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令人出乎意料之物
仔细的抚摸着此物,陆峰的确发现这些书籍的纸张,和密法域常见的纸张(长条书),不常见的纸张(卓格顿珠给他的压花纸),都有差异,这纸张更加细腻些许,双目之中凝视着此物,他想要搞清楚此物之上叫他肃然起敬之物是甚麽,结果无有想到,他将此物从藤箱之中拿出来之后,他放在此处的,未有拿出来的罗仁·赞丹尸佛的长条书,还有诸般长条书,竟然开始莫名的气息勾连丶吸引了起来。
这是从来都未有的事情。
看着这气息略微有些接触之后又针锋相对,止这一种力量的针锋相对,不像是要生死相搏,陆峰感觉得到,这应是要体面许多,于是他便坐在其中,无有动作,双手合十,念珠便如此的捧在手心,止充当一个什麽都不知道的糊涂蛋,密法域多年,陆峰早就学会了装糊涂的手段。
他就如此的坐着,看着这些书籍在他的面前停滞不住的气息变换,相互勾连之后又消逝不见,陆峰从这些气息之上感悟,忽而感觉得到,这其实亦是一种「辩经」。
很快,他眼前一亮。
的确,这亦是一种试探,也是一种辩经,若是这一股子气息是单独出现的,陆峰是看不清楚这是什麽的,可是涉及到了对抗,陆峰便有了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洞穿了此物的本质。
是「思想」。
是「想法」。
亦是一种「意」的外显化。
是他们「道理」,「佛理」「认知」的相互碰撞,是这些文字丶书籍,便是武器,是他们思想的衍生和外化,特别当卸下来了这些书籍丶文字的人,一个个更是不同凡响,他们的思想放在了一起,便会形成这样的情况——跨越了时间的「辩经」。
是他们理念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短暂的碰撞。
陆峰无有说话,他便看着这诸般的气息,化作宝瓶,化作宝轮,化作净土,勾勒出了婆娑大树,又化作了可怖的地狱,止这些景象,须臾而出,又须臾而灭,生灭之间,陆峰便感觉心情安宁。
他的周围,也异状连连,可是这些异状对于陆峰来说无有作用,应陆峰早就过了能够对此物有作用的时候了,他索性做自己的事情,时间到了,先念经祈福吧。
经文化作「嗡嗡嗡」的低声频率震动,从陆峰的身边传递了过去,顺着外面煨桑祈福的烟,飘到了密法域的上空,陆峰反正无有必要,是什麽地方都不去,在这里好歹也是有菩萨保佑,可是出了这日出寺,那「六怙主大雪山」的烂摊子,便还不知道收拾成了什麽样子,还不知道那边到底是发生了甚麽。
索性闭关在了自己的这小小日出寺之中,这一次带回来的三十驮马,上面背负着的,亦也都是食粮,要是还不够,陆峰便可再出去,养活这小小的一座日出寺上上下下庙子里面的人,还是无有大问题的。
那些书本之中还留下来的「意」,并无有打起来,这些书写佛经的人,学问便都是有的,并且,还都是大大的有,陆峰便坐在了这些大学问的「辩经」之间,拨动念珠,念「六字大明咒」,三心具备,到了后面,更是双眸之中莲花台静静的旋转,仔细的观看这些异状。
等待它们辩经完毕。
但是无有想到,在「辩经」完毕之后,这些勾连在一起的气息便都落在了地上,无有再出现斗法之后,胜利者将失败者撕碎的情况,叫陆峰心中莫名有些失望——「便是这些大得道者的『辩经』,都要比『莲花钦造法寺』的辩经要温和的许多呀!它们赢了输了,都不会出现生死相搏的情况。
哪里又像是『莲花钦造法寺』,连这输了的僧人,也都无有了活转过来的可能。」
不过话是这样说,陆峰很清楚,密法域的「法」,重逾千金,经书上一「字」的阐释权力,便可以叫诸多高人上师,人头滚滚,这无是甚麽开玩笑的事情,这是真的,「法」,便是权力。
权力,无可分享,只能夺取,便是佛爷亦是如此,佛爷的「法」之一,便是「佛法」,等到了诸般事情都平静下来,陆峰放下伸手将那本看过的,蓝色封皮的折经书拿了起来,书的第一页,写的是这位撰写了书籍的人,在一个叫做室利佛逝之海岛之国,遇见了一位叫做善行大师的佛门高人,见到了奇异的天象,所以他回到了泉州之后,写下了十部经文。
现在在他这边的,便应该是这十部经文。
都是戒律,止他还是疑惑,应这上面的所着者之名字,被涂抹掉了,看起来很像是将此物流传下来的这位高僧——毫无疑问,便是能取得这十部经文的人,一定是一位高僧,是这一位高僧上师,他将自己的名字和时间都抹除掉了,止留下来了地点和人物。
「善行大师……」
