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9(1 / 1)

在北平反了。】

朱棣:……说得对,要死当然别人死。

朱元璋不再开口,他千辛万苦平定的天下将要有靖难之役,大明初期就打内战,这战争要死掉多少人,多少家庭要支离破碎。

【朱棣在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长河中,在史上几百位皇帝之中,其成就也是能排在前十的下位圈,虽然偶尔有些博主在排帝皇成就时会将他挤出前十。

但“永乐大帝”的成就无法被抹灭,他开创了“永乐盛世”,在大明十六位皇帝中仅次于朱元璋。】

朱元璋眼神一闪,天上画幕管他叫“洪武大帝”,他四子是“永乐大帝”,都是“大帝”,明确说了这怂崽与他虽说不上不相上下,但也差不了太远。

而他将朱允炆带在身边教导,能有把握教出一个不逊于四子棣的“永乐大帝”吗?

大明与他仅仅个人的喜好相比,孰轻孰重,他明了了。

隐身良久的朱标扑通一声双膝跪地,埋头叩首,“父皇,若儿子如天上画幕所说早逝,望父皇能将皇位传予四弟。四弟能为大明朝开创永乐盛世,这皇位予他是天下之福泽。”

朱标深刻的知晓,靖难之役,自己的儿子败了,定然不会有好下场,与其将来被别人逼下皇位,且不得善终那还不如老老实实做一个王爷,起码若无重大过错,性命无忧还是可以的。

朱元璋连忙扶住太子,脸色复杂:“标儿啊,标儿,你若是真心疼爹,就要好好活下去,不要叫咱陷于这两难之地啊。那啥子巡抚哪里哪里,咱不去了不去了。”

朱标哀哭:“爹啊~”

两父子抱着哭成一团,其余的儿子脸上满是嫉妒、羡慕,明明他们都是父皇陛下和母后殿下的儿子,搞得好像只有他们大哥才是父皇陛下的“老婆孩子热炕头”。

不得不说,这几人真相了,后世人经常调侃,“朱标”和“马皇后”是乞丐朱元璋的“老婆孩子热炕头”,而其他儿子和后妃等却是洪武大帝的“皇子后妃”而已。

【总结一下,靖难之役对阵双方:朱允炆vs朱棣,靖难之役起因:一皇位纠纷,二削藩。结果:朱棣胜,朱允炆自焚而死,但这个自焚而死是有争议的,有的人说朱允炆最后是出家了,朱棣见他对皇位已经死心,也就放过他了,也有的人说,朱棣最后都没有找到朱允炆,历史上他具体最后如何,倒是个未解之谜。

有小伙伴们想听听朱棣开局八百兵具体是如何打败朱允炆的吗?如果想听的话,评论上扣666,我就大概讲一讲?”

朱樉闻言,脸上一酸,四弟都赢了,他才不想听呢,诶…等等,这……难道能和天上画幕交流??

朱元璋横了一眼朱棣,往天上扣了六六六,“怂崽子,且让你老子看看你如何威风,如何将咱留下的强兵打个落花流水,若是有哪一点做得不好,你屁股下的皇位就得不保。”

这话的意思很明显了,朱标之后再无朱允炆,而该是朱棣了。

朱棣闻言,心里升起一阵阵欢喜,这天上画幕可真是他的好助攻啊,往后他这皇位必定是名正言顺。

朱樉刺道:“我不想听。我想知道我到底怎么死的。”

朱棡:“我也想知道我为何走在了爹的前头。”

两人手忙脚乱地伸手欲像朱元璋一样往天上点,朱元璋见状伸手狠狠拍了两人脑后,“崽子,非要你老爹削你是不是?”

“父皇,四弟的威风史难道比我俩的性命重要吗?”朱樉连父皇都不叫了,哭嚎着:“爹啊……我们自知比不上大哥得您偏爱,但我俩加起来连四弟都比不上吗?”

朱元璋一时无言,顿了顿,想起这俩的货色,恨不得踹开他们,喝道:“你俩什么货色自己不清楚吗?既不出众还爱惹是生非,若不是夫人生的你俩,早就被朕削了。滚开。”

朱樉、朱棡脸色讪讪。

朱标到底不愧宽厚仁善,向画幕问了朱樉、朱棡的死因。

诗诗看着评论下出现的“六六六”,嘴角一笑,然后她又看见了朱标的问题,朱樉、朱棡的死因。

【小伙伴的疑问,我都看见了,历史书上短短的一页却是一个人在历史长河中波澜壮阔的一生,而这朱樉、朱棡大概可能一页纸都不到,所以,关于这两人的死因其实没有详细信息,只知道秦王朱樉大概是自个作恶多端,被毒死了,晋王朱棡则是病逝的。】

朱*作恶多端、毒死的*樉:……

朱元璋:丢人。

【至于靖难之役的过程,哈哈哈,有人说靖难之役真正的主角不是朱棣,也不是朱允炆,而是李景隆……

第7章

【李景隆是大明名将曹国公李文忠的儿子,他爹李文忠是仅次于徐达、常遇春的武将,是明朝开国六公爵之一。

洪武十九年,李文忠死掉了,李景隆就接替他爹的位置成为新任曹国公,他本人倒是特别喜欢读兵书,也多次到湖广、陕西河南练兵。

听到这里,是不是觉得虎父无犬子,然而李景隆特么的是个例外,他就是狗子来着。

靖难之役,他对阵燕王朱棣那叫一个屡战屡败,等等,等等、他前期精神还是可嘉的,换个词吧,屡败屡战,听起来是不是一股坚韧不拔不服输的精神?】

朱元璋:……

李文忠的儿子李景隆,朱元璋是有印象的,这小娃他原本还挺喜欢的,如今约莫十一岁了吧,看来还是打得少了啊…

朱棣:屡战屡败?这……难道是我方派出去的卧底?

朱樉:四弟怎么命这么好,大哥那瘪儿子搞出这张雷炸。

【好,我们先记住这个人,时代的主角!他是作为压轴出场的,没错,压轴出场!取代守城老将耿炳文出场的年轻人。

话说最开始的时候,朱允炆就错过了将朱棣圈禁在都城的机会,放虎归山。

建文元年二月份时,燕王朱棣亲自到都城南京面见朱允炆,史书上记载,燕王朱棣这一次面见朱允炆是非常的高傲,甚至还走皇帝才能走的道路。

不过,在这里,诗诗觉得应该不大可能。燕王朱棣可不是那么没有脑子的人。

同时呢,在这个时候朝廷有个官员叫卓敬,这个卓敬呢,就说燕王的藩地北平啊,是个好地方。

我们都知道元朝就是以这里为首都的,所以卓敬就想把燕王改封到南昌。燕王去到南昌便毫无根基,这其实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但朱允文不采纳啊,他往后还说了一句话,“莫教我担上杀叔叔罪名”。

不过这句话是野史里面的,野史里说就是这句话,导致靖难之役中朱允文这边的将领有些束手束脚的,以至于燕王朱棣凭着这句话,侥幸逃脱好几次,将这句话充当来朱棣的免死金牌。

总之

最新小说: 黑夜书 黑夜书(四川日记) 被疯狗咬了记得打狂犬疫苗 [总-攻]背景板我是专业的 虫母养成计划 丢了星星(女出轨/男二上位) 两小无猜(校园1v1,高H) 兽人世界也是要吃饭的呀 【家教】乙女短篇合集 三个好汉一个帮(古言 N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