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着看 > 其他类型 > 采访志 > 以舞互文——专访j屎藤文学舞蹈剧场

以舞互文——专访j屎藤文学舞蹈剧场(1 / 2)

('台南的日光洒落巷中,明亮墙外的舞团标志,亦照亮墙内空间,为辛勤工作的舞团行政人员带来充足的光线。采访之时恰逢一月尾声,年节近在眼前,众人正忙着年末结算,在数字报表的间隙中,J屎藤舞蹈剧场的编导陈慧匀老师拨冗接受采访。慧匀老师身穿格纹衬衫,下搭牛仔长K,笑容亲切,说起舞来眼底光芒闪烁,言词之中满是对家乡、文学与表演艺术的热情。

J屎藤舞蹈剧场是台南当地舞团,以府城的故事为发想进行创作,近年来舞团的演出融合慧匀老师自身的台湾文学专业,推出一系列「文学舞蹈剧场」的舞作:《葫芦巷春梦》2014、《府城仙怪志》2015、《少nVh凤姿》2016、《大井头.赤崁记》2017,每一出舞作都与台湾文学相关;每一个制作都在尝试新的编导手法;每一支作品都曾在非正规剧院空间呈现。此系列的舞作收敛作家的生平与自身作品於舞姿之中,意图让舞蹈与文学语言、文本交融对话,藉舞蹈跨领域呈现文学,使观众得以藉不同形式接触、认识到台湾文学作家及作品。

文字作品本身并非视觉艺术,文字首重语意的传递,文字的字T字形并不影响读者对语意的理解,符号的意义藉由在读者脑中想像成形,组织成画面镜头,故事於焉成形;而舞蹈作为一种表演艺术,观众是透过眼睛所见的舞者肢T来解读动作之後的cH0U象意涵,舞者的每一个举止和表情展现情节,填充故事主g。对陈慧匀老师而言,选择被改编的原着题材时,她所看重的即是原作本身的「故事X」。

「选文本时我们也许会选故事X强、角sEX格鲜明的,如果太过抒情式的散文b较难改编为剧场呈现。」慧匀老师笑着说,「再加上考量我们是舞蹈剧场,仍需以舞蹈为主T,戏剧为辅,因此让表演者以讲话演出的部份无法占太大篇幅,改编时仍然以画面来呈现。」减少了语言文字,那麽文本本身该如何被阅听、被感知呢?在《葫芦巷春梦》中,饰演叶老的演员以台语念诵文本的方式让观众听见原着的描述;在《少nVh凤姿》中则用投影的方式将文本中的文字投影於墙上,让观众看见h凤姿在日治时期所写下的文章内容;相较於前两者较为明显的剧情呈现方式,《大井头.赤崁记》则更考验观者对台南历史遗迹和前文本《赤崁记》日治.西川满、《台湾外纪》清朝.江日昇的认识,挪用自太田省吾《水之驿站》的静默剧手法,语言几乎被剥除,观众仅能由演员和舞者的动作及服饰,藉cH0U象的画面去反推明郑时期东宁王国的兴衰。对舞蹈叙事美学的思考使「文学舞蹈剧场」的舞作不仅仅是服膺原着文本强权的衍伸,亦是创作者多元x1收、内化原着JiNg神的另类展现。

「文学舞蹈剧场」系列舞作是结合舞蹈、戏剧的演出形式,演出舞台不限於室内剧场,更移师至户外环境,与历史古都府城既有的文化遗址,进行一场又一场的环境剧场演出:《葫芦巷春梦》在321艺术聚落原日军步兵第二联队官舍群,後曾为成大教授宿舍群表演,房屋样式结合日治木造结构与战後的磁砖、铁制老窗花,恰与叶老经历日治与战後的生活相呼应;《府城仙怪志》则流转於台南各地庙宇演出,许丙丁笔下的神仙JiNg怪在庙口檐下经历一场又一场的冒险;《少nVh凤姿》曾在成大力行校区台文讲堂原日治卫戍病院讲堂翩翩起舞,藉日式木造建筑舞一场那个年代的师生恋与时局动荡;《大井头.赤崁记》一戏与郑氏王朝相关,便曾选在延平郡王祠演出,隔着迢迢时空再现历史变局……。