陆峰有些无言,他仔细的思索,从泉州和这地点,也可以看出来这位高僧可能不是密法域的人,他可能是中原人物,但是对于一些比较着名的佛门人物,陆峰并不太熟悉。
应在密法域,许多高僧的所行所为,言语理解,都有专门的人记录下来,传记撰写在了一起,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派别,陆峰是无有阅读过这种书籍的,应他以前的时间也不足够叫他去阅读这些书籍,除了一些比较着名的人物,口口相传叫他所知道的外,其馀的名字,便是这位明显是大人物的善行大师,他是完全不清楚的。
至于说室利佛逝,他也不知道在什麽地方,不过看起来应该是一个信奉佛法的海外岛国,可能还要从港口城市坐船出去。
再往后面翻阅,陆峰便看到了这是一本「目录」,这十部戒律经文,分为五十卷,四百九十诵,上面亦还有三百注释,是「梵文」和「中原文字」的组合,大多数便是以「中原文字」写成,其中一些「梵文」,亦是取了「音译」,止这本书的作者在最后写,自己「才疏学浅」,所以未能做到「词句优美」,「字意准确」,「远不及善行大师以及三藏法师矣!」
对此,陆峰无有任何的表示。
应这便是一个很直观和现实的事情,想要做一个「大翻译家」,不止是需要扎实的梵文,还须得更高层次的一些东西,这些东西,便包括了佛法的知识,遣词造句,什麽地方须得翻译,什麽地方不须翻译,直接以「音译」,不用「意译」。
这些便都是学问。
有些东西便是学不来的。
勤不能补拙,便是到了高深的地方,便是勤,都是天赋之一种,许多人是无有了「勤」这种天赋的,便是这精力,都不如旁人。
所以这位翻译者如此说,是他不如三藏法师,可不是不如陆峰。
这位做了翻译之人,是在三藏法师之前,他便觉得自己渺小,翻译的不好。可是对于陆峰来说,这便是能翻译十部经书,陆峰见到了,都要濯洗乾净自己的双足,对着这经书叩拜。
也许见了这位高僧,二人辩经之下,都是陆峰输了也未可知,所以此人便不可小觑,陆峰翻开,根据这后面所说,这上面的诸多「梵文」之翻译,便都是他和善行法师所做,自然,蓝本来自于那位三藏法师。
陆峰沉默不语,三藏法师,精通三藏之法师,亦可以是一位大翻译家,也就是说,那位三藏法师,很有可能是手持着更多的戒律的大法师,现在他得到的一些,亦不过是沧海一粟,陆峰缓缓打开了这下面的卷轴,看到了被淡黄色丝绸压制的很好的宣纸,宣纸之上是小楷,上面写着的便是「戒律」。
陆峰一卷一卷的看,止粗粗的扫一遍,陆峰便也无有看太明白这些经文。这些经文,须得细细的「品味」,其中有些,自然是可以一目十行,便是看过去就可以,但是有的地方,便止一句话,一个字,须得细细的品味,自己去解析,自己去推敲其中的含义。
并且其中也有些文字,是直接「音译」,还有一些,可能翻译的不是太过于准确,便是陆峰粗扫一眼,一时之间都有些蹙眉,不清楚这写的是什麽,所以这样粗粗的看一眼,是看目录之中的经卷是否有缺失,得到的结果是,全部都在这里。
这目录上的经文,都在这里,无有遗漏,并且收集了此物的人,还贴心的在经卷的背后,写上了数字,这些卷轴也无有虫蛀,雨淋,字迹清楚,都可以看出来。
这些卷轴,从壹,到伍拾,都是编着的完全。
叫陆峰第一眼就可以看出来什麽是甚麽。
看完了这些,陆峰更加确定,这些便都是一个庞大的「经藏」的一部分,但是这些诵,陆峰说实话,他无有见过,在无尽白塔寺绝对不存在。
『明理上师,是找到了一个伏藏,还是挖出了一个佛窟?』
陆峰心中诧异。
便是粗粗的扫过了一眼,陆峰便都知道,这些东西若是放在了外面,便是死了一个小寺庙的上师,都拿不来。
陆峰双手合十,再次感谢自己的「本尊上师」明理长老,随后他将此物珍而重之的放在了自己的身边,亲自用上好的,自己都无有穿着的丝绸来轻轻擦拭,务必不叫这些书籍上面还挂碍着尘土——这些经文,可比他要重要多了。
陆峰小心翼翼的殚走上面的灰尘,清扫走上面的每一寸土,做完了这些,才将他们启出来,放到了另外一个藤箱之中,并且将藤箱放在了菩萨面前,随后又拿出来了另外一个藤箱。
陆峰将其捧在了手中,完全无有因为一个是「佛教」典籍,一个是「巫教」典籍,便怠慢了此物,仔细的看着上面的文字,应也是「巫教」的文字,细细品味,陆峰发现这些「巫教」的文字,便也是《镜韵》,也深深地蕴含「语言」之奇妙,并且可以看出来,此物的成文时间,也应是在佛门来到了密法域的时候,是「巫教」和「佛门」的相互融合时期。
