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能说放就放了?
故而,最近他们几大世家都在相互串联,暗中对抗,一边阳奉阴违,象徵性的派出人手,一边加紧劝说刘虞,让其为他们出头,主持公道。
眼下这个混帐的魏攸,不跟他们同声共气也就罢了,居然把屁股坐到了那个外来者那里?
真是岂有此理!
莫不是,收了那姓苏的好处了不成?
"公孙从事此言差矣。"
对於这位同僚的詰难,魏攸眉头一皱,心中嘆了口气。
他又哪里不知道这些人的心里的小九九呢?
但是,相比於那些门户私计,他更清楚刘使君的优势与弱点。
这位偏科严重,不善武备的使君阁下,必须要有一位精於兵事的武人同舟共济才行。
故而,在过去,刘虞与公孙瓚有矛盾时,他才经常为公孙瓚说话。
而现在,当他发现这位苏君侯更是远胜那位公孙长史时,他就更不会盲目攻击这位能为幽州带来安定的人物了。
於是乎,魏攸拱手道:
"苏君侯年纪轻轻,便屡建奇功,以勤王保驾之功受封冠军侯,其战绩那是有目共睹。"
"在下出身微寒,身体孱弱,只恨不能提刀上马,杀胡保民,对此等英雄自是心驰神往。"
"不过,我等朝廷命官,当以大局为重,自不可因私废公,我所言也並非是为其说话,而是为了我大汉社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