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着看 > 其他类型 > 人在大唐已被退学 > 第434章 做棉布

第434章 做棉布(1 / 2)

('“我没有这个意思,我只是觉得你不能让你们白干活。”

徐慧给李正续上一杯热茶,想要再多说什么,不过想到那些有些脸红。

既然陛下把自己赐给了李正,照道理说自己就是李正的人。

给李正做事也是理所当然。

将来自己和那些宫女都是要伺候李正和长乐公主的生活起居的。

似乎在李正的眼里自己并不是李正的人。

想到这里心里又有些委屈。

徐慧三缄其口,又鼓起勇气说道:“我们是长安令的人,以后要伺候公主殿下和长安令的生活起居,我们是驸马的奴仆,驸马让我们做什么我们就做什么,若是我们收了驸马的钱,岂不是让人笑话。”

在宫里做了宫女,似乎她们对主仆观念非常地根深蒂固。

“所以这钱你们还是不想收?”

徐慧躬身说道:“我等本就是宫女,驸马娶了公主便是皇家人,公主也是皇家人,我们伺候的是皇家人,若是收了驸马的钱,我们成什么人了,将来要是……”

说到这里徐慧红着脸低头拧着自己的衣角。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李正疑惑道:“将来什么?”

徐慧有些委屈又小声说道:“将来要是驸马要我们那什么,我们还收驸马的钱,我们成什么人了,岂不是和那些女子一样了。”

听完徐慧的话,李正长叹一口气。

总算明白了徐慧的意思,宫女伺候皇家人是天经地义。

从来没有付钱不付钱一说,从她们的家人把她们送入宫中从那一刻的开始她们就是宫里的人。

能够决定她们身份的也就只有李世民。

若是李世民临幸了她们,她们才算是可以有了一个身份,这个身份或许连嫔妃也算不上。

但总归是个身份。

古代女子对这种身份很敏感,对她们来说也很重要。

现在这些女子李世民已经赐给了自己,换句话说这些女子是自己和李丽质的共同拥有的家产。

若是自己将来睡了她们,她们也应该心甘情愿。

若是收钱了,她们以后岂不是和平康坊的女子一样?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有些复杂,李正痛苦地捂着额头。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她们是家庭的一份子。

给了她们钱,似乎也是不尊重她们。

思量了好一会儿,李正说道:“那这样吧,我不给你们钱,我可以给你们一些布料绸缎,这样你们也可以给你们自己做一身衣裳。”

徐慧躬身行礼说道:“多谢长安令厚赐。”

这才长出一口气,不太明白古人的想法。

有一些纠结,徐慧的提醒很对,从来没有和宫女打过交道。

这还是穿越以来第一次考虑这样的问题。

收钱不一定是对的,这些宫女来说她们要是收了钱会让其他宫女鄙夷。

这是她们的尊严。

李正对徐慧说道:“你带几个宫女先去把泾阳坊市的商户都统计一遍。”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明白了,这就去办。”徐慧收到话语后离开。

惆怅,太惆怅了。

李正头疼地思考着,李世民赏赐什么不好,送这么多宫女来。

说来让这些宫女来照顾李丽质以后的生活起居也没错。

收起心绪,李正拿出天工开物,天工开物对纺织技术也有记载。

宋代人们才开始用棉花来进行纺织。

纺织技术是从人们为了适应气候变化,从开始做衣服开始就有了这门技术。

也算是传承已久了。

手工纺织业也发展了很多年。

如今的大唐纺织机还有些落后,生产效能不高。

而且布匹的价格也是居高不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寻常人家都是自己织布,买那些绫罗绸缎的也都是富贵人家才能买得起。

明代的纺织机器就很接近现代了。

纺织效能高出布快这才是最重要的。

以后棉花种得越多,就可以做出更多的棉布,现如今大唐流通最多的就是麻布。

寻常百姓家穿得也是粗糙的麻布,丝绸只有权贵人家才能穿得起。

李正翻阅着天工开物,首先就是要把棉布做出来。

棉布的成本比丝绸低,可在质感上比丝绸差很多。

比麻布都是好太多了。

现在想起来村子里的孩子们穿过的衣服都会留下来,随着孩子个子长高,穿不下旧衣服了,旧衣服就会留着给别家孩子穿。

一直以来各家的衣服都是孩子们轮着穿。

有了棉布就不用愁以后没有衣服穿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治理江山的事情交给别人做去做,安心地做个咸鱼挺好的。

至于那些功成名就的事情就交给别人去做比较好。

挣钱才是正道,嗯嗯!

利用棉花做出来的棉布又是一笔大生意。

想想又是一件非常棒的事情,距离自己脱贫致富,三十岁之前退休的理想又近了一步。

明朝的手工纺织业很接近现代了,即便是后世的手工纺织业也基本上都用着明朝时期纺车。

直到工业发达了之后,这种手工纺织的传统技术也慢慢没落了。

让李义府从长安买来了一台纺织机,李正开始着手改造,改造成可以做出棉布的纺车。

李淳风出关回到泾阳村子也带着袁天罡。

看李正正在拆解着纺织机,李淳风豪气问道:“李正这是打算织布吗?”

“我打算做棉布。”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袁天罡不太明白李正说的棉布是什么,只是抚须笑呵呵说道:“都说你李正通晓百工,没想到连织布都会。”

似乎李淳风和袁天罡的心情很不错。

李淳风说道:“按照你的说,贫道又对大数据进行了整理,正如你所说,贫道不能光是算却疏忽了如今的变化,陛下如今也正在决意要把数术加入科举之中。”

“好事。”李正给他们两人倒上茶水。

“术业有专攻这话没错,如今大唐读书人少,想要增加中原的读书人光是科举鼓励其实也不行。”

“此话怎么讲?”

“读书无用,读书有用,还要看术业有专攻。”

李淳风思量了一会儿便说道:“读书有用,才会有更多的读书人?”

“没错,读书,读各种各样的书,读书之后人们能够利用自己在书上学到的知识和能力做到有用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

“若真如你所说,贫道也要把自己的道术写在书中?”李淳风说道。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迷你中文http://m.25shuwu.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这个您随意。”

袁天罡神色紧张着,似乎他正在思索要不要把道术写在书上。

许久之后,袁天罡像是做出了一个非常重大的决定,“道术一途不是什么人都能学会,纵使老夫写在书籍上也会有很多人看不懂,这是需要天赋的。”

“好吧,其实最让人绝望的学一样东西只需要天赋,怕是你老人家好多年都不好找传人了。”

袁天罡咳嗽了一声,看李正给自己倒好了茶便喝了一口。

“有点苦对不对。”李正看袁天罡喝下一口茶水问道。

袁天罡一脸僵硬地点头。

李淳风也端起了茶杯喝下一口,“入口虽苦涩,回甘却很好,或许这就是人生百味。”

“喝茶能喝出人生百味,这境界高了。”李正磕着瓜子说道。

袁天罡放下茶杯看向李淳风。

收到眼神,李淳风拿下自己的肩膀上的包袱拿出两个酒壶。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贫道做出大数据,陛下赏赐了两壶葡萄酿说是西域进贡的,一般人可喝不到。”

“是吗?”李正尴尬地笑着其实李淳风的大数据和真正的大数据还差得很远。

把茶水撤了,倒上酒水之后,又让大虎拿了一些猪耳朵和花生米。

红酒和花生米,猪耳朵的搭配不是太好。

不过三人还是喝得意犹未尽,一杯接着一杯。

袁天罡低声说道:“贞观二年大旱,随之而来就是蝗灾,贞观三年大雪,这些年天灾频频。”

李正点头,确实李世民刚刚登基的几年很不安定。

西域葡萄酿喝起来不是那么的烈,不过这酒的后劲很大,半壶下去李正就感觉自己的头昏昏沉沉的。

李淳风才喝了一小杯,“贫道还是喜欢和程家的烈酒。”

一顿酒水喝得昏昏沉沉。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等到醒来时候,还是自己的小屋里。

忍受着酒后的头疼和口干舌燥,李正坐起身。

大虎立刻端来一杯一杯热茶。

喝下的茶水之后,这才感觉舒服了不少。

李正捂着自己还有些疼的脑袋,“这葡萄酿喝起来觉得不怎样,喝多了之后才知道上头。”

大虎小声说道:“程大将军家的处默公子已经在屋外等候多时了。”

“他不是在训练护卫吗?”

