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下一点点耗着耗着,最终他们真的居然成功抵达了灵璧。
在这里我们可想而知,何福的能力是有多么强悍,领着这样一支连基本的生理需求都无法达到的军队,他们终于走到了灵璧。】
耿炳文满眼的不可置信,朝廷军在这样的境况下居然真的走到了灵璧……
朱元璋闻言,一直提着的心终于缓缓落了下来,他余光瞥过其他的武将,每个人脸色都显得轻松了很多。
这样的将士,朱棣心怀敬佩,哪怕当时的他们是水火不容的敌人。
朱元璋:“何福确实是个很有能耐的人,也只有在他的率领下,朝廷这些将士们才能到达灵璧。”
说着说着,他又想起何福那臭石头一样的性格,而后微微皱了皱眉头,何福这样的人,是否将来会投降老四,又能善终吗?
朱棣听着朱元璋的话,深以为然地点头,强悍有能耐的将领他非常敬佩这样的人。
“父皇,想来何将军在那时的“永乐盛世”一定能得重用。”
朱元璋眼神微妙,呵呵~何福这样的人怕不是能把你得罪死。
【在这里主播插播一下,何福最后的下场。他虽然最后是投靠了燕王朱棣,但何福这个人其实是很古怪又死倔的,在永乐年间的时候经常得罪人,还是一大把一大把地得罪,自然他最后也就落得个丢官弃爵的结果。】
朱元璋哼了一声,“果然如此。”
朱棣:……没道理啊,咱可最喜欢有能耐的将士了,咋这……?
【另外,虽然到此刻,我们还没将靖难之役全部讲完,但讲到现在我们都大概有个粗略的判断。纵观整个靖难之役中,朝廷军这边的将领自从李景隆被调走后,基本是完全是靠何福撑起来的。
德州兵团的盛庸很大程度上是蹭了何福的光的,我们完全可以回顾一下,每一次燕王朱棣偷袭朝廷军后军时,只有何福时时预防着,可见他对燕王朱棣本人的行军策略是有一定的了解的,东昌之战,燕军几乎是唯一一次的大敗也是出自何福之手。
而何福还未来到德州兵团的时候,盛庸和李景隆已经被白沟河那一次袭击后军,袭击到直接反败为胜,可是李景隆和盛庸经受了这么惨重的失败后,下一次依旧雷打不动地被突袭后军。
这一幕,是直到何福来了才有所改善的。
靖难之役中,若说哪一位统帅能够勉强被称为朱棣的“克星”的话,那非何福莫属了。当然我这里只是说勉强啊,就是矮子里非要挑一个高的的意思,可是吧……若说朝廷的其他将领,在行军打仗上是矮子的话,其实也不太合理。
只是因为他们生在了人才辈出的大明初期,所以才在对比之下显得不够出色,然而这些人单拎出去一个,在明末都能完爆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其他主将了,放到其他时期,也绝对是一方倚重的猛将。】
“强国出猛将,这个道理咱老朱懂。”朱元璋自得地点点头。
耿炳文、李文忠、傅友德等等武将瞬间挺直自己的背脊,没错,猛将说的正是他们,他们之中单拎出去一个都是一朝一代一方倚重的猛将。
【好了,话说回这次燕军和朝廷军野战主力部队的一路死死纠缠后,朝廷军终于到了灵璧,便立刻建立起了大营。
同样的,燕军这边也需要修整一番,因为其实在这一场死死纠缠之中,燕军也没有占到特别大的便宜,这一路上下来,他们的粮食也是在慢慢消耗的。
而此时此刻,燕军的所在地才是最危险的,为什么?因为他们就在朝廷军兵集结点的包围之中,在朝廷的腹地内,燕军不能再耗下去了,必须尽快将朝廷野战主力军再一次重创,使他们再也成不了气候。
否则,在建文朝廷的粮食、储备兵的支援到来之后,燕军暂时的优势便会变得劣势,北平又距离此地超过八百里,退路也不是那么容易退的。
燕王朱棣现在面临着两个选择,一是硬着头皮继续啃朝廷野战主力军这块硬骨头,二是暂时回退,退到运河以东搜刮补给线的军粮,再次囤好粮食,盘踞下一座城镇给士兵们好好休息,然后再谋大事。
燕王部将的想法其实不能说是错的,他们也有他们的考虑。因为燕军的大部分将士们们基本都是北地的人,北方寒冷干燥,而燕军南下到现在,已经是快到盛夏时分了。
南地盛夏天气湿热,又多雨,他们唯恐士兵们水土不服,害怕士兵们一连着生病,且运河以东多是平原,牛马众多,小麦即将熟了,真的是一个修整的好地方。@2
朱棣的部将大都同意第二个选择,毕竟这一路下来,何福这块硬骨头实在难啃,再耗下去,恐怕生变。】
朱元璋皱紧眉头,喝道:“笑话,谁这时候退兵,谁就是傻蛋。”
文官武将:……皇上你到底站在哪一方?
“是,不能退。自诱导朝廷军南下,花费了那么多的心力,面对如此僵局,就此放下,那一切将付之东流。”此时二十岁出头的朱棣当然不愿意放过,成功已经唾手可得了。
朱标沉思点头。
【面对这两个选择,不,或者说根本就没有第二个选择,因为燕王朱棣绝对不会选择第二个。部下们的提议被朱棣狠狠地否决掉了。《奉天靖难记》里朱棣是这样说的,“卿等所见,拘以常算,非知通变者也。夫两敌相持,贵进忌退……@3”
朱棣的意思就是,你们这些人的想法实在是不知道变通,太拘泥了。两军状态相互胶着的时刻,进,才是正道,退,非常忌讳。现在朝廷这边接连着打了败阵,士气低落,粮食又见底,士兵面有菜色,他们日日夜夜在等待着补给,全军的意志力快到尽头了。
而且朱棣费劲心思引得他们南下,只要再大败他们一场,朝廷野战主力军就再也成不了大事了。
最最重要的是,燕军已经硬是咬着何福这块硬骨头太久了,若是这么一退,燕方的士气也绝对会受损。相反,朝廷那边见到燕军退了,而且补充的粮食又已经在路上了,到时候他们必然士气高涨。
双方的心理这么一转换,局面很不利于燕军的,猎人和猎物可是会相互转换位置。
朱棣的想法就是打!!一定要打!!趁着现在朝廷这边的将士们生饿着肚子,继续搞掉他们的运粮道,否则到时候就是我们处于不利的位置了,也无法与他们进行持久战了。
不得不说,燕王在所有部下的干扰下,还能够坚持正确的策划,他的思维是非常清晰明白的,甚至还将敌我双方将士们的心理状态摸得非常透彻。
打战,攻心为上!】
同期连载文:《男友跪求我活下去》求收藏~
参考:《奉天靖难记》
@1:上行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