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页(1 / 1)

('

他怕一旦真正传位给李隆基,这位太子的手段会丝毫不容他的姑姑。

所以李旦虽然禅位于太子李隆基,退为太上皇,但仍掌握三品以上官员的任命权以及重大刑案的裁决权。

他每五日在太极殿接受群臣的朝贺,仍旧自称为朕,皇帝李隆基则只能自称为“予”。

而太平公主因为李旦依然在,她的权利也丝毫没有受到损害,朝中势力膨胀。

七位宰相五出其门就是在这个时候出现的,文武百官也大都依附于她。

太平公主因此嚣张到公然提出要废掉皇帝,只是因宰相陆象先反对而未遂。】

【这个现象是李隆基不能容忍的,也是太平公主不能容忍的。

前者希望结束武则天以来的红妆政治,后者希望上面的皇帝换个听话的。

双方都在积蓄力量,想要除掉对方。

据说太平公主和窦怀贞、岑羲、萧至忠、崔湜等人準备以御林军从北面、以南衙兵从南面起兵夺权,甚至已经计划在李隆基饮食下毒。

这个消息被李隆基知道之后,他便召集谋士,準备先发制人。

在先天二年七月甲子日,李隆基做好了準备,带领手下一举将太平公主的党羽诛杀殆尽,

而这位昔日能够主宰皇权更替的公主殿下,不得不逃入佛寺,三日后返回。】

第131章 第一百三十一个老祖宗很骄傲

【太平公主回来之后, 太上皇李旦出面请李隆基恕其死罪,

但是被李隆基拒绝了,成王败寇, 太平公主最终还是被赐死家中。

至此,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争斗才终于算是画下一个句号, 而由武则天上位开始的红妆政治,也被李隆基亲手结束。

这场政变历史上称之为“先天政变”,自此之后, 李隆基终于掌握了皇帝应有的权力。

同年,李隆基改年号开元,表明了自己励精图治, 再创唐朝伟业的决心。】

【这个时候的李隆基,意气风发头脑清醒。

因为这麽多次的政变,和韦皇后等人的作威作福, 给这个国家带来了太多的创伤,

所以李隆基此时接手的大唐帝国和武则天死之前留下的大唐帝国已经有了很大差别,

频繁的政变、兵变大大地伤了朝廷元气,吏治的混乱、腐败亟待治理。

但即便如此, 李隆基也觉得自己能够开创一个新的伟业!

而“开元”这个年号,则是一举奠定了李隆基在唐朝历史,乃至整个种花历史上的地位!】

李隆基:!!!

他居然有这麽厉害吗?

【当然了,如果他在开元结束之后, 能体面的走下历史舞台就更好了。

最后非要弄成那个样子, 让人扼腕痛惜,也让唐朝从盛极走向衰亡。】

李隆基:???

不是, 你说清楚!怎麽突然大唐从盛极走向衰亡了?

这个问题同样是所有唐朝皇帝都在期待着。

陈曦倒也没有继续卖关子,继续道:【和自己喜欢频繁更换年号的祖母武则天不同, 李隆基倒是对自己的年号看的比较珍惜。

他在位期间,只换了三个年号。

第一个年号是“先天”,是他登基之初更换的。

在彻底掌权之后,便换成了“开元”,

“开元”也是他使用最久的年号,二十九年之后,才换成了“天宝”。

而“开元”期间的大唐到底繁华到了什麽程度呢?

请允许我偷个懒,用一个经历过开元全胜和安史之乱、其诗号称“诗史”、其人号称“诗圣”的诗人的诗句来形容一下这个盛况: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就是说,在开元全盛时期,连小县城都有上万户人家。农业连年获得丰收,粮食装满了公家和私人的仓库,人民生活十分富裕。】

李隆基听到这里,忍不住挺起了腰杆儿,问道:“诸位爱卿,这天幕上所说的诗人是谁,你们可有线索?”

衆大臣面面相觑,纷纷摇了摇头。

其中有心思活络的大臣,猜到了一点,但是不敢说出来。

从这首诗的前两个字就能看出来,是“忆昔”,也就是曾经的时候了。

现在这才开元多少年?就算是这个诗人在改元之后就立马作诗,也得二十多年以后了,现在恐怕还是个毛头小子,有没有这样的文笔都不知道呢。

其中还有更可怕的猜测,便是这诗人恐怕是在天幕所说的“安史之乱”中做的诗。

历经沧桑之后的作品,和现在的作品那差别不会小,他们怎麽可能在这个时候找得出来人呢?

恐怕连作者自己本人都不一定能认出来这是自己的作品了。 ', ' ')

最新小说: 绝品枭雄 全球神袛:奖励百倍 大明:躺平的我被太宗窥探了内心 毒医圣手 天骄红颜 九零土味爱情 电子竞技存在破镜重圆吗[电竞] 不乖(高H,1v1 强制) 偷光 把发小的弟弟画进黄漫掉马后(1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