大虎解释道:“好想是发生了什么事情,说是急着见长安令。”

吃力的下床,洗了一把脸之后这才清醒了不少。

大虎这才把程处默叫了进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李正喝着热水说道:“什么事情?”

程处默瞪着大眼珠子瞧着李正,“你还问我什么事情?”

李正诧异道:“不是你来找我的吗?”

来回走了两步,程处默小声说道:“你说的那些到底是真的假的?”

用力咽下一口唾沫,李正也小声问道:“我说什么了?什么真的假的?”

程处默再次问道:“你不知道?”

李正倒吸一口凉气,“我应该知道一些什么?”

程处默关上门,小声说道:“要出大事了,因为你的一番话,陛下现如今连夜召开了朝会。”

李正挠着后脑勺说道:“我到底说什么了?和陛下有什么关系。”

“你当真不知道?”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真的不知道。”

嘭!

只听一声巨响,自己的屋门被人一觉踹开,来人不是别人是李崇义。

李崇义当即问道:“李正,你说的那些到底是真的假的!”

程处默又连忙把门关上,小声说道:“李正,这件事可不是儿戏,要是真的发生了后果不堪设想,要是没发生你也讨不了好果子吃,这可是妖言惑众,要杀头的。”

“我到底说什么了!”

嘭!

屋门又被人一脚踹开,来人是李泰。

李正瞅着这一幕,“今天到底是什么日子,为何大家的到访方式如此的别致。”

看着几乎摇摇欲坠就要支撑不住的屋门,李正说道:“我家的门到底是怎么招惹你们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李泰一脸紧张地说道:“李正!你和袁天罡到底还说了什么?”

“我说什么了我?”

“你说了什么你自己不知道。”

李正捂着自己的脑门说道:“头疼。”

看着三人慌张的神情,李正把事情的前前后后说了一遍,“就是李淳风来拜访我,庆贺他出关喝了几口葡萄酿。”

“然后呢!”李泰着急问道。

李正思索好一会儿,“不得不说啊,这葡萄酿喝起来没什么感觉,不过后劲还是挺大的。”

李泰问道:“李正,你说的贞观八年十月江南道大水是真的吗?”

李正一脸诧异,“江南道大水?”

程处默抓着李正的肩膀又说道:“你说的贞观八年六月,陇右地龙翻身是不是也是真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龙翻身又叫做地震,陇右地震?

李正也是倒吸一口凉气,“我到底说了一些什么?”

李崇义也着急说道:“你还说了南海会有大海啸。”

李正痛苦地抓着自己的头皮,努力回想着自己和袁天罡李淳风喝酒的场景,意外的发现自己竟然喝断片了。

断片了!?

“等等!我现在有点乱。”李正痛苦地抓着自己的脑袋。

“李正!你给老夫出来。”

听到屋外的一声大喝,几人朝着屋外看去,李绩大将军就在外面。

“莫非是因为妖言惑众,要来处决我了?”李正又是倒吸一口气。

“李正!出来!”李绩又是一声大喝。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李正朝着屋外看了一眼,“李绩大将军怎么来了?”

“李正!老夫看到你了!出来!”

李正又急忙闪身进屋子,简单收拾了一番自己说道:“怕是陛下真要杀了我这个妖孽了,诸位后会有期,江湖再见,我先去关外躲几年。”

李泰拉住就要爬窗而逃的李正,“你先说清楚,那些事情是怎么回事。”

打开窗子,就要爬出窗户,抬眼就看到一脸杀意的李绩。

李正看着她,见他也看着自己,尴尬一笑,“大将军,吃了吗?”

李绩瓮声说道:“老夫问你,你说的三十六计到底是什么?”

咽下一口唾沫,李正说道:“额……这个说来话长。”

“想死想活坐下来说完了再走。”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迷你中文http://m.25shuwu.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我就随口一说,大将军何必当真呢。”

李绩冷哼一声,“你那是随口一说吗?老夫可是亲自听袁天罡把三十六计讲得天花乱坠,要说打仗老夫也打了半辈子仗了,倒想听听什么样的兵法可以比得上孙武。”

三十六计自然不能和孙武的孙子兵法相比。

李正说道:“可能是袁道长他老人家也喝多了,随口胡说的。”

李绩狐疑地看着李正。

李正悻悻摸了摸自己的鼻子,又说道:“那啥,李绩大将军真不是陛下派来杀我的?”

李绩冷笑道:“陛下不会让自己的女儿还没出嫁就成了寡妇。”

李正若有所思地说道:“要是嫁给我之后就杀了我,岂不是真的成了寡妇了。”

李绩打量了一遍李正,“李正,兵法不嫌多,你若是有兵法这种东西早点拿出来,建功立业,也可以让大唐将士们更好的开疆拓土。”

回过身自己的房子里翻找着,当初李靖出征回来时候就想把三十六计给苏定方来着。

废了好一会儿,从一堆书中找到了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本书编撰成册是在明朝时期。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当然是谁编撰的已经不可考究了。

也有人说在宋代的时候就有人说了三十六计走位上计这种话。

这本奇书的来历也很神秘。

李正把三十六计递给李绩,“大将军这就是袁天罡道长说得三十六计。”

李绩当即翻开一页,入目的第一句话便念了出来,“解语重数不重理。盖里,术语自明。而数,则在言外。若徒知术之为术,而不知术中有数,则数多不应。且诡谋权术,原在事理之中,人情之内。倘事出不经,则诡异立见,诧事惑俗,而机谋泄矣。”

“诡谋权术,原在事理之中,人情之内?”李绩琢磨着这句话,一脸思索。

再翻过一页,李绩又不自觉念了出来:处于绝对优势地位之计谋。君御臣、大国御小国之术也,亢龙有悔。

李绩开口说道:“这亢龙有悔是何意思。”

“亢龙有悔……”李正倒吸一口气,“这个亢龙有悔……”

是不是要从降龙十八掌开始解释?

也不知道李绩大将军能不能了解降龙十八掌这种武林绝学。

李绩又嫌弃地看了一眼李正说道:“也不该问你小子,想来你小子对兵法也是根本不懂,这种兵书在你手里根本就是暴遣天物。”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忽悠过去了?还是根本不忽悠了?

