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平郡界,远在黄河以北,金城之西。(注:西平郡在今青海西宁市)
崔谅一行和南安郡其他三县的兵丁合兵一处后,卷甲急行两百里,终于在四天后赶到了金城郡的金城津渡口。(注:金城津在今兰州城关区)
南安郡辖下四县,此次一共征集了一千九百兵丁,需要选出一个领头的人挂名统带。
其他三县的军官都是被赶鸭子上架赶到战场上来的,基本上全都没有打大仗的经验,因此都不愿做这个出头鸟。
“崔司马少年英雄,最适合代表我们南安将士!”
“当仁不让,崔司马就不要推辞了吧!”
“就是就是,崔司马带兵,我们放心!”
崔谅见其他三个军官都不愿挂这个名,干脆便爽快的答应了下来。
出头鸟虽然最容易被猎人盯上,但也有更多出人头地的机会,崔谅对自己还算有几分信心,并不惧怕这样的挑战。
就在南安郡兵休整的这两日间,天水参军姜维率领的六县三千五百人马,和陇西兵曹掾史李雍率领的六县三千二百人马,也都陆陆续续的抵达了金城津。
崔谅一想到能和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姜维会面,一时之间倒也有些激动。
金城郡太守早就准备好了数百只渡河的木排和革船(注:羊皮筏子)。军情紧急,崔谅、姜维、李雍三人不敢耽搁,略作休整以后,立即便安排麾下总计八千六百部曲渡起了大河。
河水滔滔,蜿蜒东去,宛若一条黄色的巨龙,一路朝着东海怒吼奔腾而去。
革船不大,将士们或四人一船、或六人一船,就这样操着木浆,朝着对岸浮了起来。
冰期刚过,河中时不时还会飘过大块的碎冰。
崔谅、姜维、李雍三人都有交流交流军情的意思,因此心照不宣的乘上了一只革船。
李雍和崔谅是同龄人,也是个十七八岁上下的少年,其人眉目俊朗、长身长臂,一双眸子更是宛若火炬星辰一般明亮,他身披一件黑色窄袖胡服、外着一件黑鳞两当札甲、腰间还挂着一只强弓、一袋羽箭,一看就是个长臂善射的神箭手。
姜维年纪略长,二十五岁上下,其人虽然身材伟岸、气宇轩昂,但却颇有文气,倒像是个彬彬君子。他披着一身赤红色的褝衣,再加一套黑鳞襦铠、一柄长剑,更衬得他整个人宛若一团熊熊燃烧的烈火,气势极其高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