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着看 > 科幻灵异 > 家兄朱由校 > 第六百四十七章 新人胜旧人

第六百四十七章 新人胜旧人(1 / 1)

京城、外廷、文华殿内……

当这三个地名出现的时候,天启二十三年的阁臣已然聚首,而今日已经是九月十七,距离齐王就藩的日子还剩五十三天。

长桌左右,分坐六臣,气氛沉默,直到洪承畴走进殿内坐在主位,凝固的气氛才有一些缓解。

他们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九月初一,朱慈燃再度根据自己的所需,对大明进行了改制。

这次的改制牵扯到了许多人物,而改制的内容则是内阁和六部彻底分割。

提及内阁制度,便需要提及相权和君权这对政治制度中非常重要的一对关系。

明初朱元璋建立明朝后,认为:“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期间多有小人,专权乱政……”

洪武十三年,朱元璋以宰相胡惟庸案为契机,下令废除自秦朝以来确立的丞相制度,此后“政皆独断”。

这样的做法加强了皇权,方便集权处理事物,但又容易造成政务集身,使得帝王力不从心的矛盾。

为解决这一新矛盾,洪武十五年,朱元璋设置诸殿阁大学士,收阅奏章,批发文稿,协助皇帝办理政务,但并不参与决策。

到了永乐初年,朱棣继承父志,选翰林院编撰、讲读等入值文渊阁,参与机务,称为内阁,内阁制形成。

此时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秘书,内阁大学士官品也较低,仅为正五品,在朝廷中的地位并不算太高,内阁也仅相当于皇帝的顾问。

不过随着王朝逐渐稳定,每天需要处理二百多件奏疏就几乎耗空了皇帝的大部分精力。

加上明初皇帝还需要每天要上朝三次,因此除太祖朱元璋、朱棣身体素质较好外,其它子孙后代的身体素质只要稍差,并且与勤政挂钩,那必然难以长命。

勤政的皇帝活不长,活的长的不是长期不上朝。

在这样的情况下,直接导致的就是明代少年皇帝极多。

如朱祁镇、朱厚照、朱翊钧、朱由校、朱由检等人便是如此。

主少国疑,因此在皇帝年幼的时候,内阁往往会代理皇帝处理国家事务,而他们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步步掌握较大的权力。

最新小说: 脑叶公司之特工A 歧序界 网游之地狱龙骑 射雕之风舞九天 凡人以下 社畜玩家 天灾OL:开局技能全满级 身为领主的我只想好好种田 天使杂货铺经营日志[全息] 指哪打哪[电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