为甚麽要特意选用剧场以外的空间来进行演出呢?慧匀老师认为,她觉得建筑本身就有一种无法取代的那种感觉,演出时自然故事感就b较强烈,漂亮的庙口、日本时代的老建筑、木头散发出来的味道……,这些都会形成一种自然的氛围,会为这个戏加分。不过演出氛围和场地问题往往难以两全其美,慧匀老师补充说明环境剧场演出时需克服的问题:「但是它也b较辛苦,没有适合跳舞的空间跟地板,另外也需要发电机、灯光塔,还有户外蚊虫叮咬及天气的问题。那剧场里面就是非常舒适,但我b较不喜欢这样,少了一种真正在感觉这个城市的样子。」

舞作的在地感除了用文本题材和场地氛围来营造之外,人——演员和舞者——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在作品中演员和舞者多是各司其职的,演员专心演戏,舞者专注於舞蹈动作上。在演员方面,舞团多会邀请剧场演员来合作,舞者的训练除舞蹈功力之外,舞者们同时还要进行「身心合一表演训练法」,这种训练方法等同是演员的训练方法:一方面要做瑜珈、印度武术等重视静心、身心融合的肢T训练;一方面则要做文本和田野调查,感受角sE内心的心境变化。慧匀老师一开始是很少让舞者说话的,演出中的声音多是画外音或演员r0U声。「但是去年的岁末新作《府城夜话》中,舞者在一开始有说话。当我们觉得他的身T跟声音合在一起的时候,我们才让他开口,不然就是单纯地在念台词。」

「说到台词,为了配合作品的时空背景,舞作中的台词多是台语或日语,您会不会担心观众听不懂呢?」听了我的问题,慧匀老师坦然回答:「会啊会啊!但是我觉得这件事也一定要面对。很奇怪……如果是看义大利歌剧,大家就不在意自己听不听得懂了,对不对?但是在台湾,只要是非主流的语言,大家就会觉得说,我听不懂我不知道在演甚麽,我不要看了。」慧匀老师语调无奈,亦提到她在英国求学看戏的经验,虽然不一定能听懂整出戏的台词,但是戏在演甚麽她都能看得懂,所以她觉得剧场本身有很多东西是跨越语言本身意义的,语言它很重要,但不是唯一的,不该让「听不懂」这件事成为一种执念。「我觉得需要有更多人去做母语的戏剧,让大家慢慢去习惯多元的语言,我们都知道社会很多元,但是我们根本就没有在尊重多元这件事情,我们只要遇到不懂的事情就拒绝接受。我们知道社会很多元,但是生活得很单一。」

或许是因为察觉了台湾社会的多元X,以及被不同政权殖民的历史文化,J屎藤舞蹈剧场的舞作风格很难被划分为单一舞种,舞者的肢T是芭蕾的、民俗舞的、现代舞的、常民艺阵的……依照作品的需求而舞,一个动作的时代文化氛围就会自己展现了。「我们不会特意去区分舞种。」慧匀老师解释,「我觉得我们的舞蹈呈现的就是一个台湾过去到现在的一个现象——很杂汇、很多殖民遗迹的。」台湾在地文化、原住民文化、欧美文化、汉文化、日本文化……原来岛屿上的殖民遗迹并不仅是存在於有形的建筑之中,亦无形地隐匿於岛民的历史记忆和生活样态之中。