应「巫教」的教义和诸多法门,亦非是一成不变之物,从最早时候的「巫教」,到了后来出现了大得道者,「巫教」——那些神灵的子嗣家族和当时的吐蕃国混合在了一起,再到了连大相丶土官都和「巫教」有扯不开的联系,赞普亦都要被「巫教」大流所挟持的时候,从西边来的僧人,便越过了高山,带着佛法,来到了密法域。
「巫教」不敌「佛门」,选择了蛰伏继和离开,佛门和未曾离开,躲开的「巫教」相互学习借鉴之后,便形成了新的「巫教」——变成了「佛」所创立的教,其中的大贤者,成为了「大觉悟者」,「大智慧者」,「大慈悲者」,大得道者和佛门对于「觉悟者」的称呼,重合在了一起。
所以,仅仅是从称呼之上,便可以看出来「巫教」的这典籍,究竟是甚麽时间写出来的,反正陆峰是看的清楚,这一本「巫教」的大得道者,应该是一位「菩萨」,上面说这位菩萨因为精通小五明之中的三明,已经去了净土之中。
见到这里,陆峰便更加肯定,这是「佛法」时期后的着作,可能和罗仁·赞丹尸佛是同一时期,也可能是之后的「巫教」得道者,他的这一本书,便是受到了外来的僧侣的影响,不过这也有一些好处,那便是陆峰起码能够看得懂了。
叫陆峰写诗,陆峰是不会的,但是将其当做是一个可以阅读的字典,陆峰一点问题都无,他将镜韵拿了出来,便看到这位大得道者所书写的,都是文字之美,陆峰顾不得品读这文字之美,他还有事情要做,将其仔细的收拾乾净之后。
便是第三个藤箱。
打开第三个藤箱,陆峰拿起来了上面写着「卍」字符号的蓝皮折经书,打开看了一眼,陆峰神色便郑重起来。
此中,是为咒术!
准确的来说,是咒术之中的「诅咒术」,是用来诅咒杀人的法子,是瑜伽士们,一些修行了这种咒术的上师们用来互相攻伐的手段,用来建造「垛」,伤害别人的手段,用来制造诸般的不可思议手段的「密本」。
对于这些,陆峰最早也止有耳闻,无所见,因为这些东西便都是真正的不传之秘,诸多上师大多时候是不会将这些手段传承给别人的,这,可以是一种「巫术」,也有上师,将其称之为「佛法咒术」,也可以是其馀之物。
不同的人,对于这种手段的称呼,自然便都是不一样的。
这才是真正的,隐藏在了佛法之下的东西,是密中之秘。
大白伞盖佛母她的宝伞所遮住的诸多咒语,咒术,最多的便就是这上面的咒语,用来伤害人的,诅咒人的「咒术」。
中原的高僧曾经嫌弃过密法域的咒术,自然,密法域的上师们对于中原的僧人也有过言语,不过应如何说呢?既然交流,便就有过影响,比如说陆峰想要将自己修持的「大手印」修持到了「大乐」的境界,正常情况下是需要「空行母」的帮助的,可是他现在修行的这个,并不须得「空行母」,准确的说,是一位女性修行者的帮助的。
——这亦是密法域的有些流派,受到了中原佛法影响,起码是受到了交流之后产生的现象。
陆峰大开眼界,应这并不是用来驱逐病诡丶法会时候使用的咒术,这是真正私下使用的咒术,庙子里面,自然是无有上师教育他这种咒术的,陆峰是无有见过的,但是现在初次见到了这些咒术,陆峰沉默不语,他知道自己不应学习这些咒术,应所有的咒术,便都须以大量的「牺牲」所造就,法力的来源之一,便都是大量的「牺牲」作为加持,换而言之,便是「牺牲」越多,咒术越得灵验,和那些诡神的交情就越是深厚。
在这种情况之下,他的意供,在这种情况之下,作用并不大。
更重要的是,和他的三心之一慈悲心是相抵触的,半道更改了自己的「根基」是甚麽下场,陆峰再也清楚不过了。
不过不学,不代表陆峰不看,随着陆峰自己的修为,地位越来越高,想要谋害他的人,也会越来越多,不可不防,比如说,陆峰在这些咒术里面,还真的看到了叫人不断拉肚子,乃至于拉死的咒术。
看起来,和明理长老描述的无尽白塔寺那几位接连暴毙的主持转世尊者的死法,极其相似。
止便是陆峰,看这些都觉得心累,看了半晌,也将它们收起来,转而开始研究《镜韵》,将罗仁·赞丹尸佛的那「切割法」拿出来,开始比对学习此言语,他还要将此方法学会了,去降服「红莲寂灭魔口大轮」,也就是前些时候去的,被扎举本寺的僧人镇压,看起来有些松动的那魔口大轮。
想到三年之后须得再回去无尽白塔寺的庙子里面,和那些人「争权夺利」,陆峰便知道,自己到时候「佛法」不精深不行,那个时候,他要是「佛法不精深」,那麽他便真的只有去的可能,无有回来的可能。
到时候,他这一颗好好的颅骨,便是也要成为别人手中把玩的「嘎巴拉碗」,指不定还会被当做便溺器物。
这是陆峰绝对不能允许的事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