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九年十月,太上皇李渊于大安宫崩逝,享年七十,安葬于献陵,上谥号“太武”,立庙“高祖”。
李渊留遗命:
“朕殡葬后,皇帝应在别处临朝掌管军国大事。丧服的轻重,完全按照汉朝的制度,日夜守丧。园陵的修建,务必节俭。”
得闻太上皇崩逝,李世民哀痛欲绝,扶棺而涕,文武百官见之无不垂泪。
白国公白槐罕见从府中走出,入宫为李渊送葬。
看着李渊的棺椁,悲伤道:“自此,独留我一人在世间矣。”
贞观三年时,裴寂就已经先一步离去。
如今李渊走了,曾经的好友,接连去世,就连自己的妻子,也在去年病逝。
甚至出现一日参加三位老友葬礼的事情,接连的打击这让白槐对现世愈加没有留恋。
尽管白宸与李世民连连安慰,但白槐的兴致依旧不高。
十一月,白槐在长安白国公府匆匆去世,享年六十五岁。
自此,与李渊同辈的老臣尽皆离去,独属于新生代的时代才真正来临。
为了将白槐送回祖地,白宸向李世民请了一年的假,扶棺离去。
贞观十年十二月
转任吏部尚书白宸向李世民上奏改革自隋以来的科举弊端。
“科举乃分科举拔士人之方法,国家强盛与否,皆在人才是否能够得到重用。”
“汉时以察举取士,及至汉晋以九品中正取士,到了隋朝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诏诸州举贡士人按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两科分别荐进,开启了科举之风。”
“隋炀帝时从两科扩为十科,等到今朝,已经有了秀才、明经、俊士、进士、明法、明字、明算、一史、三史、开元礼、道举等十数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