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够的战略物资,那就是粮食。
于是商鞅变法的设想中,对于国家耕种的老百姓,要给予各种嘉奖,包括土地、爵位等等。落实到大秦上,那就是对外积极打战,对内疯狂开垦荒地,而这两者之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汉书》中有记载,若是士兵在战争之中斩敌人首级一个,授爵位一级,可为五十石之官;斩首敌人首级二个,授爵二级,可为百石之官。各级爵位均规定占有田宅、奴仆的数量标准和衣服等次。
秦国也凭借这这个制度,凭借着强大的农名生产体系,达到全民皆兵的程度,秦国确实也逐渐强大起来,但其实商鞅变法中的“重农抑商”是有一定的弊端的,它压制了当时整个社会工商业的发展。
在我们现在,商业发展起来是最富有的,国家的发展更多的是商业来拉起整体的经济。】
嬴政眼神微敛,喃喃语道:“重农抑商,弊端……”
扶苏早就不赞成秦国将从事工、商的百姓纳入奴籍这一政策,此时天幕谈到这件事,他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极好的机会,于是迅速站出来道:“父皇,商鞅变法,利出一孔,这个的法子将百姓求生之路堵剩种地这一条,儿子认为本就不适合。”
“天幕也说了,这是有弊端的,商业是最富有的,如今大秦早就不再是当初那个国力衰微、需要变法图强的国家了。大秦统一六国,这个时候需要的是安抚这些六国的子民,工商若能发展,百姓多一条求生之路,民心亦能安定不少。”
“变则强,强需通啊,父皇!”扶苏深深叩首,世事变迁,法家的一些政策早就该变了。
“不对!父皇~长兄的想法若真是对的,大秦怎会二世而亡。”胡亥真是恨透了扶苏这般为国为民的惺惺作态,于是立刻出言反驳道。
嬴政没有理会长子、小儿子之间的言语相向,他道:“李斯,你如何看?”
李斯是唯法家者,换做以往,他定是不会改变自己的想法,然而“秦二世而亡”的预言高高悬挂于天上,后世人透露的一言一语都需要字字琢磨,以求在其中为大秦谋划出一道出路。
李斯并没有立刻回答嬴政的问题,他眼神透过咸阳宫的宫墙,恍若间好像灵魂游荡在大秦统一了六国之后的这块版图上看尽了六国子民的生活。
半响他才突然道:“是啊,大秦早就不再是之前的小国了,大秦疆域辽阔,单单农耕无法保障所有子民的生活,除了北方的胡虏,如今亦不需要以战养战,以耕养兵,不再纷争的国家确实需要提高百姓的生活水平。”
说着说着,他恍然大悟,“农业有局限,那么商业确实应该发展起来了。陛下,这天幕所说确实不错。”
嬴政若有所思,“如此么?那便如扶苏所说一般通一通!”
此话语一落,扶苏一阵狂喜,他深入百姓之间,早认识到单一的农耕使得百姓愈发麻木,如今有了新的政策希望这些百姓能重新焕发活力,多思多造。
【说完“耕战结合”我们继续回到嬴政的对外战争上来。
公元前230年,秦王嬴政开始了一统中国的战争。战争一开始前,面对其余的六个诸侯国,嬴政原本的目光是率先放在了韩国身上。
没错,就是那个韩王派遣郑国来到秦国,想要“疲秦”的韩国,那时的韩国版图小,综合实力也不强,但他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秦国接壤,是大秦往东其他各国输出的一个绊脚石。
所以自然而然地,嬴政的目光便投到了韩国身上。
在战国时期,七大诸侯国并不是个个单打独斗,各个国家会因着各自的利益进行结盟,虽然这样的盟约并不牢固,但在当时这已经是最好的方法了。
而一旦结盟,若有强大的国家攻打你,你的同盟国便会出兵来支援,以此互相呼应。
那么嬴政在面对当时这样的国家同盟体时,他首先采取了一种政策远交近攻。
是的,大秦即便再强大,秦军再勇猛,也不可能狂妄到单打独斗,明晃晃到让其他诸侯国一看,哎呀~这大秦将来必成六国大患。所以大秦需要同盟国家,来掩盖自己想要灭六国的心思,同时也是防止其他六国联合起来共同抗秦。】
【秦之有韩,如芒刺在背。
而国力羸弱的韩国却没有如预想的那般顺利被攻下,秦军屡次进攻韩国,均被这个小国爆发性地击退了。
既然单单主力军蛮力无法击败韩国,那么秦国又采用了另外一种政策扶植亲秦势力逐步瓦解韩国。
这个时候便出现了一个人,这个人是韩国南阳郡的代理太守腾。
这个人便是亲秦这一方的,他向秦国献出了自己所管辖的属地,嬴政见他这么上道,于是将他任命为“内史”。
这个带路党又被秦王被遣去攻打韩国的新郑,由韩国自己人攻打韩国,那简直不要太顺利,内史腾俘获了韩王安,韩国这个立国173年的国家率先退出了诸侯争霸的舞台。
秦始皇嬴政的第一个战报:「公元前230年,秦王政十七年,韩国灭亡。」】
【公元前236年,赵国和燕国之间发生了战争。赵国出兵攻打燕国,嬴政立刻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以同盟国的名义出兵救燕国,嬴政派遣了名将王翦等出兵分别夹攻赵国。先后打下了赵国的厥与、轑阳、河间、安阳等地。
两年后,也就是公元前234年,秦国开始大军向赵国进攻了,在赵国的领土上建立了自己雁门和云中这两个郡。
秦国与赵国的战事一直在僵持着,直到这一年,公元前229年,赵国发生了大地震和大灾荒。嬴政觉得时机又来了,他精准地踩着比别人的伤痛处出兵了。
他派遣了王翦率领一支士兵直下井陉,让他和杨端和率领的河内士兵一起汇合,然后去夹击赵国的都城邯郸。
然而赵国并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打下来的,赵国和羸弱的韩国不同,赵国有一悍将“李牧”。
他与秦国的白起、王翦、赵国的廉颇,这四人并称“战国四大名将”。
其主要成就我们顺一嘴说一下,李牧,安定边塞、破东胡、灭襜褴,破匈奴是中国战争史中以步兵大兵团全歼骑兵大兵团的典型战例,使得匈奴十年不敢接近赵国边境。
这么一个如此厉害的战将,王翦都没有把握能够将赵国打下来,之前李牧就曾打败过秦军。
果不其然,赵国这边李牧和司马尚率领抵御,和王翦双方僵持了又一年。】
嬴政看着天幕上讲述着他攻打各国的经历,面色沉静冷淡。
“李牧能力确实很强,只不过他遇上的君王并非如朕这般……朕能将那六十万大军尽数托负于王翦,而赵国君甚至连基本的信任都没有,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