李正长出一口气,看来根本不用自己忽悠省事了。

拿着三十六计这本书,李绩坐在马圈旁便看了起来。

再看程处默,李泰,还有李崇义,李正扶着自己的额头说道:“咱们坐下说话,先来说说我断片的时候都发生了什么。”

众人重新坐下,李泰事情的原委说了一遍。

李正这才知道发生了什么,原来是自己喝醉的时候和袁天罡坐而论道了来着,

一喝多了有些事情就不知不觉说出了口。

李正看着李泰递上来的奏章,这是袁天罡递给李世民的奏章,李泰还特地地抄送了一份来。

看着奏章上的内容,李正这才长出一口气,好在自己没有把安史之乱写出来。

李泰指着贞观八年陇右地震的这条说道:“你先和我们说说这件事,这件事是不是真的。”

李正犹豫了好一会儿,贞观八年确实发生了地震这件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虽然地震这件事是真的发生了,不过地震倒不是很大,这是有史料记载的。

李泰面色凝重地说道:“这件事会发生吗?”

“会。”李正点头,“不过不是很严重,只是一些小震荡。”

李泰低声说道:“不论严重不严重,地龙翻身就不是一件好事。”

李泰说的也对,地龙翻身就确实不是一件好事。

容易和皇帝的品行扯上一定关系,那对李世民来说就是一件坏事。

李泰好奇问道:“连袁天罡都没有预测到的事情,你是怎么知道的?”

李正长叹一口气。

果然是喝酒误事啊。

尤其是不能和袁天罡喝酒,容易把自己也喝成了神棍。

李正很想和他们解释科学的方方面面,“其实我都是胡说的,你们千万不要当真了,若真的成了真的了,纯属巧合。嗯!巧合。”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李泰说道:“你说有大雨的时候,长安真的下起了大雪,你说有大雪的时候长安真的下起了大雪。”

“……”

李正不动神色喝下一口茶水。

李泰接着说道:“当初你说的种种都成真的,现在你和我说,你说的那些都是假的。若是一个大街上的人这么说,我们也只是当他是个疯子。”

李正说道:“其实魏王殿下也可以把我当成是一个疯子。”

见几人依旧用古怪的目光看着自己,李正又灌下一口茶水说道:“好吧,其实这些话不是我说的,是别人告诉我的,本来我不想说出来的,可惜一失足成千古恨,喝多了说漏嘴了。”

程处默说道:“莫非又是哪个想要一头撞死在你家门口的道士告诉你的?”

李正用力点头,“处默兄你懂我啊。”

李崇义:“……”

李泰接着说道:“若是一旦发生地龙翻身,朝中应该这么处理。”

“你父皇这么多的臣子在,他们应该都有办法,魏王殿下何必只问我一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事情是你说出来的,这件事要是没发生,就是你李正妖言惑众,要是发生了,那就是父皇……”

“其实地龙翻身和你父皇一点关系都没有。”

“我知道!”李泰一脸着急地说道,“可是……”

李正低声说道:“是陇右一带地龙翻身又不是长安,反正提前知道了要翻身,为什么不甩锅呢。”

“甩锅?”

“对,嫁祸给别人,比如说一种让你父皇的头疼的关陇门阀?”

李泰陷入了沉思。

大虎一边给几人倒着茶水。

李崇义说道:“那南海海啸的事情也会发生吗?”

李正叹息一声说道:“南海海啸确实会发生,不过对中原的影响不是很大,只是会让南海海岸线受灾,只要提前做好防卫就好。”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迷你中文http://m.25shuwu.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程处默也追问道:“那江南道大水呢。”

李正喝着茶水说道:“台风时常都会有,尤其是东南沿海一带,一场台风引起的大水,提前修建河堤,做好排涝的准备,按照日子来算,若是朝中早做准备,快马把消息送到江南道,再到江南道提前应对会发生的事情,应该还来得及。”

意识到众人古怪的眼光。

李正又是尴尬地笑笑,“好吧,我真的不知道我那时候说了什么,看来下次不能再喝酒了,泄露天机太多,怕是我下辈子过不好了,遭天谴呐。”

众人依旧古怪地看着李正。

一脸惆怅地看着天空,李正接着说道:“看在我冒着这么大的风险,泄露天机的份上,诸位要是觉得过意不去,全当我是胡说的吧。”

“胡说,此等话语岂能儿戏!”李绩站起身说道。

李正淡定地喝下一口茶水,突然不想解释了。

李崇义说道:“你又为何一脸如此悲伤的神色。”

李正仰头看天说道:“其实这些都是科学,我真的不是神棍。”

李崇义:“神棍?”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想到以后我的墓志铭上写着当朝第一大神棍,我就有一种莫名的悲伤。”

李泰说道:“你能未卜先知,能算天时,如此大才不入朝为官都可惜,就连袁天罡都自愧不如的本事,你为何又一脸的悲痛欲绝。”

李正感慨说道:“你看,你们果然都把我当神棍了。”

李崇义匆忙站起身说道:“江南道还有我家的家业,既然会有大水要提前准备。”

程处默点头也说道:“最近我家老货也想法把烈酒生意路子做到陇右一带去,这我要提前去说一声。”

李正看向李泰。

李泰也连忙站起身说道:“我去朝中打听消息。”

这三个家伙说走就走,惆怅地长叹一口气,回头看去李绩早就不在马圈了。

“大虎啊。”李正颓废地呼唤道。

提着马饲料的大虎好奇走来,“长安令,有什么吩咐?”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李正又灌下一口茶水,“没事了,你忙你的去吧。”

“哎。”

和古人科普科学知识确实很有难度。

地震其实就是正常的大陆板块之间的运动,当然这件事和他们解释反而会越解释越复杂。

就比如程处默这个家伙,很有可能会把板块联想到搬砖上去。

李世民在甘露殿与秦琼,房玄龄,杜如晦等人正在议事。

房玄龄说道:“不论李正说的这件事会不会成真,臣以为都应该未雨绸缪才对,就算不发生也罢,就算发生了也可以更好的处理。”

李世民的神色冷峻,低声说道:“朕最担心的是陇右一带会不会真的出现地龙翻身的事情。”

杜如晦的神色也很凝重,李正的说的是贞观八年六月,也就是距离发生地龙翻身已经很近了,仅仅只有两个月时间准备。

神色有些疲惫的李世民说道:“江南道的事情你们按照各部都准备一下,房玄龄,杜如晦留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群臣躬身走出甘露殿。

等到一群大臣离开之后,甘露殿中就剩下了王鼎,杜如晦和房玄龄。

李世民颔首说道:“若是李正说的事情没有发生,你们二人以为真要如何定罪。”

房玄龄躬身回道:“妖言惑众。”

杜如晦也说道:“年轻人还是太过锋芒毕露。”

朝堂的朝议上有不少人弹劾李正。

为首的不少是关拢集团子弟的言官。

陇右是关拢集团发迹的地方。

若是陇右出现了地震,对关陇门阀的影响不好。

“陛下,李正妖言惑众,煽动民心其心可诛!”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陛下!如此妖言惑众之人,断不得与长乐公主成婚。”

“陛下!李正年纪轻轻竟敢说出如此祸国之言,应道将此自子拿入大理寺查出是否还有人在背后指使。”

秦琼听着这话听出了一些眉头,说出这句话的言官是想要把李正往绝路上逼。

不仅要拿下李正,还要拿下李正的党羽。

祸从口出,秦琼心中也是感慨,李正还是太年轻了。

站出朝班,秦琼说道:“陛下!若是要捉拿李正,末将愿意亲自带兵去抓。”

一上午的朝会,李世民听了一上午的弹劾。

下朝的时候又叫了房玄龄和杜如晦议事。

李正这件事是不是妖言惑众先按下不表,真正让李世民在意的是李正说得是不是真的,这些事情是不是真的会发生。

离开承天门的路上,程咬金小声问着秦琼,“秦二哥,这不像你啊,平日里你不会这么站出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秦琼一路走着说道:“怎么了?”

