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页(1 / 1)

('

他主持贵妃的葬礼一如皇后之例,并辍朝七日。

同年八月,郁郁寡欢的明宪宗朱见深驾崩,终年四十一岁。】

朱元璋:“???”

他其实是很能理解朱见深的感情的,毕竟他和马皇后的感情也是一样的。

现在他还没有失去马皇后,但是听到天幕说之后不久马皇后就要病逝,他心就揪着疼。

本来还在和马皇后生气的朱元璋现在也一点气不敢生了。

别的不说,也没几年了,继续生气的话,他日后回想起来马皇后去世前的日子,两人都是在斗气得有多后悔啊?

可是他完全不能理解,在心爱的人死后就直接没多久也自己去死的。

怎麽的,皇帝当够了是吗?

朱棣同样也是这样的想法,他最多保证日后会多顺着点徐皇后的意思,让徐皇后少生孩子保养身体。

但是要说徐皇后去世了他也跟着走,朱棣自觉还没有那麽的生无可恋。

尤其是听了天幕的话之后,朱棣觉得自己未来人生的目标,就是把蒙古人彻底打服。

直接把蒙古人全杀光是不可能的,就算是当年秦始皇那麽兇残,都没有干过类似的事情。

但是具体要怎麽打服,还是要好好考虑一下的。

朱棣看了一眼自己朝堂上的群臣,觉得这麽多人,往一个方向使劲儿,应该能查出来吧。

至于其他的臣子们还会不会同意此事,朱棣并不担忧。

有瓦剌军兵临北京城下的事情吊在头顶上,谁还敢继续姑息蒙古人?

是怕自己的妻儿后代被瓦剌人给弄死?

一不留神,朱棣就想远了。

但是朱见深很生气,他对万贞儿那可是真爱啊——虽然并不影响他也觉得别的女人可爱,跟别的女人生孩子。

所以他在听到后人居然如此对待万贞儿之后,那一股火是蹭蹭蹭的往上冒。

“岂有此理!”

不过朱见深喜欢万贞儿,可并不代表其他大臣也喜欢万贞儿。

在朱见深生气的时候,满朝文武那是一言不发。

主打一个沉默寡言,装聋作哑。

朱见深更生气了。

【朱见深死后,自然轮到了朱佑樘继位。

朱佑樘为人聪颖,也较用功,每背诵所讲过的书,未尝有错误。

听讲时,专心注目,不转移视听。

他还注重礼貌,讲官误读了字时,他不加指责,只是不跟着读而已,待讲官改读以后方才应接。】

【在朱祐樘成长的过程中,司礼监太监覃吉起了较好的作用。

覃吉朝夕相伴,侍奉惟谨。

他还向朱祐樘口授四书,谈论古今政典、天下民情以及农桑军务等等。

朱见深向朱祐樘赐予庄田,覃吉劝其不要接受,说:“天下将来都是太子所有,无须要什麽庄田。”

有一次,朱祐樘偶然与内侍一道诵佛经,听见覃吉来了,赶快放下换成《孝经》。

其实覃吉已经知道了,却明知故问:“太子在诵佛经吗?”

朱祐樘答道:“没有,是《孝经》。”

覃吉说:“很好,佛书荒诞不可信。”

覃吉虽然身为宦官,却叮咛朱祐樘要防止宦官擅权。

他总是说:“奴才老了,没有什麽奢望,愿他日天下有贤主!”】

陈曦沉吟片刻道:【或许后面在朱佑樘在位期间,并没有特别严重的宦官专权问题,就是因为覃吉的影响吧。】

【朱祐樘继位后,第二年改年号为“弘治”。

他身弱多病,却并没有因为这个怠懈朝政,不仅早朝每天必到,而且重开了午朝,使得大臣有更多的机会协助自己办理政务。

同时,朱祐樘又在弘治元年三月采纳吏部侍郎杨守陈的建议,重开大小经筵,向群臣咨询治国之道。

他还开辟了文华殿议政,其作用是在早朝与午朝之余的时间,与内阁共同切磋治国之道,商议政事。

在这点上,我个人觉得他是比他爹要强的。

别看朱见深前期干了点好事,后期那些糊涂账和宠信宦官的劲儿,搞得我们后世一有什麽明朝背景的话本,

内容是要洗雪冤屈的,基本都在成化朝。

谁让这个时候冤假错案多呢。】

朱见深:“……”

儿子这麽优秀,他当然很骄傲。

只是这个对比对象是自己的话,那就很不高兴了。

他现在多少有点理解自己父皇看天幕时候的感受了,哪怕他并没有他父皇那麽离谱吧。

但是不得不说,有这麽一个对比的对象,他的心情确实好了不少。

人类的快乐多半还是要靠比较出现的啊。

', ' ')

最新小说: 绝品枭雄 全球神袛:奖励百倍 大明:躺平的我被太宗窥探了内心 毒医圣手 天骄红颜 九零土味爱情 电子竞技存在破镜重圆吗[电竞] 不乖(高H,1v1 强制) 偷光 把发小的弟弟画进黄漫掉马后(1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