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此时感到无比庆幸。
还好大孙掌权后大兴教育,不然这么多官都不知道由谁来做。
其实朱雄英的开发步伐是有些过快的。
一年之内拿下这么多海外空地,对大明来说很难消化。
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谁让东瀛和高丽不老实突然发难,导致大明不得不调整步伐提前收编两地。
这两年大明大大小小打了不少仗,但兵力其实并没有损失多少。
粮食方面,大明也无需担心。
即便是到了冬季,南洋也能种植水稻,光一个安南就足够大明吃几年了。
南洋的开发,朱雄英一直就没停过,主攻的方向还是粮食方面。
像水利建设和农作物改良,都有农学堂的专人负责。
不得不说,南洋真是块风水宝地,粮食的产量,基本上都是大明的两倍。
但这并不是南洋的极限。
即便南洋地区的百姓大多数都是以种田为生,但他们的农业水平其实并不高。
南洋地属热带气候,高温多雨,十分适合种植水稻,并且土壤类型也十分多样,其中包括潮土和红壤等等。
这样卓越的先天优势,南洋地区的百姓却没有完全利用起来。
此时的大明已经出现了新式耕牛、脱粒机和水力锤等等,而南洋仍旧用着老式耕地器械。
驻扎南洋的这几年,朱雄英一直致力于推广新式农具和机械,这使得南洋的粮食产量再次得到飞升。
其次便是灌溉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