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重要工厂内迁,将初级低端高污染的工厂外迁,被朱由校总结为开发内地与开发关外两个战略。
“以臣之见,因初级工厂多是民营,所以,要想将初级低端高污染的工厂迁到外面,朝廷得拨国帑刺激民间商贾主动去关外苦寒之地才行,靠他们自发去的话是不够的,因为不是所有商贾都有远见卓识,要想在罗刹国南下之前,尽快开发好关外,就得由朝廷主导。”
朱由校对此予以采纳并敕旨户部部议此事,筹划一个鼓励汉人去关外建厂经商的旨令。
与历史上满清搞“禁关令”,就算东北当时地广人稀,也不主动愿意甚至拒绝让自己的“嫁妆”给汉人共享不同。
按照旨令要求,本国子民无论官民皆可以申请贷款出关经商开厂。
不但无息,朱由校还在这则旨令里附加了破产保护令。
除此之外,前三年还免税。
没发财都不用担心还不起贷款后没后路可退。
朱燮元的次子,因父功而赐官锦衣卫指挥使(虚职)的朱兆宜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而先申请了一笔贷款就开始着手把自己朱家在江南的产业往北迁。
“可小弟还是想考科举做官,报效朝廷。”
“算了吧,别怪为兄说话直,你不是那块料,朝廷现在举子比例都扩大到每省两百名额,你都还没中过,你还是放弃吧!”
“我!”
但祁象佳不得不承认,朱兆宜这身飞鱼服是真漂亮,让人很羡慕。
到现在很多锦衣卫都是士族子弟出身。
所以,祁象佳也知道如果他通过军功,挣得锦衣卫前程,也能光宗耀祖。
祁象佳不由得意动:“此言当真?”
朱兆宜说道。
“岂止是捷径,那就是百分百升官发财的路!将来,朝廷还会在那一带建铁路,规划图已经出了,只是你们还不知道,我们现在北上,将来可以承包相应工程,绝对能成为当地豪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