采访结束之时,午後日光倾城,慧匀老师回到忙碌结清余帐的节奏里头。旧年将过,新春转眼而至,一年复始,J屎藤舞蹈剧场的团员们舞步不停,持续挖掘台南在地的文史故事及常民记忆,舞出一支又一支属於台湾大众的文学与文化之舞。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迷你中文http://m.25shuwu.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年节未至,时节应属冬季的台南仍暖yAn高悬。在yAn光洒落的咖啡厅中,辜炳达一身呢绒风衣,像是方从雾气蒙蒙的l敦街道归来,安在岛屿南方的燠热空气里。他的手腕上戴着一只手表,表面镀刻时间维度,针尖滴滴答答走着,我忽然意识到这是一场关於时空及文学的采访。辜炳达如他翻译笔下游走於西夏旅馆之中的图尼克,成为中英语汇交错时空中的漫游者。

第一次知道辜炳达的名字,是在台湾作家骆以军的脸书页面上,作家在贴文中恭喜他获奖,并回忆起他们见面的场景——台北市区的咖啡厅,原作者与译者坐在户外座,辜炳达为他朗诵一段已译成英语的原作篇章,那些出自他口中的音节与单词,字字都脱胎於骆以军在2《西夏旅馆》。

《西夏旅馆》分为上、下两册,全书共四十五万字,故事内容讲述一名西夏後裔对自身身世、血缘的魔幻追溯。主角对身分的认同及解构,国族的离散与湮灭……层层叠叠架构出迷g0ng般庞大复杂、无限增生的旅馆空间,书中时间跨幅近乎千年,从古时西夏到今日台湾;地域横越东亚各国,中国、韩国、东南亚、西藏、台湾……。书中以西夏古帝国b喻当今台湾现况,族群在每个迁徙离散之处均建造一座b起「家」更适合被称为「旅馆」的异质空间。

说起辜炳达这位跨足翻译和创作的文学漫游者,他启蒙自儿时读过的童书和神话,求学过程中因高中英文老师的建议而选择就读台大外文系,日後赴英国留学,一面攻读博士,一面翻译骆以军的《西夏旅馆》,并在2017年以《西夏旅馆》上册赢得第2届PEs翻译奖。经由他翻译的《西夏旅馆》上册,全书大T上以英式风格的英文译成,当中各式人物及语汇并存,辜炳达举出几个书中人物来说明他如何用不同的腔调去诠释人物。流转於权贵之间、上了年纪仍风韵犹存的美兰嬷嬷使用法文腔调,营造旧时高级应召nV或法国高级情妇的感觉,安金藏的腔调带点黑帮江湖味,那麽身为书中主角的图尼克呢?「像图尼克,他的内心部分多是结构复杂的长句,所以会参考一些喜欢写复杂英文长句的英美作家,例如:鲁西迪或安吉拉卡特,然後也有偷渡一些乔伊斯的东西在里面。」

除了腔调以外,原着中的史书部分也是翻译过程中极具挑战的部分。「我开始翻的时候还在英国读书,想说去大英图书馆看二十五史有没有现成的英文译本,结果没有,所以只好自己翻。」辜炳达无奈笑道。他原本想用更麻烦的古英文翻译书中的文言文,後来基於时间对应关系的考量文艺复兴的後期与《蒙古源流》的成书时间均在十七世纪,他最终选择以文艺复兴时期的英文来翻译《蒙古源流》、《旧唐书》等古书内容,解决了一大难题。而书中出现的台语用词,他则决定用Ai尔兰腔的英文翻译。「Ai尔兰的历史跟台湾的例子很像,b用美国的南方英文更适合。因为Ai尔兰以前被英国殖民,然後他们也是北边多是外省人,南边是本省人。他们以前也用义务教育消灭Ai尔兰语,在Ai尔兰学校讲Ai尔兰语就会被处罚。」冥冥之中,因为历史的相似X,两种不同时空的文化在译笔当中相遇、嵌合,共筑出崭新的翻译之境。

