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页(1 / 1)

('

“并未。”温玠回答。

“那你如何得知我的身份?”长公主追问。

温玠擡头答道:“是韩小姐告诉我的。”

长公主目光转向韩玉凝,韩玉凝连忙解释:“我与他确是初见。”

长公主信任韩玉凝,又将目光转向温玠。温玠解释道:“我与韩小姐确是初见,但与不疑却是旧识。不疑无兄弟,打着他名讳且与他相貌相似的女子,应是其表妹韩小姐。而与韩小姐年纪相仿,又能让她如此恭敬的,想必只有长公主殿下。草民所言可对?”

长公主听后,认为温玠能与冯不疑相交,必有其过人之处。

“公子所言不差,请起身回话。”长公主道。

“谢长公主。”温玠起身致谢。

“本宫尚有一事烦忧,望先生赐教。”长公主继续说道。

“长公主可是为联姻之事苦恼?”温玠察觉到长公主的心思,开口询问。

长公主微微颔首,眼中流露出期待之色,轻声问道:“公子能解否?”

温玠沉思片刻后答道:“长公主可向圣上提议,让三国使臣比试骑射之术,北魏必胜。届时派人将今日之事散布出去,如此一来,北魏将再无颜面继续提亲。”

“多谢公子解惑。”长公主起身致谢。她看着一旁发呆的韩玉凝,轻轻抚摸了一下她的秀发,温柔地说:“也多谢凝儿将本宫当日的话转达给韩相。”

韩玉凝还沉浸在温玠的计策中,感受到长公主手心的温度,蓦然悸动。

开科举殿前御试,橘为枳溯本归源。

“不知温公子此次来洛阳是否意在参加科举考试求取功名呢?”长公主美眸轻擡,视线落在温玠身上,轻声问道。

温玠微微颔首,语气坚定地回答道:“处边境之远,应护万民不受外敌侵扰;居庙堂之高,当为(三声)世人效仿往圣先贤。在下不才,但亦有报国之志。此次前来洛阳正是希望能够通过科举之路,一展才华,为国家尽一份微薄之力。”

长公主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之色,微笑着说道:“如此甚好,温公子心怀天下,实乃难得。那本宫就在此以茶代酒,预祝温公子金榜题名,前途无量。”

韩玉凝见状,也连忙举起手中的茶杯,向着温玠微微示意,:“祝温公子得偿所愿,一举成名。”

温玠感激地看了一眼长公主和韩玉凝,然后双手举杯,仰头一饮而尽,豪迈地笑道:“多谢长公主殿下与韩小姐,温玠定当全力以赴,绝不辜负各位的期望。”他的声音铿锵有力,充满了自信和决心。三人相谈甚欢,已至酉时才各自离去。

待韩玉凝和如兰回到府中,韩元直早已等候她们多时。见到韩玉凝一身男子打扮,便开口询问道:“凝儿何故晚归”

韩玉凝不敢隐瞒祖父,只得简略了一些细节,答曰:“今日遇到了一位饱读诗书的公子,相谈甚欢,所以忘了时辰,祖父勿怪。”

韩玉凝有意掩藏与长公主之事。韩元直向来疼爱这个孙女,见她已然认错,便也不再追问。

“给你留了饭菜,用后早些休息。”

“多谢祖父。”韩玉凝向韩元直道谢后便拉着如兰向庖屋走去。身后韩元直的声音再次响起:“圣上钦点我为会试陪审考官,明日祖父不在府中,你照顾好自己。”闻此言韩玉凝顿了一下脚步,韩元直为人素来刚正不阿,若温玠确有真才实学,必一举得中。

“科举考试第二场,会试开始,请各位考生入场。”随着考官的声音传来,只见三千名来自各地的学子如过江之鲫一般涌入考场,十年寒窗,只为今朝。

韩元直寅时便出发前往考场。待韩玉凝醒来时,早已不见祖父蹤迹。韩玉凝和如兰换了装扮,向考场而去,她也想看看温玠最后的名次。

待韩玉凝和如兰抵达考场,考试时间已经过了大半。韩玉凝的目光还在寻找温玠的身影,只见主审官手持夹带走到韩元直面前,小声耳语几句。韩元直望向那两位考生的,对他吩咐道:“暂且将那二人扣下,待我禀明圣上,再做处理。”

主审官领命带人将二人扣下,其中一人正是温玠。韩玉凝看到温玠遭此变故,心有疑惑,悄悄询问侍卫后方知他二人考场夹带,但又不确定到底是谁,故而将其一同收押。

揽月殿内,萧疏韵把玩着一枚棋子,她已于几日指使朝廷六部中的心腹之人,让他上书提及选驸马一事。“禀公主,圣上已经采纳了的方刺史建议,让三国使臣比试骑射之术。”

长公主听见暗卫的话语,稍稍松了口气,看来计划已经成功了一半。方刺史是她母族旧人,在圣上心中颇为份量。这回若非形势所迫,她也不愿动用这张底牌。长公主挥手示意暗卫退下。 ', ' ')

最新小说: 震惊,全城豪门抢着跟我认亲! 命定福星 沉浮 天眼兵王在都市 炮灰意识觉醒后[快穿] 皇长孙的团宠日常 懒得说话怎么了 在茶场的日子里 明月曾照 地下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