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立了岁禄和赐田两项优厚的待遇,明朝藩王们每年的禄米有一万石之多,其他皇室子孙的数量不等,还有大量的赐田。
这些条件足以让一个明朝的宗室子孙什麽都不干光跟猪一样的活着悠閑的过一生。
所以说朱元璋的这个政策是倾天下之力养“猪”,那真的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特别形象。】
朱家人:“……”
好气啊!
第186章 第一百八十六个老祖宗很骄傲
【尤其是在靖难之役之后, 朱棣为了防止再出现自己这种情况,将藩王的军权卸了,在待遇方面补充了不少。】
朱元璋闻言恶狠狠的看向朱棣。
又是你小子!
朱棣:“……”
他冤枉啊!
而且他多好啊, 都没有对宗室们发难,而是给他们提高待遇。
这不也是符合了父皇的心愿吗?
【所以这个时候, 藩王们开始钻空子,努力的生育,明朝的灭亡很大原因也在这个“养猪”政策上了。】
朱元璋听到这里破口大骂:“放屁!朕只是想让子孙后代吃饱穿暖罢了, 哪有那麽夸张?”
这天下这麽多人,喂养皇室而已,能有多难?
若是难的话, 那就是这帮人都不好好生産,一点都不本分。
该杀!
朱标:“……”
他想了想自己的兄弟数量们,以及兄弟们现在有的孩子们……
并不觉得天幕会是危言耸听呢。
朱元璋还在那边愤愤然:“就是几个宗室, 能有多少人?
最多几百个顶天了!
朕生的多是真的, 但是死的也多啊!
又不是乌龟王八的, 还能一直活着吃俸禄不成?”
朱元璋的话音刚落,陈曦就道:【朱元璋可能万万没想到, 他们朱家人的繁殖能力有多强。
明朝越到后期的王爷们越发把繁育后代当成他们人生中唯一的目标,在嘉靖朝时,仅河南一省就出现了5个亲王,以及超过80个郡王, 明朝的宗室人口总计达到了1890人。
在明朝末年的时候, 宗室总人口甚至达到了三十万人之多。】
朱元璋:“……”
他骂骂咧咧的话全都被堵在了喉咙口,什麽都说不出来了。
宗室总人口, 也就是说不光是朱棣的问题,还有其他的, 他现在有子嗣的儿子谁都别想跑!
“……你们生那麽多干什麽?”
三……三十万那麽多……
朱元璋被这个数字震惊了。
他怎麽也想象不到,自己的子孙后代居然那麽能生。
这都是在做什麽啊,生这麽多做什麽……
多子多孙固然是所有人的愿望,但是也得看看是多少子孙。
三十多万,这个数字实在是有点可怕。
朱元璋就算是没什麽经济头脑,可也知道自己给了子孙们多少优待。
几百个几千个都不算什麽,几万个就很可观了,三十万……
他甚至想要叫财政大臣过来说说,这到底是多少钱了。
【这些宗室们们不仅能享受到高额的薪俸,还能获得各种赏赐,导致国家财政雪上加霜。
嘉靖年间,全国的税粮甚至不够养活这些藩王,财政困境日益严重。
而且宗室们并不觉得皇室养活自己,自己就应该感恩戴德的付出些什麽。
他们可觉得这是理所应当的,甚至还觉得不够。】
朱元璋:“???”
别说日后老四会为了平息藩王们的不满再给藩王一些什麽样的好处,就算是没有,现在自己给的那些东西,也足以是许多人一辈子都求不来的好东西了。
他们还有什麽不满的?
他们还敢有什麽不满的?
朱元璋简直要气死了!
为自己这帮不争气的后辈!
【他们穷奢极欲。
朱元璋在登基之后的某一天,和马皇后回忆起往昔的时候,提到自己贫寒的时候连豆腐都吃不起,马皇后便顺势劝说朱元璋,
说现在大明刚刚立国,百姓们生活艰苦,希望他能节俭度日。
朱元璋觉得很有道理,立马表示自己要带头节俭、抵制奢靡的风气,
首先就从每天一盘豆腐开始做起。
之后又立下规矩,让自己的后世子孙们要保持艰苦朴素的奋斗精神,经常性的要来一顿“忆苦思甜饭”。
听起来是不是好像也挺好的?
但是后面别说宗室了,就连明朝的皇帝自己都不照做。
还是拿豆腐来说吧,明朝清水衙门的翰林们经常在皇帝用膳后向光禄寺讨要残羹剩饭来改善伙食。
有一天,一个年轻翰林去晚了,只端回了一盘白豆腐,郁闷之下放在桌上不打算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