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页(1 / 1)

('

采取的是长驱直入,直捣巢穴的战略方针。】

【其主力部队至宣府东南的鸡鸣山时,鞑靼首领阿鲁台得知明军来袭,连夜逃跑,避而不战。

估计当年朱棣打他也给他打出来阴影了。

七月,明军到达煞胡原,俘获鞑靼的部属,得知阿鲁台已逃走,朱棣下令停止追击。

不过明军在回师途中,击败了一贯支持阿鲁台的兀良哈部。

九月,回师北京。】

【兀良哈是在朱棣登基之后前来归附的,因为当时的气候变化原因,兀良哈经常发生饑荒,都是靠大明接济的。

不过兀良哈多出白眼狼是真的,哪怕是得到了大明这麽多的帮助,他们还是没干好事。

永乐八年六月十四日,朱棣第三次北征时期得讯阿鲁台溃逃时“所擒数十人皆兀良哈部下,尝入朝授官矣,複叛附阿鲁台。

上责之曰:‘尔于朝廷何功,徒因来朝,辄予爵赏。

今不思报,乃複为叛寇用。命悉斩之’”。

朱棣多少有点大惊小怪了,毕竟这番邦之人首鼠两端也不是什麽新鲜的事情了,还需要这麽惊讶?】

李昞突然就想起来自家李唐了。

李世民对很多番邦那是够好的了,但是在陈曦的表述中,基本上在后期大唐出问题的时候都反叛了。

这就是所谓的养不熟的白眼狼吧。

【不过即便如此,朱棣也没有说真的想打。

永乐九年十二月六日,朱棣让人警告兀良哈说:

“昔兀良哈之衆,数为鞑靼摽掠不能安处,乃相率归附誓守臣节。

我太祖高皇帝矜厥困穷,设福馀朵颜泰宁三卫而授尔等官职,俾各领其衆。

臣属既久后竟叛去。

及朕即位複遣人来朝,朕畧其旧过,加意抚绥,数年以来生聚蕃息,朝廷于尔可为厚矣。

比者尔等为本雅失里所胁,掠我边卒。

又遣苦烈儿等绐云市马实行窥伺。狡诈如此罪奚可容。

今特遣指挥木答哈等谕意,如能悔过即还所掠戍卒,仍纳马三千匹赎前罪。

不然发兵诛叛,悔将难追。”

简单的说就是,赶紧投降,送上三千匹马来,不然我就打你,让你后悔莫及!】

【永乐二十年七月四日,阿鲁台因朱棣追击抛下兀良哈向北逃遁。

说白了,也就是把自己这个盟友当成是了弃子了,还是一个可以帮他抵挡一阵的弃子。

朱棣认为“所以羽翼阿鲁台为悖逆者兀良哈之寇,今阿鲁台狼狈远遁,而兀良哈之寇尚在,当还师翦之。

诸将皆曰然,请分兵疾进,遂简步骑二万分五道进击。

且授之方畧谓:曰兵贵神速,所谓迅雷不及掩耳也。诸将受命遂行。”

最后于屈烈河大败兀良哈部军,斩首无数。

遭此重创后,兀良哈部衆纷纷降明,

朱棣下令,一律释放,不準杀戮。】

说到这里,陈曦顿了顿,叹了口气:【毕竟这是一个种族,真的要灭了还是很残忍的。

只是这些种族,也多都是中原王朝强势的话,便听话,若是中原王朝稍微有点弱势,那就几乎像是闻到了腐肉的秃鹫,立刻就沖过来了。

自古以来其实都是这样,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的特性就代表了他们很难会安定下来。

直到现代之后,才有了逐渐稳定的版图。】

有野心的皇帝们都开始思考起来,既然后人能够将这些游牧民族稳定了,那就说明是有办法的。

至于这个办法要怎麽找,就是他们这些人要努力的方向了!

【朱棣的第三次远征虽然把兀良哈打得快散架了,但是鞑靼是没有追上的。

所以在永乐二十一年,鞑靼首领阿鲁台再次率部滋扰明朝边境,

这个时候的朱棣已经六十多岁了,他还是决定御驾亲征。

这次的战争相对的时间也短了不少,明军八月初出征,

九月上旬,朱棣未北上仅派遣明军斥候到达沙城时,阿鲁台的部下阿失贴木儿率部投降明军,

从他口中朱棣得知阿鲁台被瓦剌打败,其部已溃散,明军暂时驻扎不前;

十月,明军继续北上,在黄河以北击败鞑靼西部的军队,

鞑靼王子也先土干率部衆来降明,明成祖随即封也先土干为忠勇王,

十一月,明军班师回京。】

【但是就算是大明这边不想打,也并不代表鞑靼那边认输了。

仅仅在明军班师回朝两个月后,也就是永乐二十二年月,鞑靼部首领阿鲁台率军进犯明山西大同、开平等地。

朱棣很快调集山西、山东、河南、陕西、辽东五都司的兵力集结在京师和和宣府待命。 ', ' ')

最新小说: 浮云半书1 浮云半书2 消失的蝴蝶发夹 绝品枭雄 全球神袛:奖励百倍 大明:躺平的我被太宗窥探了内心 毒医圣手 天骄红颜 九零土味爱情 电子竞技存在破镜重圆吗[电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