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玠、张威立于朝堂左右,齐声应道:“回大人,正是考生温玠/张威。”
“本官今日当殿考校尔等才学,你二人以雪为题,各作诗一首,呈于御前。”明宣帝对身边内侍道:“取笔墨予他二人。”待二人诗成,韩元直当庭诵读。
考生温玠
西风吹絮伴梅开,江南从未有此白。
明朝画堂染素烟,乱云揉碎落人间。
考生张威
纷纷飞雪一片白,落入千门万户来。
今朝有幸殿前试,三尺金榜题我名。
待韩元直分别念完二人的诗句,高下立判。
韩元直继而说道:“臣连夜让人赶赴二位学子的故园,据悉,考生温玠素有贤名,常有笔墨流出为人所传颂,而张威虽默默无闻,却是户部侍郎的族弟。”韩元直言尽于此,不过明宣帝心中却已经明了。
“宣户部侍郎入殿。”当户部侍郎入殿后,看见殿内跪倒在地的张威,已经明白考场舞弊一事暴露,随即跪下请求明宣帝开恩。
明宣帝目光转向户部侍郎,沉声道:“念在你为官多年,略有微功,罢官还乡吧。”
户部侍郎赶忙叩头谢恩。明宣帝接着说道:“考生温玠,确实才学过人,此次遭逢冤屈,补缺户部侍郎一职,日后再立功劳,另行封赏。”
温玠闻此喜不自胜,忙跪地谢恩。“若无其他事,退朝。”
退朝后,温玠快步追上韩相,表达谢意。韩相笑曰:“是长公主托玉凝在旁指点,老夫才能还你清白,温侍郎不必言谢。”
温玠闻言,对着宫门跪拜,以感谢长公主,随即再向韩相一拜,以示尊重。
长乐宫中宴百官,试问谁敢犯帝颜
南唐建安十九年腊尽之日,明宣帝于无极殿内设盛宴,长公主选婿之典,正式啓幕。
科举事毕,明宣帝特赐恩旨,允温玠与韩元直同坐于下首。
明宣帝举杯,语诸臣子曰:“今夕除岁,寡人于宫中设宴,一为饯别旧岁,二为公主选婿。”诸臣子皆举杯应道:“谢圣上,祈圣上万岁千秋,国祚昌隆。”明宣帝闻之,面露悦色。言讫,明宣帝示意太监宣旨。
太监领命后,细长的声音随即而出:“宣三国使臣觐见。”
太监的声音落下,三位使臣入殿。“西秦/北魏/东瑜使臣参见南唐皇帝陛下。”
quot请起身落座。quot明宣帝看着眼前的三位使臣,缓缓说道。他的声音不大,但却带着一种无法抗拒的威严。
三位使臣相互对视一眼,纷纷站起身来,向明宣帝行了一礼,表示感谢。然后,他们按照顺序依次坐下。
待三国使臣谢恩完毕,各自安坐之后,明宣帝再次开口:quot诸位此次前来,可是都为了迎娶我朝公主一事?quot
他的目光扫过每一使臣的脸,眼神中带有审视。而那三位使臣则毫不犹豫地齐声回答道:quot正是如此,我等皆是奉国君之命,特来替国君迎娶贵国公主。quot
听到这里,明宣帝的脸色微微一变,露出了为难的神情。他皱起眉头,沉默片刻之后方才接着说道:quot虽然寡人身为一国之君,但却仅有这一位公主。实在不知道应当将她嫁入哪国才好。quot语竟,目光环视三位使臣,最终将目光落在方刺史的身上。
正在三位使臣尚未拿定主意之时,早已上书明宣帝并得到明宣帝準确回複的方刺史出列答曰:“陛下,臣有一策。”明宣帝见方刺史出言,故作吁兮道:“何策”
“文可观其风,武可见其骨。前些时日,科举考试为我南唐选取良才,那今日不如校场骑射,为长公主择婿。”方刺史言罢,退回座位。
明宣帝闻言道:“文治武功,二者缺一不可。今日便依方刺史之见,校场骑射择婿。三位使臣可有异议”
只见北魏使臣率先开口道:“南唐陛下圣明,本使并无异议。”随即将目光看向还有犹豫的东瑜和西秦的使臣出言讽刺道:“尔等若是不敢比试骑射,便早些认输。”其他两国使臣见北魏使臣,如此猖狂,却也不能落了各自国君的颜面,只能答应。
明宣帝随即下令让人于校场设下箭靶后高声道:“请三位使臣入场比试。”
北魏使臣面带骄横之色,策身上马道:“论骑射,尔等可是我北魏的对手”
与此同时,另外两名使臣相互对视一眼,相继纵身策马而去。
只见校场之上,北魏使臣引弓,连发两箭,皆稳稳射中靶心。反观东瑜、西秦两位使臣,其中一位三箭均脱靶,另一者则是拉开弓,正欲射出第三箭时,却被北魏使臣以空弦惊扰马蹄,箭出脱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