶不安,说都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家人,离开自己的故土,谁知道这一去到底能不能回来。
唯有村里一些穷苦到压根快过不下去的人倒是松了一口气,总归再过下去就得饿死,去修筑长城,到底还能有得吃,有得东西下肚。
大秦律法确实单单就政策本身而言,对他们老百姓到底是有一层保护的作用,但世事难料……
咸阳宫,嬴政的脸色很不好看,天幕已经是多次提起大秦律令施行的问题了。
在这么琐碎、条条框框都规定好的律令里,制约大秦官吏的律法也是很严格的,然而这些人真的置朕的律令于不顾吗?简直胆大包天!
“李斯,严查!”嬴政掷地有声怒道。
“是,陛下。”李斯同样冷着眉眼,有人借着大秦的律令狐假虎威,那是李斯所不能忍的,这简直是在玷污大秦的律法,抹黑大秦。
若是这天幕能够建议、甚至组织陛下修筑长城就好了,百姓们心里不约而同地纷纷浮起这个念头。
【秦始皇嬴政知道这项政策是劳民伤财的吗?我想他是知道的,甚至非常清楚。然而为什么长城非修不可呢?秦始皇嬴政自有他的考虑。
接下来我们讲讲秦始皇嬴政为何非要修筑长城?
首先,众所周知的原因便是为了抵御北方的匈奴,这确实是一个最主要的原因。
大秦是农耕文明,而匈奴是游牧文明,这两种文明之间在当时的时代天然就具有不可调停的矛盾,所以双方一直以来都是敌视的状态。
并且单单就秦国而言,秦国早期的建国史简直堪称一部与胡人的斗争史,因此秦始皇本人对匈奴是深恶痛绝的,而他也不会允许匈奴长期对着大秦虎视眈眈。
农耕文明的大秦百姓在对上游牧民族的劫掠者,往往是不堪一击的,这些人来了就抢,抢了就跑,难缠至极,有时候甚至对边疆的百姓进行屠杀行为。
这还只是小规模的劫掠行为,当时双方边境没有爆发大规模的战争,正是因为秦军善于战斗,匈奴人不敢大规模主动挑起战争。
然而后来,秦始皇统一全国之后,匈奴人逐渐由一盘散沙开始汇成一个极为统一的国家,匈奴的力量开始增强了,如何解决匈奴之患便迫在眉捷。】
身处统一大秦腹地的百姓疑惑地面面相觑。
大秦的疆域辽阔,特别是曾经属于楚国的遗民们,他们身处物产丰富的南方,和北方的匈奴隔得是在太远,他们无法体会那种北方边疆的百姓时时提心吊胆地防备着匈奴的生活。
赵国、燕国、齐国原先的遗民们纷纷肃着神色。他们国家原先的的北方疆域就时不时地受到匈奴的侵扰,这些人眼馋中原国家百姓富饶的生活环境,掠夺的眼神一直无时不刻地盯着他们。
楚国、韩国的遗民偷偷询问着街上来自其他北方国家的遗民们:“是这样的吗?北方的匈奴这么可怕的吗?”
被问到的人沉默着点点头,眼神深沉,他是曾经赵国的遗民,他的国家对上匈奴,有过失败的惨重经历,也成功地打击过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