程咬金琢磨着说道:“你亲自去抓拿李正?据说李正给你开了方子,孙思邈给你治病,秦二哥是想还了这个人情吧,这一次是想帮李正开脱。”

秦琼依旧一路走着说道:“当初是老夫亲自去找到李正,若是李正真要入牢狱,也要老夫亲自送进去。”

程咬金点头,“秦二哥还是重情义。”

牛进达匆忙走过来说道:“刚刚打听来的消息,在李正说的事情还没发生之前陛下不会捉拿李正。”

看到程咬金疑惑的眼神,牛进达又补充说道:“陛下身边的王鼎说的。”

三个贞观朝的大将军一齐走出承天门,就瞧见正准备面见陛下的长孙无忌。

时隔这么多时日,连长孙无忌也出来了吗?

朝中为了李正的事情吵得不可开交。

李正还在和阎立本在马圈旁制造着纺车。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一个半自动的纺车已经初具雏形,阎立本看着自己的成果说道:“若是两台纺车合并在一起使用,岂不是可以直接从丝线做成布匹?”

坊车是按照明朝时候的纺车改动的,如今大唐的布匹很贵是因为布匹的产量不高。

制造成本高,需要的时间快。

在明代纺车上李正还借用了后世水力线纺车的技术。

水作为动力驱动的水转大纺车达到半自动的效果。

主要是依靠纺车旁的大水轮,水流冲击水轮上的辐板,带动大纺车运行。

这已经是后世纺织机械的雏形了。

阎立本琢磨着说道:“李正,你说这个纺车一天可以产多少匹布。”

李正瞧着眼前的成果说道:“我做的布不按尺卖,我论斤卖。”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迷你中文http://m.25shuwu.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论斤卖?”

“没错,以后泾阳的布匹产量会非常地高,而且质量也会很好。”

阎立本观察着眼前的纺车,这样的纺车确实看起来比较省力。

可要真正地用起来,是不是真如李正说的那样,就不得而知了。

李正说道:“这个纺织机我还要试验几次,到底好不好用,若是好用咱们多做几台。”

阎立本点头说道:“我这就让村子的人过来试试。”

把棉花做成棉布之前还要做很多的工序,首先要把棉花开松,再进行拉压,将棉花的棉絮梳理出纤维的过程又叫做梳棉,这是一个非常繁琐又麻烦的工序。

做起来也非常的无聊,要反复地操作这个流程。

接着把经过梳理的片状棉花会再次经过一个小一点的皮辊,变成棉条。

棉条再次被细分成为更细的类似于线的样子缠绕在一根管子上。

棉条会用纺车进行加捻,就是把棉条进一步变细,拉长,并且利用机器再进行加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就可以得到棉线,当然想要做成棉线还要和麻一起缠绕,增加棉线的韧性,这个工序和搓麻绳差不多。

只不过棉花的纤维更细,可以与各种人们常用的纤维相契合。

因为棉线很容易断裂,这个没有纱线的年代只能用麻来代替。

棉线与麻交织,这样的棉线做出来才能有足够的韧性来裁剪。

用更加科学的角度解释就是提高化学纤维的强度。

当然了这一点李正并不打算告诉阎立本。

这是自己的秘方,也是将来棉布生意的核心技术。

在棉布还没普及之前还不打算把这个技术告诉别人。

拥有这个时代所没有的知识是一种很奇怪的体验。

在知识的凌驾之上,李正觉得自己的眼界高度是这个贞观年间大唐的人穷尽一生都无法企及的高点。

其实这个高点很简单,就是系统的数理化与一些微观知识而已。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而这些知识对如今才堪堪能够吃饱饭的大唐来说,太奢侈了。

大虎给龙武军送去肉菜,骑马回来便说道:“长安令,秦琼大将军来了。”

李正停下手中压棉花的动作,“把秦琼大将军请进来吧。”

把桌子的棉花与捻子收拾一下,拿起搁在小泥炉上的水壶,倒上两杯热茶。

秦琼是一路从村口走来,李正看着来人微笑说道:“大将军好久不见。”

打量着李正,秦琼说道:“当初第一次见到你的时候,你还是一个老夫一只手就能拎起来的小娃娃,没想到已经长这么大了。”

李正递给一杯热茶说道:“在下明年就成年了。”

“转眼间长安的这些孩子都已经长大了。”秦琼感叹道,看着石桌上的茶水,别人家或许招待客人会用上好的酒菜,李正的招待则是一杯茶水,让人感觉不失礼数,又不会让感觉太过殷勤。

这种感觉秦琼很喜欢,在长安很少在权贵之间走动,也是因为自己一走动人家就会拿上酒菜招待。

秦琼更喜欢李正的这一杯热茶,端起这个长相有些奇怪的茶杯,喝下一口感觉五脏六腑又暖和不少。

放下茶杯,秦琼看到一旁的捻子棉花还有些麻绳和木签,“你这是……”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李正长叹一口气说道:“我闲着没事干就会做一些针线活,现在天气暖和了,前些日子我还做一些衣服。”

秦琼无声一笑,“堂堂七尺男儿竟然还做这样的事情。”

李正无奈说道:“其实针线活也是一种消遣。”

秦琼思考着李正的这番话。

李正又说道:“主要是太闲了。”

“你的食补方法老夫一直在用,孙神医隔三差五就会来长安看望老夫的病情,效用很好。”

食补最好的效果就是持之以恒,效用好不好要看时间,也没有立竿见影一说。

秦琼又说道:“你的红糖也很好。”

“红糖确实是补血的好东西,最近村子里刚刚生了小孩的婶婶们也会喝一些红糖水。”

“你通晓百工,还懂医术,诗文可以说是天下无双像你这样的不该会说出那样的话。”

“大将军的意思是……”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秦琼低声说道:“老夫说的是你说的那些话,地龙翻身,江南道大水,如今朝中很多言官对你的话说是妖言惑众。”

“他们爱信不信。”

秦琼看了一眼马圈四周,低声说道:“若是陛下要抓你,老夫会亲自抓捕你入狱的。”

李正笑着说道:“真有这么一日就麻烦大将军。”

站起身秦琼离开马圈,一路走出泾阳村子。

如今的长安,再次因为李正话语掀起了轩然大波。

秦琼走在朱雀大街上四周人们的议论,茶余饭后街坊邻居间总有一群人聚在一起低声嘀咕着。

一个卖菜的农夫说道:“都说当今驸马李正说江南会遭大水,而且还会地龙翻身的事情。”

“真的假的。”

“据说是当今驸马李正说的,你们觉得是真是假?”

“传闻这个李正的本事就连袁天罡都自愧不如。”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听说朝中很多言官弹劾李正妖言惑众。”

又有人小声说道:“你们说李正的那些预言会成真的吗?”

“要真都被李正说中那李正还是人吗?”

“当然不是人了,那是神仙。”

“据说李正快死了。”

买菜的农夫小声问道:“临死前泄露天机?”

一旁的大婶说道:“你们知道人死了之后会怎么样吗?”

农夫说道:“会……”

大婶接着说道:“会上天,做神仙。”

农夫说道:“人死了不就是死人了吗?”

大婶小声说道:“你们觉得传闻中的李正是一般人吗?”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有人立刻说道:“当然不是一般人了。”

“那不就得了,一般人死了之后是死人,不一般的人死了之后……”

农夫说道“那就不是人了,那是仙人。”

“仙人不是人吗?”