下定决心要翻译《西夏旅馆》的时候,辜炳达正在英国留学,他遂设定英译版《西夏旅馆》的目标出版社是英国的出版社,希望由英语系国家的出版社来发行。关於英文版的《西夏旅馆》後续相关事宜,辜炳达有个所有翻译者或出版业者都会热切祈求的愿望:希望能顺利出版。辜炳达貌似有些无奈:「其实外国也是平装书b较好卖,JiNg装书太贵了。」他心目中理想的《西夏旅馆》有个非常美丽JiNg致的书T设计:要做成JiNg装书,最好能做得像《魔戒》那样,一翻开封面就能看到一张西夏古地图……但理想只能止步於脑海中的想像,能否顺利出版、书籍的产制结果最终还是要仰仗出版社的决定,译者如他并没有决定权。

获得国外大奖的辜炳达其实并非专职翻译,他投身教育事业,在各大学里担任教职,现任国立台北科技大学应用英文系的助理教授。「其实我会得奖和我教外文系的作文是有关系的!」他笑着说,之前在台大任教职的时候,为了准备写作课的教材,他重新去读了英文写作圣经之类的书籍,在交出b赛的译稿前,他先用写作圣经的标准检视了自己的稿子,修改过後才寄出去参加b赛。在他的翻译历程中,辜炳达多是自己一个人在孤军奋战的,从教书和研究的空档中拨出时间来翻译,身兼编辑与翻译,英译之余还要删减重复的段落辜炳达坦承,英译版的内容会b较短,《西夏旅馆》现有的规模太大了,不容易被翻译市场接受。直到後期找到出版社後才有编辑帮忙提些意见。当被问及在教学及翻译双重压力之下生活,会不会感到疲倦时,他表示自己现在还年轻,还可以负担。「以後就不知道,可能老了就不行。」辜炳达双手一摊,对我们这麽说。

采访前我曾经试着想过,为甚麽辜炳达会觉得西夏旅馆是一部值得被推广到国际,让国外读者认识的作品呢?是因为书中反覆提及的流徙与现在国际间的难民问题有一定程度上的相似?还是因为身为台湾的译者,辜炳达想让国外的读者多了解一些台湾的历史发展?采访後听完辜炳达的答案,我发觉自己原先所猜测的理由终究较为狭隘,辜炳达选中《西夏旅馆》的原因其实非常单纯,也更符合大多数国外读者的倾向。他认为《西夏旅馆》一书采用许多西方文学的典故,融入电影元素及流行文化,其书的素材本身极像中世纪奇幻,大量的战争场景与变形,宛若魔戒或变形记,这些都是外国读者很容易感觉到的元素。除此之外,《西夏旅馆》以台湾本土之姿,幻化为摄影师捕捉台湾七、八零年代具有异国风味的、迈向现代化国家的城市氛围,《西夏旅馆》的文学镜头亦框景了东方各国的神话,佛教、印度教、回教……具有世界sE彩的书写方式,可能是骆以军的《西夏旅馆》最可以跟外国读者G0u通的原因。无论是在台湾还是国外的市场里,b起想了解某国历史文化的专业读者,或许单纯渴望从文句和故事当中获得满足与娱乐的普通读者还是占人口的大多数吧?正当我在脑海中如此猜想时,辜炳达接着补充说明,话语当中隐约带着自信:「我觉得《西夏旅馆》还不错,另外一方面就是它没有很难翻,所以我就翻了。」

