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陛下,南门之围已解,我长安城的守军压力可大减矣!”
“此乃天佑我大唐也,城外四路藩镇不过是一般谋反叛逆的乱军,安能成事。”
“杨复恭的乱军败退,此次长安之围,我大唐必能大胜四路叛军,重振我大唐国威。”
李晔还没发言,就有神策军将领喜出望外的对着李晔祝贺。
仿佛大唐的胜利,就在眼前一样,胜券在握。
李晔没有理会神策军将领的盲目乐观,反而心中隐隐有种不祥的预感涌现。
总感觉杨复恭败退,其中必然有所图谋。
李晔剑眉一扬,对着郭兴命令道:“郭卿,你速度派人快马加鞭传朕旨意,去南门告知李顺节,切莫贸然出城追击杨复恭的山南叛军。”
郭兴脸色大变,震惊问道:“陛下,你的意思是杨复恭故意败退,引我军追击,然后在途中设下埋伏?”
李晔毫不犹豫的点头:“不错,朕正是有此担心,不管是否是杨复恭的诱敌之计,我神策军万万不可出城与叛军作战,否则必定大败而归。”
李晔知道自己的神策军有几斤几两,就凭神策军那点战力,连黄巢贼军都打不过,更何况还是大唐的藩镇牙兵。
而且神策军守城都有点玄乎,就别说与城外四路叛军正面作战了。
再者,杨复恭狡猾,他的数百义子更是武艺高强之人,尤其是杨守亮更是骁勇。
杨复恭又岂能如此轻易的被李顺节击败。
其中必是杨复恭诱敌之计。
在李晔的计划里,只要稳住长安三日,等到河东军来到长安,一切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所以,固守长安,等待河东军,是李晔最好的选择。
郭兴毕竟是将门之后,很快明白了李晔的战略意图,他向李晔抱拳一拜:“陛下,末将明白了,末将这就派人快马加鞭去南门,传达陛下坚守不出的圣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