“仙人当然不是人了。”

众人点头表示认同。

长安平康坊一处酒楼。

禄东赞不动神色走进一间房间。

称心就坐在这个房间里,房间里没有姑娘。

禄东赞走入这个房间关上门,四周的姑娘都对这间房间充满了好奇,神色还有一些鄙夷。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迷你中文http://m.25shuwu.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竟然来这种地方不叫不姑娘。

等到禄东赞盘腿坐下之后,称心喝着热茶,“你想好了。”

“想好了。”禄东赞点头,递上一份清单,“这是我们吐蕃要的兵器和粮草。”

称心拿过清单看了好一会儿,“三千战甲,六千把横刀,一万弓弩,三万箭矢,十万石粮食。”

禄东赞盯着称心说道:“这些东西你能给我吗?”

称心轻松地笑了笑,“不是问题。”

禄东赞神情有些诧异。

称心也拿出一本册子说道:“这是价格。”

禄东赞连忙接过看了起来,“横刀五百贯一把!你们怎么不去抢!”

“吐蕃使者不要动怒,你也知道最近朝中正在查兵器案,如今风声紧,冒着这么大的风险卖给你们价格上已经很便宜了。”

“太贵了!我们吐蕃买不起。”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称心感慨道说道:“听说西突厥的国师默呕最近会来长安,说是要阻挠你们吐蕃和大唐结盟的事情。”

禄东赞咬牙说道:“他要是敢来我就杀了他!”

称心接着说道:“说句心里话,在下与你们吐蕃之间不过是生意而已,吐蕃会怎么样和我没有任何的关系,你若是不和在下做生意,在下也可以喝默呕做生意,我们有的是选择,你别无选择。”

禄东赞拔刀而起大声喝道:“我现在就杀了你!”

称心面对禄东赞的横刀只是还以微笑。

房间里安静了许久。

称心站起身说道:“若是禄兄觉得太贵了,这笔生意就算了,你就当没有见过在下。”

收起横刀,禄东赞咬着牙说道:“好,这生意我做!”

称心重新坐下,开始写契约一边说道:“杀了我也没用,我只是帮别人办事而已,禄兄要审时度势,现在的吐蕃和大唐已经不是当年了。”

禄东赞冷声说道:“这一切都是拜李正所赐。”

写完之后称心把契约放到禄东赞的面前,“去请吧。”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禄东赞在称心的订单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并且按下手指印画押,一份吐蕃的契约就此落成。

称心说道:“等到兵器可以运送出去了,在下会告知禄兄。”

禄东赞低声说道:“你们要怎么把兵器运送到关外。”

称心笑着说道:“禄兄不用担心,我们自有办法,等兵器到了关外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禄东赞冷声说道:“我有一个要求。”

“禄兄请讲。”

“我要你和我一起吐蕃。”

听到禄东赞的这个要求,称心说道:“在下本就想去吐蕃走一遭。”

两人再次在这个酒肆分开,禄东赞走在长安的大街上,看着如今街道上大唐百姓们的笑容,再看如今富裕的大唐的。

禄东赞停下脚步看向吐蕃的方向,已经很多年没有看到吐蕃的子民有这样的笑容了。

可能以后很长一段时间不会有这样的笑容。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低着头接着走向驿馆,如今的吐蕃正是水深火热。

想要救现在的吐蕃光等着李世民的回复显然不行。

再这么等下去,吐蕃说不定真的成了西突厥的领地了。

与其这样不如和称心做下生意,说不定靠着关中的粮食和兵器可以顶住如今的西突厥的攻势。

走入驿馆之中撞见了一个人,这个人是以前的薛延陀可汗阿史那,如今虽说已经辞去的可汗之位,拜李世民为天可汗,不过薛延陀的领袖还是阿史那。

禄东赞见到阿史那稍稍行礼,转身就要走入自己的房间。

阿史那上前拦住说道,“禄兄可否借一步说话。”

吐蕃与薛延陀素来没有瓜葛,禄东赞点头答应。

如今的驿馆有很多的关外人,也很热闹,各国使节之间也会经常攀谈,唯独最受冷落的就是倭国使者。

当许敬宗拿着禄东赞的订单而来的时候,默呕也回到长安。

再一次见到默呕这家伙的穿着和谈吐几乎和关中人无异。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把禄东赞的订单交给许敬宗,李正不动声色看着他说道:“你现在还真是越来越像关中人了。”

默呕面对李正躬身说道:“恭喜县侯就要迎娶大唐公主了。”

李正看着默呕说道:“你想做关中人?”

默呕连忙说道:“小人不敢。”

“放心,你为我做了这么多给你一个关中人的身份不难。”

“多谢驸马。”

默呕再次行礼。

许敬宗冷眼看着默呕,虽然李正这么说,但是许敬宗知道默呕不过是一个弃子,兵器的生意不会长久,一但事发默呕迟早会死,李正留他一时也不过是将他作为一颗棋子而已。

默呕恭敬地递上订单,“这是西突厥要采买的东西。”

李正看着订单上的数目,“只要五百把横刀,一万石粮食?这数目怎么这么少了?”

默呕低着头说道:“吐蕃不禁打,都快杀入吐蕃的腹地了,不过驸马放心,等到小人杀了现在的西突厥的新可汗,整个西突厥就可以在小人的掌控之中。”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家伙低着头,看不到他的表情,从他的话语里还是可以听出默呕内心里的兴奋。

默呕小声说道:“小人给西突厥的新可汗安排了很多美女,他整日流连女色,已经被女人掏空了身子,气色也一日不如一日,他还意犹未尽,现如今西突厥国事都是小人在管,小人也已经安排好了,这个新可汗有朝一日死在女人的床上也不足为奇。”

李正给他倒上一杯茶,再递上一颗药丸,“辛苦你了。”

默呕连忙接过解药吃下,又喝下一口热茶服下,回味着说道:“这解药的味道怎么不一样了。”

“每个阶段的解药都不一样。”

“多谢驸马。”

李正低声说道:“订单我知道了,明天就会发货,还有件事要你办。”

默呕连忙说道:“驸马请讲。”

“生意还是太小了,你这样我也很难向那位交差。”

默呕侧目看一眼长安方向说道:“小人惭愧,让驸马失望了。”

“生意不好就制造生意出来,战事扩大一下,生意也就扩大了,这么简单的道理你不懂吗?早在以前我就和你说过西突厥的死活和我没关系,我要的是生意。”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默呕想了一会儿说道:“东突厥的草场很肥沃。”

“那你知道怎么办了?”

“知道了。”

“回去准备吧,三个月内我要听到西突厥大举入侵东突厥的消息。”

“喏!”

