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隆基丝毫不怀疑,如果自己这次处理不好这个事情,那是随时可以被替换掉的!
因为他们还有一个皇帝预备役呢。
虽然李亨当皇帝很一般,但是他的儿子李豫干得不错……
李隆基瞬间想到了什麽,道:“辛苦丞相了。”
张九龄低头:“为陛下分忧,是臣子的责任。”
李隆基:“……当一个贤明的君主,也是帝王的责任。”
他叹了口气,让高力士下去拿上来了张九龄替他写的罪己诏。
看完之后,李隆基脸色越来越难看了。
这都什麽东西?
哪怕是他有点问题,张九龄这麽严厉的去批评一个皇帝,他脑袋不要了?
“陛下能有决心下罪己诏,大唐幸甚!”
张九龄多少也能看得出来李隆基想什麽,不过他写的时候都不怕,现在就更不怕了。
更何况,他是懂得如何拿捏李隆基的。
毕竟也当了这麽长时间的丞相了。
所以张九龄很轻松的回複道。
李隆基:“……”
被架着下不来了。
是啊,他觉得没有问题,但是百姓能觉得没有问题吗?
安史之乱的时间就近在眼前,他可以把这不当回事,百姓能不吗?官员能不吗?
李隆基原本的那点庆幸全都没了,脑子里开始迅速给自己寻找一条合适的退路。
他可是几十年的太平天子,如果还要像天幕上所说的一样走向历史上的结局,那也太废物了。
“丞相说的是。
传朕的旨意,将安禄山、史思明、李林甫、杨国忠等人即刻处斩,不得有误!
高仙芝、封常青等有功之臣一路加俸半年!”
在宣布这两个决定的时候,大臣们都是眼睛一亮,觉得陛下果然是陛下,虽然后期的时候他确实整了很多骚操作,将大唐拉入了深渊,但是现在还没有到那个时候,多少还是冷静的。
不过接下来就让人很不满了。
“降李亨为恭王。”
群臣:“???”
张九龄道:“陛下不可!太子并无过错,怎能轻言废立?更何况,天幕所言,安史之乱的时候,是太子……”
说到这里,张九龄卡了一下。
嗯,如果是他的话,在这个时候他也会记仇的。
毕竟之前李隆基的皇帝当的好好地,就算是在马嵬驿的时候被群臣逼迫,大家也是认这个皇帝的。
可是李亨居然直接登基,遥尊他为太上皇,甚至之后收複长安,都没有给李隆基一个太上皇应有的尊重……
那他生气是情有可原的。
但是这并不是可以随便废立太子的理由!
张九龄作为丞相,决定据理力争!
“身为太子,临危受命,登基为帝却不能扫除侵害江山蛀虫,这便是罪过!”李隆基义正言辞的说,“所以,朕决定立李豫为皇太孙!”
张九龄:“……”
他卡了一下。
不得不说,皇帝的这个决定真的是有点搔了。
这个操作不可谓不正确。
虽然李亨也确实是在危难之时扛起了大唐的江山,但是……
这位的能力,还真没太抗的起来。
估计当了那麽多年太子,不想要继续和以前一样,当了皇帝之后就巴不得把所有的权利握在手里。
可惜现在的陛下也没有想要就这麽退休的意思,天幕也说了,两人之间的争端也间接导致了睢阳孤立无援。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李亨也并没有李隆基之前的知人善任,虽然他开始任命的将领都对了,可是却心有疑惑,不能完全放权,导致了安史之乱平定速度变慢……
这样一个人,也确实不适合在现在什麽都没发生的时候去当皇帝。
而李豫就不一样了,他这个皇帝天幕认证了做的不错,也是一手平定了安史之乱的人,如果能够跳过李亨,直接立李豫为皇太孙……
也是一个不错的决定。
虽然好像有点对不起太子李亨,不过李豫是可以的!
“至于朕,也将在培养出皇太孙之后,禅位于皇太孙。”
李隆基说到这里的时候,朝野哗然。
不是没猜到李隆基会对自己有个什麽安排,但是这麽直接的说退位,也让衆臣有些惊讶。
天幕上可是说,陛下在太子登基之后也还是不想放权呢,现在突然就要退位了?
不过无论如何,这是一件好事,能规避了陛下昏庸的晚年,只留下他英明的青年中年,多好啊!
“陛下英明!”
朝野欢呼。
这下就算是张九龄都说不出来什麽反对的话了。
李隆基也松了口气。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