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玄慈方丈再次深深跪拜,虔诚之情溢于言表。“张三丰前辈,少林历经千年风雨,老衲实在不愿亲眼目睹它在我手中陨落。”
张三丰慈眉善目,轻轻一挥衣袖,一股温暖而平和的内力将玄慈缓缓托起。“贫道既已许下不灭少林之诺,便定当信守。玄慈大师,你尽可安心。”
“多谢张三丰前辈宽宏大量。”玄慈心中虽感宽慰,但那份不安仍未完全消散。
他自知修行多年,本应心境如水,波澜不惊。然至今日,方悟得昔日之平静,不过是因世事未至惊心动魄之境。面对少林存亡之秋,即便是他这等修为深厚的高僧,内心亦难掩忧虑,思绪纷飞,难以平复。
“少林非邪魔歪道,它承载着千年的智慧与武学精髓,是华夏文化的璀璨瑰宝。贫道亦深知其重要,自会护持其周全。”张三丰的话语如同春风化雨,让玄慈心中的阴霾逐渐散去。
“贫道身为修道之人,怎会轻易断送少林之基?”张三丰语气温和却透着坚定,“佛门讲究因果循环,贫道对少林的敲打,皆因你们自身种下的因。”
“长久以来,少林傲视江湖,自居武林盟主之位,却渐渐失去了谦逊之心。”张三丰继续说道,“你们高高在上,视他人如无物,这种行为若不加以纠正,未来的少林恐将偏离正道,步入魔道。”
玄慈闻言,身形一震,心中如同被重锤击中。张三丰的话,一针见血,毫无偏差。
岁月流转,少林确实在江湖中树立了无上的威望,但这种威望渐渐蒙蔽了他们的双眼,让他们忘却了初心,行事愈发狂妄自大。他们自诩为武林正道之领袖,却在实际行动中忽视了公正与慈悲,与魔教中人无异。更可悲的是,少林弟子对此非但不自省,反而以此为荣,认为这正是少林高人一等的体现。
此刻,玄慈终于意识到,少林的确已经站在了危险的边缘,若不及时回头,后果将不堪设想。
“正是如此,若以这般心态修行,又何谈悟得佛法真谛?”张三丰的话语中带着几分深意,他去除少林众僧内力的举动,实则是一种警醒,希望他们能借此契机,重新审视自我,转变心态,从而真正意义上地拯救少林于危崖之边。“玄慈大师,你的感激之情,贫道心领了。”张三丰轻轻点头,对玄慈的再次跪拜表示了受意。
佛与道之争,自古有之,然在张三丰眼中,这些门派之争皆是过眼云烟,他更看重的是武学精神的传承与弘扬。今日,他不仅对少林进行了一番点拨,更显露出超然物外的胸怀。
正当玄慈沉浸在自我反省之中时,张三丰话锋一转,提及了一个令玄慈心头一震的话
题。“贫道此番请你前来,实则是想谈谈关于你与叶二娘之子的事。”张三丰的嘴角挂着一抹温和的笑意,眼中闪烁着洞悉世事的光芒,仿佛早已知晓这段不为人知的往事。
玄慈闻言,心中如遭重击,脸色瞬间变得苍白。叶二娘,那个在江湖中恶名昭彰的“无恶不作”,其残忍行径令人发指,却鲜有人知晓她背后那段辛酸往事。她曾是一名温柔的女子,因情失身于玄慈,诞下骨肉后却遭萧远山横刀夺爱,更在脸颊上留下了三道触目惊心的血痕。这份痛楚,让她心理扭曲,以盗婴玩弄为乐,最终沦为四大恶人之列,被世人唾弃。
“张真人慧眼如炬,洞察世间万物。老衲当年一念之差,铸成大错,这些年来,每当夜深人静之时,心中便如万蚁噬心,痛不欲生。”玄慈的声音颤抖,眼中闪烁着悔恨与痛苦的泪光。他深知,自己虽身为少林方丈,却也有无法逃避的罪孽,这份罪责如同巨石般压在他的心头,让他日夜不得安宁。
“假若得知自己的生父竟是少林寺备受敬仰的方丈,却违背清规,而他的生母,却是恶名昭彰的叶二娘,他该如何面对这样的身份?”
“老衲与他相认,非但不能助他,反会给他带来更多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