默呕躬身行礼转身离开。

瞧着他的背影,许敬宗小声说道:“长安令,这个默呕怕是要成气候了。”

李正点头,“我知道,要早做准备。”

许敬宗点头,“兵器不难办,可是吐蕃说要十万石粮食,我们从哪里拿十万石粮食。”

李正接着说道:“放心吧,马上就会有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

许敬宗神情有些迷茫,抬头看了看天。

“别看了,天上不会掉粮食。”

“如今各国使者都在长安,吐蕃已经谈下了,薛延陀的事情也可以安排起来了,接下来的事情你去办。”

许敬宗神色凛然,到了现在终于明白李正想要把生意做成什么样子。

吐蕃和西突厥的成果复刻到关外诸国,想到以后关外诸国的战争都在李正一个人手中主导,那会是一幅什么场景。

说什么生意,与其说这是一笔生意不如说着这是软刀子割肉。

默呕的利用价值迟早会用尽,战事也不可能永远存在。

等到大唐真正出手,那才西突厥,吐蕃乃至东突厥的末日。

李正把手中的两张订单交给大虎,给禄东赞的价格其实很便宜。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正因为便宜他才会上钩,吐蕃才会上钩,一旦咬勾了就没这么容易脱钩。

大虎拿着订单就策马去了龙武军。

李正接着鼓捣棉线,一条头发丝粗线的棉线在手里渐渐成型。

试了试这条棉线的韧性,用这条棉线割开一块豆腐的时候,李正知道这样的棉线可以用来豆腐了。

两年的丰收,让关中的粮食大跌价,泾阳也开始大批量收购粮食,泾阳县村外,有不少人拖着一车车的粮食而来。

只有泾阳才肯收这么多的粮食,而且价格还不错,新米一斗十钱,陈粮一斗五钱。

这对百姓来说还算是很实惠的价格,都愿意把粮食卖到泾阳。

除却自己的吃的,还可以留下一笔比较丰厚的收入。

李义府忙得满头大汗对许敬宗埋怨道:“老许,长安令买这么多粮食做什么?泾阳就这么点人,吃都吃不完。”

许敬宗小声说道:“原来长安令说的粮食是在这里,想来都在算计之中,放心,咱们长安令从来不做亏本的生意。”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李义府问道:“莫非早有安排。”

许敬宗一脸高深地点头,“这些粮食会让长安令大赚一笔,价格说不定还会翻几番,赚大了,要发财了。”

接着指挥村民帮着搬运粮食,大牛狄仁杰和裴行俭也在帮忙清点。

一车接着一车的粮食运入泾阳。

钱也是一车接着一车,在李大熊一脸悲痛的神情下运出去。

李正挣钱很厉害,花钱的速度也是让人叹为观止。

光是一天时间,就花去了上万贯。

而且看这个架势一两天不会结束还要接着运钱出去,越来越多的人来泾阳倾销粮食。

李大熊欲哭无泪,“留点,别都花了。”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迷你中文http://m.25shuwu.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老村长带着一群村民瞧着一车又一车的粮食运入村子里一时间也看呆了,“这么多的粮食要怎么吃啊。”

“之前就买过一批陈粮,现在又来这么多。”一群村子的中年大汉齐齐摇头叹息。

“你说正儿这孩子到底在想什么?”

“可怜正儿从小就没怎么吃饱饭,现在应该是怕饿着吧。”

李大熊远远看着自己的儿子,原来儿子已经和自己一样高了,多看了一眼,也没在多说一句话。

扛上锄头转身走向田地里接着干活。

一晃多年,李正已经不再是当年的那个孩子了。

直到傍晚时分当天的收粮才结束,整个村子堆满了粮食。

一麻袋垒着一麻袋成了一座座小山,远看特别状况。

若是四年前李世民看到这些粮食说不定立刻会立刻眼红地过来抢。

现如今粮食连续两三年丰收,朝中的粮仓说不定也已经塞满了。

李义府还在统计着粮食的数量,要不是现在泾阳坊市的账目是徐慧在做,还真忙不过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张公谨看大牛带着一群孩子清点着粮食,而且算盘敲打得很熟练。

有些不明所以,张公谨自己也算了一遍,按照自己算出来的再照对自己的算出来的。

这些孩子所算的重量与自己所算的丝毫没差。

而且算得比自己还要快。

张公谨叫住一个孩子问道:“你们的数术是谁教你们的。”

“大牛哥教我的。”一个正在换牙的孩子说道:“就是很简单的竖式运算。”

“大牛哥是谁?”

张公谨再次问道古怪的问着这个孩子。

他吸了吸鼻涕解释道:“大牛哥就是我们的大班长,大牛哥的本事是跟着李正大哥哥学的,大牛哥学会之后就教给了我们。”

一个十岁不到的孩子,能够如此熟练的运用数术,丝毫不比成那些学有所成的士子差。

张公谨最了解如今长安的读书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弘文馆的那些士子或许还不如这个十岁的孩子。

心中暗暗吃惊李正到底是怎么教的。

大唐能够出现一个李正已经够惊世骇俗的了。

若是以后出现千千万万个李正。

还怎么得了。

俗话说假传绝学不轻易外传,似乎李正也不藏着掖着很大方地教给了村子里的孩子。

又或者说李正教的只是皮毛,或许李正还有更高的本领没有教出来。

在书院里教书已经有些日子了,张公谨还是第一次觉得自己竟然有自惭形秽的一日。

王鼎带着人来到了泾阳,这个太监已经村子里的老熟人了。

身为李世民的代言人,要是在别家,说不定早早就出门来迎接了。

也就在泾阳,到了泾阳还要亲自走到李正的面前。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李正搬完了一车粮食放下卷起的裤腿,擦去额头的汗水看到王鼎说道:“王公公你怎么来了。”

王鼎笑着说道:“陛下听说长安令在收陈粮,就让老奴过来商议陈粮的事情。”

李正坐在石头上说道:“怎么?陛下也想卖粮食给我?”

王鼎说道:“如今粮食连年丰收,不少官仓都已经满了,这不也是给朝中官仓撤走一些陈粮,陈粮放久了就坏了。”

“那陛下是想卖给我还是送给我。”

王鼎笑道:“说来如今关中连年丰收,可是朝中用度紧张。”

李正思索着说道:“王公公这话不对吧,”

“哪里不对了。”

李正搭着王鼎的肩膀小声说道:“王公公,最近咱们生意做的好好的,在下每个月给陛下的钱财少则数万贯,多则数十万贯怎么能说没钱,咱们陛下缺这么几个钱?”

王鼎尴尬一笑,“长安令这是说得哪里的话,如今朝中用度大,太子就要成婚了,哪里不得花钱,在说了那些钱都是不入户部的,陛下都偷偷攒下来以备不时之需。”

李正说道:“感情是陛下想挣我的钱。”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王鼎躬身说道:“这是给长安令立功的机会,帮朝中清一些陈粮,实在是放不下了。”

前些年的寒潮过去之后,这两年一直都是丰收。

李正对王鼎说道:“我懂王公公的意思了,陛下是想要把陈粮卖给我,既能帮朝中减少负担,又可以挣我的钱?”

“是……也不是。”

李正:“……”

王鼎的笑容越发尴尬,“都说了,这是大功一件,陛下不会亏待长安令的。”

“亏待?自从在下做泾阳令开始,在下就没有拿到过朝中一分钱的俸禄,现在我说不亏待,咱们陛下这么厚脸皮的吗?”

王鼎急忙看了一眼四下,慌张说道:“长安令慎言。”

“我就要娶长乐公主了,陛下还这么来坑我,不厚道。”

王鼎小声说道:“都是陛下吩咐的,要是长安令觉得不厚道,要不去宫里和陛下理论理论?”

李正冷冷一笑,“怕是我进去就出不来了,王公公你就不要给我下套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王鼎说道:“那陈粮的时候,长安令是收还是不收?”

李正指了指身后一大片装粮食的麻袋,“这不好办,王公公请看,我这里也够了呀,实在是收不下了。”

王鼎啧啧一声叹息,“朝中可以便宜点卖给长安令。”

“四文钱一斗陈粮。”

王鼎想了一会儿说道:“今日长安令收陈粮的时候不是十文钱一斗吗?”