花了三年时间翻译完《西夏旅馆》的上册,辜炳达自言是个写作很慢的人,翻译的速度也很慢,一整天能翻到原着的三、四页已经算不错的了,本身的创作经验使他在翻译时b较讲究文字的运用。《西夏旅馆》目前仅翻完上册,还有下册等着被译出问世,问及原作者对翻译的进度有甚麽想法?辜炳达笑了出来,说:「他指骆以军很好笑,每次说的都不一样。他有的时候说慢慢来,有的时候说你赶快翻,你还有下册,不要放松。」译作的进度折叠在作家反覆的言词和态度之中,辜炳达似乎没有多大感受,按照自己的节奏与速度,於光Y挪移的刻度中翻译那本结构庞大的巨作。他彷佛有一个专供自己翻译的时空,不依照章节顺序和叙事时间翻译,他先从自己觉得有趣或困难的段落着手,自成一个文学维度,在那样的维度中记下每个瞬间的灵光乍现;调整每段文句的韵律节奏;串联每次译出的断简残篇。

辜炳达的文学漫游,不是仅游走在翻译的范围,更跨足创作的领域,大学时代曾以短篇《七重林》得过第三届新纪元全球华文青年文学奖的他,如今脑中仍然有无数个计画正在运行。在咖啡香浮动的空间里,他与我们分享的构想亦如咖啡香气那般迷人,一个是伪报纸,另一个则是他曾经与骆以军提起的十九世纪台湾历史推理,他说骆以军曾对他说过,要他不要再翻译《西夏旅馆》了,赶快去写。最终,一个多小时的采访结束,短暂合影之後,辜炳达便要回家准备过年,仍然穿着那身呢绒风衣,他走出咖啡厅,无视台南日光倾城,凝结自身时空,走在未竟的翻译之路上。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迷你中文http://m.25shuwu.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妹妹,我们一月的戏路剩二十号在高雄茄定碧莲寺那场,你们开车来要注意安全喔!」用社群软T与受访者约定采访时日与地点时,收到了这样的回覆讯息。那时不懂「戏路」为何意,亦不知冬季已过的时节为何仍以一月称之,只匆匆地回了有礼的「好」,便将采访时地订了下来,要到事後查找之後才明白歌仔戏界的「戏路」一词的意义。

「戏路」一词,若用於影视圈,是指一位演员能够诠释的角sE类型之广度,而在民间演庙口戏的歌仔戏班当中,「戏路」指的则是以农历日期排成的演出行程表,哪个日子在哪间庙前演出,歌仔戏班的每一个落脚点彼此串联,形成一条外出做戏的漫漫长路。

三月初春,农历时节未过一月,南岛的yAn光已是炽热。乘车从台南沿着台十七线一路前行,抵达高雄茄定,近三十分钟的路程於我而言亦是一段「戏路」——看戏采访的路途。抵达采访地点,恰逢戏班正在演「日戏」注1的时段,入眼便见野台歌仔戏台临河搭建,午後yAn光洒落於戏台镜框,衬得镜框颜sE饱和鲜明。戏台旁停着一辆供演员梳化的大卡车,卡车车身白底红字,上头写着水锦歌剧团几个大字。演员们着彩衣戏服,拿着麦克风唱剧团的自编戏,戏班对面隔着一条马路是观众席,附近居民提着塑胶椅坐在台下看戏,演出途中不时有摩托车呼啸而过。我暗暗心想,眼中所见似是一个变形扭曲的环境剧场,不为个人艺术理念展现,而是迫於现实环境的因应之道。

「日戏」演罢,後台忙碌依旧,团长左闪右避地走出後台。团长周水锦是一位打扮中X的中年妇nV,发型特殊,自两鬓往上理平,唯头顶留发,头发染成蓝sE的,如此打扮令人印象深刻。她热情地领着采访团队到舞台上,趁着「夜戏」开演前的时段,就着飘动的布景和往来的车流杂声以台语受访。

周水锦团长名为周纾纬,水锦为艺名,自幼生长於歌仔戏班,据她所言,她在母亲的肚子里时就在舞台上了。成年後在台北将原剧团「嘉义光赛乐公演歌剧团」改名为「为善歌仔戏团」,而後到台南发展,自行成立了「水锦歌剧团」在南部大小庙宇演庙口戏,偶尔也到台北大稻埕戏苑进行公演。曾以新编歌仔戏曲《龙王传奇》获奖无数。但即便是曾得过奖的演艺团队,在现今这个社会时代,水锦歌剧团的生存亦面对不小压力,统整访问资料,目前水锦歌剧团所面临的困境有下述三样。

