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消片刻,无心便加快脚下走桩步频,快步跟上了祖父的脚步。
吕培文随着无心的步伐,调整自己的呼吸吐纳,尽量配合无心走桩的频率,以自己修行的行气气机,不断辅助无心修行,同气相应。又尽量用平缓语气,将一些武道修炼的心得,慢慢讲给无心听。
“世间道理,山上山下大都一样,修行如登山,也是起于微末跬步,大道登顶也在细微之处累积。不能一味地求快,还要让自己根基不断夯实,不然就是空中楼阁。你的根基很好,未来不可限量,但不能求快,将庞大根基化作武道境界,这是一锤子的买卖,不值当。”
无心一边应承着祖父的话,一边感受着体魄血肉的变化。
刚入了武道修行,很快达到了武道第二境炼筋境的门槛,体内血肉饱满,周身似乎有使不完的力气。
只是无心不知道的是,以祖父吕培文第九境第四劫的修为,真元灌顶,瞬息可以成就武道第五六境的高手,要是不计损耗,借助之前无数气机,第七境的高手也能强行灌顶出来。
只是修行如建屋,地基不稳,则万事俱休,那样造就的武道第七境也是纸糊老虎,一戳就破。
无心体内如深渊,那盘踞其中的九道封印,还在不断吞噬各色灵气真元和天地之力,限制了无心修真修行。
无心体内百窍俱通,虽然只是开窍了“一丝”缝隙,但他的武道修行刚开始,就入了第一境,已经是快了百倍不止。
武道是向“内求”,虽然要用无数灵气冲刷体魄,但终究是体内的那口气,连续不断,周而复始,将血肉中的精气逐渐聚合起来,凝聚成真气。
当然武道修炼,气机冲刷体魄产生的精气多寡薄厚,都跟资质、功法以及悟性灵性有关。一样的功法,不同人修行,也有不同实力,大概就是山下俗世中所说的也,一样米,百样人。
无心起始根基终究是太过“扎实”,需要的资粮也是更多,即使是经过灌顶,血肉中积攒的无数血肉精气,也依旧只是完成武道第一境炼肉境修行,即将开启武道第二境炼筋境修行。
当然,这其中也有祖父吕培文有意压制无心武道修为的缘故。
这次也是一样,过犹不及。
“粗浅理解,武道修炼和修真修练,就是武道由外而内修行,如箍水桶,修真修行纳入入体,如桶中装水,那么武夫修士对招,就是水桶相撞,相互泼水。
至于其他什么修行资质、道术功法、灵气法宝之类的手段,各有差异,但大抵都是如此,都是相互泼水的工具,大同小异。
修行天分高低就像是手中水瓢大小,修行资质高低则舀水速度快慢。
在实战对招中,筋脉宽阔,窍穴俱通,则真元行气越顺利,不走弯路则真元流转越快,出手就越快,招式威力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