李正说道:“朝中的陈粮都积压了好几年了,要我接盘我自己都觉得亏,在下为了收粮散尽家财,没多少钱了。”

王鼎斟酌一番说道:“太便宜了,要不六钱一斗?”

李正淡然自若地说道:“三文!”

王鼎一脸着急说道:“怎么还越来越便宜了。”

“除了我还有谁会要朝中积压两三年的陈粮。”

王鼎委屈说道:“这样老奴不好和陛下交差。”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那是你的事情,和我没关系。”

王鼎咬牙一跺脚说道:“那就四文钱一斗!”

“成交!”李正答应的很爽快。

王鼎愕然,有些被耍了的感觉。

招呼李义府说道:“你跟着王公公取粮食,四文钱一斗收。”

李义府点头说道:“王公公带路吧。”

王鼎走了两步回头看了一眼李正。

李正:“王公公还有什么事情吗?”

长叹一口气,王鼎还是带着李义府前去收粮,和李正这个小狐狸做生意,总觉得自己是羊入虎口。

看来这一次似乎又被李正给算计了。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迷你中文http://m.25shuwu.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看着一堆堆的粮食,李正对许敬宗嘱咐道:“出十万石陈粮都拿去给禄东赞。”

许敬宗点头在册上记下这件事。

李正接着说道:“你去驿馆问问薛延陀的阿史那和东突厥的使者,问他们二十钱一斗米的粮食要不要。”

“二十钱一斗?”许敬宗回头看了一眼身后的陈粮,收来新粮也不过十五钱一斗。

一边在册子上写着李正的吩咐,许敬宗迟疑了一番道:“怕是人家不肯要,价格有些贵了。”

“我知道他们不肯要,就是想让他们知道我是整个关中粮食最多的人。”

许敬宗疑惑地看着李正。

李正看向西突厥方向说道:“你放心三个月后我的粮食就不是这个价。”

许敬宗记下的李正的话语。

第二日阿史那就在驿馆见到了许敬宗,听完对方的话,阿史那冷笑说道:“李正十五钱收的粮食,二十钱一斗卖给我们?”

许敬宗解释道:“如今泾阳的粮食堆积如山,长安令的意思是想要卖出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阿史那冷笑道:“我要是真买了李正的粮食,我就是傻子。”

明白了对方的态度,许敬宗站起身说道:“在下还有很多事情要办就先告辞了。”

阿史那不屑地看了一眼许敬宗,“不送。”

走出驿馆的前许敬宗还看了一眼禄东赞和西突厥使者的房间。

人已经不在了,行李也不在了。

王鼎把六十万石的陈粮全部交给了李义府。

半月后许敬宗带着一车车的金子而来说道:“长安令,这里是五十万贯的金子,给足了都算过。”

李正按照老规矩分钱,吐蕃带走的只有十万石粮食,至于现在的泾阳还有近百万石粮食。

似乎整个关中的粮食都在往泾阳倾销。

毕竟有一个人傻钱多,散尽家财的家伙。

能够用这些吃不完的陈粮卖了换钱再好不过。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在家里预留一些以备不时之需。

现在的泾阳还在继续的收粮,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架势。

价格还是按照原来的价格,也没有降价。

大牛带着一些鸡蛋肉菜而来,“老师,这是别的村子送的。”

“送的?”

大牛挠着后脑勺说道:“说是咱们的价格高,人家收了钱有些不好意思,就多送了一些肉菜来。”

李正点头,“那就收下吧。”

大牛又说道:“村子外还有很多。”

“送来的都一应收下,吃不完的肉菜交给大虎。”

“明白了。”

大牛高兴地离开。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李正感慨道:“人家看我一个冤大头不停地收粮食给钱,看我太委屈了还来送钱,大唐的民风果然淳朴啊。”

许敬宗小声说道:“长安令,称心已经前往吐蕃了。”

称心的安排是用来做默呕的生意对手,李正已经对吐蕃和西突厥的战事不感兴趣了。

也不知道西突厥这个打手能不能对付东突厥。

东突厥的可不好对付,东突厥的战马很多。

王鼎回到了长安向李世民禀报,“陛下粮食已经都卖出去了,按照四钱一斗价格的足足六十万石的陈粮全部卖给了李正,总计一百八十万贯。”

加上李正这次送来二十万贯兵器买卖钱财,李世民眼前是一笔横财,“李正到底有多少钱,这些钱会让李正伤筋动骨吗?”

王鼎小声回话道:“陛下,工部最近仿造出了三百多辆三轮车。”

“全部发放到龙武军。”

“喏。”

明年就是太子成婚的日子,最近礼部非常地忙碌。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村子里的一群婶婶围着新做出的纺车。

水力半自动的纺车很新奇,从来没有见过这么神奇的纺车。

李正小心翼翼操作着纺车,一尺长的棉布好不容易做出来,一尺棉布做出来松松垮垮地一扯就撕碎了。

注意到四周婶婶们嫌弃的目光,李正连忙说道:“可能是有些细节没有调节好,我再调整一下。”

又鼓捣了好半天,前后试了十多次。

看着李正一次又一次地失败,婶婶们实在是看不过去了,纷纷过来帮忙。

村子里的婶婶本来就对纺织机这种东西用得很熟练。

经过婶婶们的几次提醒,总算是整明白了问题的所在。

重新做了捻板之后,总算可以做出一尺像样的棉布。

阎立本手里也拿着小册子,记录着李正对纺车的改动。

婶婶们对纺车的使用适应很快。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而且这样的水力半自动纺车用起来也很简单。

一台纺车三个婶婶一起做就可以开始产布匹。

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了许多,分工一部分村子里的婶婶们用来做棉线。

余下的用来运作新式的水力纺车。

阎立本和工匠班开始制造纺车,沿着河滩造纺车,以泾阳的河岸沿线可以造十台这样的纺车。

李义府统筹安排,徐慧负责做账,许敬宗做村子外的外交。

李正发现自己又闲下来了。

今天是李治回长安看望他父皇母后的日子,李正把做出来的几批棉布给他送入宫中。

长孙皇后拿着李治带回来的棉布,拿在手中感受着质感,“这布是丝绸做得?”

李治摇头,“老师说这个是棉布,不是丝绸做的。”

李丽质坐在自己的母后身边也打量着棉布,“这种布匹好柔。”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长孙皇后平日里也做衣服,以前李世民的还是秦王没有登基之前,秦王府的日子也很拮据。

李世民登基之后宫里的日子也拮据,那时候公主皇子们的衣服也都是自己做的。

长孙皇后对布料很熟悉,非常明白什么样的布料适合做什么样的衣服。

“李正的这个布料质感上虽然比不上丝绸,但是比外面的绸布好很多,用起来非常地舒服,可以用来做里衣。”

李治连忙补充说道:“母后,李正其实还有一个不情之请,只是不知道母后会不会答应。”

“什么不情之请?”

“李正说若是母后可以向权贵们多多推销这种布匹,母后来做代言,打开销路之后,以后每个月就会送宫中很多的棉布。”

长孙皇后有些讶异。

李丽质不屑地扭头说道:“这个李正眼里是不是只有买卖,哼!还是个死要钱的。”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迷你中文http://m.25shuwu.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长孙皇后长叹一口气低声对身边的宫女说道:“把这些棉布分给各宫的嫔妃,就说是泾阳李正进献的布匹。”

留下了足够立政殿用的就行,李丽质看得明白,心中窃喜母后还是愿意帮李正的。

注意到自己女儿的神情,长孙皇后也是长叹一口气,女儿大了留不住。

长孙皇后招手让李治走到近前问道:“稚奴,李正最近的身体如何?”

