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这两句为写景,意境平平,用来当送行诗,并不怎么应景,的确不如柳公子的诗。”翰林院的张学士酸酸的说道。
“就这种诗,竟值得两位骊山书院的大儒如此失态,看来骊山书院的诗词造诣也不怎么样嘛!”有人借机讽刺骊山书院。
陈台冷哼一声,继续念道:“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嘶!
全场鸦雀无声。
众人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不少人反复小声念诵。
“这首诗,绝了!”
众人眼前似乎出现一位顶天立地,为国为民的大儒,含冤受屈,远走他乡的画面。
而这首送行诗,就像是一轮刺目的烈阳,将大儒照出无限光芒。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莫雨轻轻念诵,妩媚娇柔的小脸上充满了震惊。
“这真是方寒所写?这怎么可能!”
女帝也同样暗暗念诵着这首诗,望着方寒的眸子里充满了惊喜。
“原本朕还担心商央先生可能会觉得委屈,有了这首诗,想必商先生定能明白朕的苦心。”
“方寒这首诗,就像明白朕的心意,专门替朕为商先生做作。”
“这绝非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