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李信最开始的行军路线,再一次将平舆、寝。
秦军缓缓向着东扫荡江淮一线,为了防备楚国的战略纵深,秦军将六十万大军铺开至最宽的战斗界面。
楚国项燕想凭借地形进行大纵深迂回计策,但当时双方的阵型来看,真的是谁迂回谁,还不一定呢?
那么正面硬刚呢?也不行,因为大秦的军队数量也是庞大的,实力绝对。且王翦是何许人也~此人或许会忌惮赵国的李牧,但他项燕还不敢说能够与之匹敌。
面对这般来势汹汹的王翦,项燕陷入了困境,既不能正面硬刚,又不能大迂回纵深,甚至连战略性后退都不行。
这时候我们前面说的“以静制动”就发挥在这里了,这场战争对秦国来说,秦军可以静静地等待,与楚国进行长期的持久战,但是楚国不行啊…
为什么呢?前面我们说过了楚国的政治体系,基本上各家个邑,在长期的对战中,他们各自的粮食消耗是非常可观的,一旦陷入僵局,对楚国各大世家贵族来说就不划算了,因此楚国急需立刻结束这场战役。
面对秦军的步步紧逼,陈郢至江淮一线的诸多城邑开始沦陷,这个时候一直保存着实力的各家世家贵族不得不在楚国境内上下动员起来,使得楚国自上而下加入更深入的战争中来。
而这一切正是王翦想要的。
王翦清晰地知道单单打败楚国算不上是一场真正的胜利,他想要的是楚国的这些世家贵族们倾尽全力,将自己的家底掏出来,加入这场战争,然后,他准备一波带走楚国的中央军和各地方行军。
如此一来,后续秦军打败了楚国,也不需要花费太多的力量来面对隐藏在暗处的各大家族的地方行军,简单来说,王翦就是逼迫所有人下场,然后一锅端掉。】
咸阳宫。
赢政大声道:“善!将军威也~”
扶苏点头:“不仅仅是王将军大有能耐,王将军能使出以如此的作战策略,其实背后是两国之间综合国力的比较。”
赢政难得笑了笑,扶苏虽然对比自己稍显文弱一些,但如今天下已定,聪慧过人的他倒是真的很让赢政满意,他一下子就抓到了战争背后的本质,是两国之间的整体能力的较量。
一场战争关系着国家的方方面面,统筹和后勤等等都是非常终于重要的,这其中若是一环出现了问题,那么整个战争链或许会被打断。
赢政道:“朕的大秦与楚国之间版图接近,若是单单论地理环境,楚国确实胜过秦国的。”
“但我们大秦的人口、土地几乎全部置于中央直属郡县之下,且商鞅君变法之后,大秦的行政效率高效,不仅拥有更多的粮食产量以及库存,并且还能统一调运,这也是为什么朕的大军能够打持久战的根本原因。大秦的底蕴浓厚,经得起。”
扶苏抬眼,“反之,楚国不行。楚国的领土被世家贵族占据,这一次的出兵也是各方以封邑为团上前线,像是粮食之类的也是依靠自己封邑出产的物资等作为补给,可是大战打起来,这些都是分不清的。”
“同理也是如此,封邑内的百姓会被征调前往战场负责转运这些粮食,一旦人口被征调,大量的人口脱离了本国的生产,这又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人口一旦脱离生产,旷日持久的物资供应生产链必然断掉。”
赢政满意地点点头,儿子真聪明,儿子真不错,就是老是要怼他,老是要劝谏他。
【王翦利用了秦国强大的国力优势,不但一步步紧逼楚国起倾国之兵,更利用楚国落后的后勤体系迅速消耗楚国的国力。楚国的国力远远比不上秦国。
外部环境呢?韩国、赵国、魏国三晋已灭亡,燕国自顾不暇,齐国偏安一隅,这个时候不冲入分一杯羹就不错了,想想真是让人绝望。
内忧外患,项燕深知自己国家的劣势,于是数次向王翦挑战,以求打破僵局。
心知肚明的王翦知道对方打的什么主意,于是硬是不理会项燕的挑战,两相僵持之下,秦军的物质丰富,老将王翦又有威望,秦国士兵们个个吃好喝好,没开战的时候也纷纷有序地进行训练,整个秦军上下一心,颇具坏心眼地时不时调侃楚国的将士。
就这样双方对峙了半年之久,楚国众多贵族靠近前线的封地惨遭蹂躏,楚国后勤系统不行,已经无法再继续消耗下去了,大军的粮草已经枯竭,士气低落。
而这个时候,这些贵族们像历史上的丹阳之战、蓝田之战一样,又开始忍不住想要撤退了。即便同样出身大家族的项燕也压制不住这么多的贵族反水。
于是楚国大军不得不开始后撤,而这就是王翦等待已久的时机。王翦见此,立刻抓住这个机会,大军压境,像猛虎一样直扑楚国的军队。
像上一次秦楚大战一样,只不过这次兵疲马困的反而是楚军了,秦军在濉水西南的蕲地上追上了楚军,士气低落的楚国完全不是好吃好喝,精神状况良好的秦军的对手,这一次的秦楚大战,楚国大敗在此地,且上将军项燕阵亡。
公元前223年,蒙武率领秦军攻陷楚国最后的都城寿春,俘虏楚王负刍,楚人依旧还不死心,又立了昌平君为末代楚王,但不久之后,昌平君战死。
秦始皇嬴政的第四个战报:「公元前222年,秦王政二十五年,楚国灭亡。」】
一个又一个的战报,听得天幕下曾经的六国遗民们扎心不已,这里面当属楚国的遗民最为心痛。
在曾经的春秋年代,天下基本是晋楚争霸,如今有着八百年历史的楚国却轰然倒塌。
李斯:“楚国国内弊政严重,能支撑至八百年实属难得。”
赢政冷哼一声,“楚国后期的楚王个个软弱,权利被各大家族架空,时也命也~”
【其实历代楚王也不是没有意识到楚国这个国家正在走向积弊的道路,曾经吴起的变法为这个国家注入了新鲜的动力,甚至延续了几十年的兴盛,但随着拥护吴起变法的楚悼王去世,一切的努力都付之东流。
吴起也在这次的变法之中失去了性命,他是被愤怒至极的世家贵族直接杀了的。
甚至最开始楚国为了限制本国的封君发展,比如设县,组建只听命于楚王的县师,这是楚国的首创,这一招被中原各国学习并发展,但楚国本身却形成了分封与郡县并行的体制。
楚国是最早向封君下手的国家,然而却是各个国家中收效最差的,以至于最终走向灭亡。】
天幕上这般说着,嬴政陷入了沉思,分封制与郡县制并行是行不通,两种制度在同一方土地上,就如相互颤抖的两股势力。
“分封制一定是不行的。”嬴政沉声道。
扶苏:“父皇……郡县制或许适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