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页(1 / 1)

('

【朱元璋的地盘扩大之后,小明王升朱元璋为仪同三司、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左丞相,至正二十一年正月,封朱元璋为吴国公。

不过虽然如此,朱元璋此时也并非是可以高枕无忧。

此时朱元璋手上的兵力其实已经十分可观了,他整整拥有十万人马!】

【十万人马!】

老祖宗们都震惊了。

有这麽多人,居然都不能高枕无忧了吗?

【是的,因为朱元璋的地盘很少,且四面受敌。

他驻扎东面和南面是元军,东南是张士诚,西面是徐寿辉,虽然同是反元武装,但是张、徐二人同小明王却相互敌视。

不过朱元璋同时也是一个运气很好的人,北面小明王、刘福通率领的红巾军主力,大大牵制了元军,

而且,张士诚、徐寿辉的力量也还不足以兼并朱元璋。

在这样暂时平衡了的局面下,朱元璋面临着一个很好的发展机会。】

第177章 第一百七十七个老祖宗很骄傲

【这个时候, 朱元璋请到了一个关键性的人物。

这个人便是明朝的开国功臣,甚至被后人神化了的刘基刘伯温。

这位是很聪明的,最后也是在明朝建立之后病逝, 并没有赶上洪武大逃杀。

所以刘基是被朱元璋请至应天的,委任他为谋臣。

刘基针对当时形势, 向朱元璋提出避免两线作战、各个击破的建议,朱元璋觉得很有道理放在了心上。】

【除此之外,朱元璋还记得朱升提出的“高筑墙, 广积粮,缓称王”,

这个时候他觉得自己应该开始“广积粮”了。

为了解决粮食问题, 朱元璋除了动员百姓进行生産外,决定推行屯田法,大力开展军队屯田, 任命元帅康茂才为都水营用使, 负责兴修水利, 又分派诸将在各地开垦种田。

几年工夫,到处兴屯, 府库充盈,军粮充足。】

【为了积粮,朱元璋明令禁酒,毕竟酿酒是需要很多很多粮食的。

但是朱元璋的手下大将胡大海的儿子胡三舍与别人违法犯禁, 私自酿酒获利, 朱元璋知道后,下令处死胡三舍。

有人进谏说胡大海此时正在攻打绍兴, 希望朱元璋可以看在胡大海的面子上放了胡三舍。

朱元璋大怒,坚决严明军纪, 于是亲自动手将胡三舍杀掉。

这才叫军纪如山!

如果军令都可以因为某人在做什麽可以朝令夕改的话,那朱元璋以后说的话还有什麽人听吗?

反正你能放过这个人,也能放过那个人嘛!】

老祖宗们均是点头。

军令如山,律法如山。

能为一个人开后门,就能为十个人行方便。

这朱元璋听起来倒是一个有原则的人,怪不得能打出天下来呢。

【除此之外,朱元璋还不断网罗人才,特别是知识分子,朱元璋在应天还专门修建了礼贤馆来接待他们。

这些人在朱元璋统一全国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其实基本上除了秦朝之外,所有定鼎中原的王朝都会侧重于儒家。

朱元璋还曾经召见儒生唐仲实,询问汉高帝、汉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元世祖平定天下之道,

嗯……

怎麽说呢,你找儒生来说,他肯定把所有的功劳都说成是儒家的啊。

毕竟这几个能平定天下的,哪个是儒家能推崇的啊?】

朱元璋:“……”

他现在也知道了很多东西了,不得不说,陈曦说的有道理。

刘邦的流氓派头,直接往儒生冠里撒尿;唐太宗杀兄弑弟;宋太祖自己给自己黄袍加身;元世祖那更是杀人如麻……

哪一个能是儒家推崇的?

也就汉光武帝还好点,但是听陈曦之前的评论,这位也是一个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的,跟儒家,至少是儒家明面上的作风不相符合。

【而且称帝之后朱元璋自己的做派,和儒家也是格格不入。

準确的说,是和越来越有自己想法的儒家格格不入。

不过朱元璋那种扒皮萱草、几近苛刻的制度,估计就是法家来了都要说一声甘拜下风。

属于自创风格了。】

【……】嬴稷是这些老祖宗里面和法家打交道最深的那个,法家里确实有许多严刑峻法。

但是听着这个扒皮萱草,他多少能有点想象,都有些哆嗦了。

确实有些血腥啊。

“这小女子懂什麽?”朱元璋嗤笑一声,“只有严酷的刑罚,才能让这些人不敢犯错。”

朱标张了张口。

其实他也觉得,朱元璋定下的某些制度确实有些苛刻了,但是朱元璋并不觉得,这就让他也没办法怎麽多说。 ', ' ')

最新小说: 骑楼与麻雀外传 浮云半书1 浮云半书2 消失的蝴蝶发夹 绝品枭雄 全球神袛:奖励百倍 大明:躺平的我被太宗窥探了内心 毒医圣手 天骄红颜 九零土味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