李治思量着说道:“老师的身体很好呀,前些日子还搬了很多粮食呢。”

长孙皇后这才放心地点头。

修建大明宫的事情又遭到了群臣的反对,李世民心中很烦闷,只好把这件事先搁在一旁。

有些事情也是想不明白,李正在泾阳大兴土木,群臣倒是不会说什么。

朕修个大明宫就受到了群臣的反对。

李世民放下手中的奏章,拿起李绩送来的三十六计。

这本书的装订方式就是泾阳才有的方式。

翻开一页看着上面的内容,看了好一会儿李世民这才发现自己已经看了一个时辰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三十六计阐述着各种兵法,又像是一个个的小故事。

还真是有意思的竟然有人会将兵法当作故事来讲。

最让李世民感兴趣的就是三十六计中的空城计。

“王鼎。”

“老奴在。”

李世民低声说道:“你让弘文馆去查查,当年诸葛孔明和司马懿是不是真的有空城计这一出。”

“喏。”

虽说都是一个个的小故事,但看起来还是很耐人寻味的。

水田里一大片一大片的秧苗都已经长成,长安最多雨的时节就要过去了。

到目前来看贞观八年风调雨顺,还算是安泰。

到了六月份的时候,长安不少人都紧张了起来。

李正说得预言贞观八年六月陇右地龙翻身的事情到底会不会发生。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李世民坐在甘露殿听着王鼎的禀报,“陇右的地龙翻身没有发生是吗?”

王鼎小声回禀道:“确实还没有发生,已经派出了不少人留在陇右关注着陇右的情况,一旦有地龙翻身的事情就会立刻禀报。”

钦天监,袁天罡这些日子一直都盘腿坐在钦天监闭关不出。

像是所有人都在打听陇右的情况。

是不是真的被李正预言到了。

崔家族长崔林,一直留在长安,现在他牵挂的事情出了李正什么时候会死就是陇右地震的事情,会不会真的发生。

程咬金也坐在自己宅院中,听着家中下人的禀报,“陇右一带风平浪静,丝毫没有发生地龙翻身的迹象。”

所有人都在关注陇右一带,从雁门关来了一队兵马,一份军报立刻传入了朝中。

西突厥十万大军攻打东突厥。

这个消息一出,朝中大臣们哗然。

原本已经和吐蕃在交战的西突厥现在又和东突厥开战了。

东突厥的使者也就是执失思力派来的东突厥使者,立刻去了宫中向李世民这个天可汗求援。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薛延陀的阿史那很兴奋。

阿史那本就是东突厥的正统王室血脉。

是执失思力抢走了自己的东突厥可汗之位。

阿史那正要走出驿馆就撞见等在驿馆门口的许敬宗。

“使者留步。”许敬宗笑着说道。

阿史那警惕地说道:“你要做什么。”

许敬宗看了一眼热闹的朱雀大街,小声说道:“是不是打算现在就回薛延陀了?”

“你想说什么?”阿史那的神情依旧保持着警惕。

许敬宗来到阿史那面前小声说道:“现在东突厥正在向大唐求援,若是大唐出兵援助东突厥,你的复位大计就成不了了。”

阿史那听明白了许敬宗的话语问道:“这话也是李正让你和我说的?”

许敬宗点头。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阿史那说道:“李正就快死了,你还在帮李正办事。”

“人心就是这样,冷暖自知。”

“冷暖自知,好一句冷暖自知啊。”阿史那说道:“有时候真羡慕你们中原的这些话语。”

“可惜你不是中原人。”

“是啊,可惜我不是中原人,我很喜欢你们中原的书籍。”

“据说松赞干布也很喜欢中原的书籍。”

“这次来李正还要给劝说我买粮食吗?”

许敬宗摇头说道:“这一次是为了薛延陀着想,现如今西突厥攻打东突厥,东突厥又是第一个奉陛下为天可汗。”

阿史那神情紧张,“你的意思是大唐陛下会派兵支援执失思力?”

许敬宗点头说道:“不过现在陛下还没有决定驰援东突厥,可一旦大唐出兵支援东突厥,想必你在东突厥的重新成为可汗的希望也就破碎了,这么一来这么多年忍气吞声,好不容易看到的希望又成了泡影。”

见阿史那沉默不语,许敬宗接着说道:“我们长安令建议你留在长安,不论是杀人还是什么手段,只要大唐不打算出兵,东突厥一定大乱到时候你在……”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别说了,我不是中原人,更不是大唐陛下的臣子,我如何让大唐陛下不出兵驰援东突厥。”

“我们长安令讲究事在人为,不试试怎么知道呢?再说了说不定朝中也有人反对这一次出兵支援。”

阿史那疑惑道:“用李正的话来说就是人定胜天?”

许敬宗拱手说道:“有些机会错过了,就再也没有了,你也不想一辈子留在贫瘠的薛延陀吧,你现在做梦还会梦见你父汗那一辈吗?阿史那一辈到了你手里,突厥王廷都是别人的了,你甘心吗?你睡觉的时候不会做噩梦吗?”

阿史那的眼神里渐渐有了仇恨。

看来说得火候差不多了,许敬宗说道:“在下告辞了,你自己考虑吧。”

留下站在原地的阿史那,许敬宗转身离开。

战报接连几天传来,西突厥攻打东突厥一路势如破竹,攻下了东突厥数百顷的草场。

吐蕃的战报也不断地传来,松赞干布和禄东赞带着五万吐蕃兵马,又杀进了西突厥。

奇怪的地方立刻出现了,西突厥像是应对两方的战争还处理得游刃有余,像是会兵法一般,似乎有一个高人在指点。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迷你中文http://m.25shuwu.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秦琼看着如今的西突厥局势,如今的西突厥大队兵马源源不断杀入东突厥的领地。

面对西突厥南面的吐蕃人进攻,西突厥留下一些兵马一直都在和吐蕃人周旋。

看似吐蕃一路势如破竹的复仇,杀进了西突厥的领地。

不过一直再关注西突厥形势的秦琼看得出来,西突厥的目的不在吐蕃。

即便是松赞干布和禄东赞一路挺进,西突厥的伤亡并不大。

很多地方更是直接放弃了。

而是留下了一两万兵马在和松赞干布周旋,即便是放弃了一些不是很重要的领地,对西突厥来说也不会伤筋动骨。

反而可以更好地收拢大军运筹帷幄来进攻东突厥。

拿下了东突厥肥沃的草场,对西突厥来说好处更多。

而且一次次和吐蕃的小战役更是用到了偷梁换柱,远交近攻的策略。

就连远方的波斯都有西突厥的使者在游说联合。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整个西方的战场像是铺开在眼前,秦琼看着挂在墙上的地图,心中疑惑到底是何方高人在指点西突厥。

要是以前的西突厥敢这么两头一起开战说不定早就已经亡国了。

李义府记下了李正说的话,信上的内容是给默呕的。

李正核对了一番交给李义府嘱咐道:“让人快马加鞭送到默呕手里,接下来要应对执失思力的大反攻了,东突厥的这波反攻会非常的猛烈。”

“明白了。”

最新小说: 让格林德沃再次伟大 爱到深处是放手 新杀人事件2025.4.19 我回头时,你还在 红云 同行人(群像) 丛棘迷途 猫与同级生 方糖(校园,H) 《真假善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