第一个是大多传统演艺产业如今都会面对的问题,即是现代多元娱乐媒T发达,观看歌仔戏等传统戏曲的人口锐减,不复当年盛况空前的荣景。「我一直看到歌仔戏的没落,我就很心疼,因为我们是世家,从我阿公阿嬷那一代就开始演歌仔戏,所以歌仔戏对我来说,是一种革命啦!我希望它继续下去。只要说到歌仔戏我可以说三天三夜。」周水锦团长这麽说道。被问及现在水锦歌仔戏的演出策略,她亦有一套自己x1引观众的方法,即是针对观看族群改变「日戏」与「夜戏」演出内容。「中午的时候就是欧里桑在看,像他们喜欢的就是传统戏,越古册越历史的啊,他们在台下就聊得很开心,这是他们童年的一些乐趣嘛!」她一面b划,一面分析,「一到晚上,一些婆婆妈妈就有空了,婆婆妈妈出来看,你给她演一些b较老一辈的古册戏,她们会觉得很无趣,再加上现在时代电视都是八点档,都要洒狗血啊!所以她们现在看歌仔戏会觉得b较没有味道,所以歌仔戏就跟着时代在走。你看现在的歌仔戏会穿cHa一些流行歌曲,就是为了要拉近观众她们的平常生活习惯,让她们感觉说欸这首歌我有听过欸!就不是只有在跟着旧的歌仔戏调在走。」除非是庙方要求的,要「扮仙」做给神明看的戏,才会以古册戏为主,不然都会依演出地点来即兴演出,与观众互动,或是将地方特sE融入到戏剧里,拉近与当地民众的距离,周水锦老师如此补充说明。

二是政府对艺文团T的补助政策及方法不利演民间庙口戏的演艺团队。根据文化部演艺团队分级奖助计画来看,此计画将表演艺术分为四大组:音乐组、舞蹈组、传统戏曲组及现代戏剧组,每一个组别又再各自分为卓越级、发展级与育成级,若细看获补助的表演团队,便可发现他们多有在大型正规剧场演出的经验,虽然部分传统戏曲团T是兼顾剧场与庙口戏的,但从获补助名单来看,便可知道政府当今的政策是力求传统戏曲的「JiNg致化」、「国际化」,民间庙口戏团T是不在补助范围中的。再者则是审查的标准与方式,无论是中央的「演艺团队分级奖助计画」还是地方的「优质团队扶植企划」,均会要求团T送审企画书,而一份文情并茂、具预期效益的企划书,往往是民间庙口戏团队的罩门。周水锦团长说起了过往的经验:「有一次我们去申请,我那天带了二十几个人去,就为了验那十五分钟的戏。在外面遇到同行的,他叫我不用那麽努力,没有用。我就说,这是一个规矩啊,人家就叫我们来演给他们看,我们就要认真演给他们看啊!我是整班都带去,演员、文武场整个都带去,演得很热闹喔!结果演完,评审他们跟我说,他们不采用我,因为我的企划不对。」周水锦团长把话说得愤慨,眼神却是无奈。在庙口戏班中,有不识字的老演员、有学历不高放弃升学的年轻演员,且在戏班生活中,人们的日常用语多是用台语G0u通,但要呈给政府官员看的企画书却要用中文写。企划书审查往往沦为作文大赛,而在庙口演戏的这群人经常成为作文b赛的落选者,亦有人为此再也不申请政府提供的补助。

最新小说: 【耽美ABO】迁就 自救无望 清幽居 昨日的我与明日 奈何爱上你 终极系列之原创续集 【耽美】边城外半山 《残刀帐》—第一部:亡命再起 续恢复战 窗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