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但是他低估了逍遥王的胆子,在太子龙昭承北征后的第三天,逍遥王偷摸带兵支援了太子。
这一场北征虽是胜利了,却是极为的壮烈!逍遥王为了歼灭游牧族的一只主力军,一少数抵挡多数英勇牺牲。
龙昭承扶棺回京都,还没有缓过神来,就传来了逍遥王府入了歹人,逍遥王妃早産了,且生的小公子生死未蔔....
他的大脑一片空白,五弟牺牲,那麽这小哥儿就是五弟唯一的子嗣。
这一刻,龙昭承明白,不争就是死。
逍遥王府就跟铁桶一样,那个不长眼的敢撞上去入王府抢劫?唯有文景帝那个凉薄之人宠爱的凉薄之子!
正是这糟心事,龙昭承主动做局,发动了宫变....
柳淮之的话一出,许泽礼心中一颤,他想起了上辈子逍遥王遗腹子回都城后被盛安帝偏宠所听到的一些閑言閑语了。
逍遥王遗腹子被认回以后,盛安帝亲自为他赐名熙华,且不顾规矩执意让他一个哥儿继承他父亲的王位,封地贵安!
对于这些閑言閑语,盛安帝霸气回怼,若非逍遥王舍命,又怎麽会有朕的今天?若你们这些嚼舌根子的閑命太长,朕诛尔等三族!
第38章 清水镇许家38(捉虫)
柳淮之注意到了许泽礼震惊的眼神变化,忽然想起,盛安帝发动宫变已经过去了四年之久了,先不说四年前许泽礼才八岁,以许家的门庭,是远远接触不到这些秘闻的。
饶是许松林听过些閑言閑语,也是不敢来乱嚼舌根的。
今年是盛安五年。
不得不说盛安帝登基以后,大景朝的百姓日子确实好过许多的。
比之文景帝,盛安帝更关注底层百姓的生活,修关北长城阻隔游牧民族,轻赋税查贪官污吏,注重实干官员修建水利....这一系列政策上台,让柳淮之又看到了希望。
如此明君,不愧是他的儿子。
“皇位来之不正。”柳淮之指了指上方,也就闭言不提这一茬了。
许泽礼是个聪明人,自然知道该问的问,不该问的不问,他倒是没有想太多,知道老师桃李满天下,自然有他的关系渠道。
上一世许泽礼关于这个题目,写的比较笼统,没有这麽出彩的文章...也没有提过盛安帝以孝治天下这一茬,柳淮之自然也是没有提过这一茬的。
他知道这些事情,还是上辈子逍遥王之子被认回以后,京都传来的风言风语....说圣上对于逍遥王之子这麽般看中,乃是因为逍遥王妃当年与他有染,吹了枕头风让逍遥王出征的,这哥儿还不知道是不是逍遥王的呢!
听到这些传言,他还记得岳丈在家中破口了大骂了三天三夜。
——狗屁!一群败类,真是一群败类!
逍遥王妃都已经仙逝了,还要遭受这些小人的污蔑,真是天理不公。
这些嚼舌根的小人怎麽不被雷劈死?
.....
他记得岳丈一直是个斯文的形象,如此气急败坏的模样,着实让他震惊。
后来,他夫郎给他解惑,他才知道其中的缘由。
逍遥王妃程苏锦乃是他姑母之女,他姑母乃是程国公长媳,程苏锦则是他姑母的长女。
许泽礼算算圣上与逍遥王妃的年纪,也是觉得这些嚼舌根之人确实是胡编乱造,圣上比逍遥王大了二十五岁,出征那一年逍遥王才18岁。
而逍遥王妃比逍遥王还小了两岁,十六岁的少女正是怀春年纪,怎麽会放着文武双全的夫君不喜欢却喜欢一个可以做她父亲的中年男人?
逍遥王妃在经历夫儿子失蹤、丈夫战死的双重打击,在不到十八的年纪就香消玉损了。
而逍遥王之子能够被认祖归宗,一是因为他神似逍遥王妃,二是因为他身上的金花茶,三是因为他手中的祥云凤凰佩。
他夫郎告诉他,金花茶一直是关西龙家哥儿独有的标志。
许泽礼身为一个男人自是不知道这些曲曲弯弯的,但是他夫郎不一样,身为哥儿对于这些自是一清二楚的。
关西龙家绵延上百年,在文武帝未完成大业时,就是前朝一块难啃的骨头。
至于他手中的祥云凤凰佩,乃是他表姐及笄之时,程国公夫人曾送给她这个嫡长女的及笄之礼。
这块玉佩乃是独家打造,将玉佩对着光,能够清晰的看到凤凰眼中的字,左眼为程,右眼乃是完成时间文景三十八年七月。
程苏锦文景三十八年及笄,文景三十九年嫁入皇室,文景四十年生下的儿子生死不明、同年传来丈夫战死的消息。
盛安元年,香消玉殒,结束这短暂的一生。
许泽礼上辈子之所以听到这些閑言閑语,便是贤王一党一些老不死的传出来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