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熹三年,三月十九日。
刘辩终于回到了长安,此时关中春种已经开始数日,回到宣室殿,容不得刘辩有丝毫休息的时间。
荀彧、杜畿,联袂而来。
阳光透过窗棂,洒在宣室殿的地面上,勾勒出金色的光影。
刘辩端坐于龙椅之上,眉宇间带着一丝疲惫,长途跋涉的劳顿尚未完全消散。
不过他清楚,荀彧、杜畿二人这么着急,一定是为了屯田的事情。
“臣荀彧(杜畿),参见陛下!”二人齐声行礼。
“二位爱卿免礼。”
刘辩抬手示意,“春耕之事,进行得如何?”
荀彧上前一步,拱手道:“回禀陛下,今春风调雨顺,整体春耕进展顺利,尤其军屯,耕种面积已超出预期。”
刘辩闻言,脸上露出一丝欣慰之色,不过看到荀彧脸上并无喜色,刘辩猜也猜得到,问题一定出在民屯。
“军屯顺利,朕心甚慰,那民屯呢?”
果然!
杜畿面露难色,上前一步,躬身道:“陛下,民屯遇到了一些难题。”
“哦?有何难题?”刘辩神色一凛。
“百姓更愿意租种世家土地。”
杜畿语气沉重,“世家免费提供耕牛和农具,而官府耕牛不足,百姓为了提高效率,宁愿选择租税更高的世家田地租种。”
“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