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页(1 / 1)

('

看到这里的时候我甚至会想,如果女皇陛下在凭借着自己的能力登上帝位之后,衆人对她心服口服,

那女皇陛下还会搞酷吏政治吗?

我想恐怕不会, 毕竟女皇可不是只有靠酷吏稳定的民生!】

【因为武则天是从李治头风开始严重时期, 就已经帮李治开始处理朝政了,所以李治朝的事情其实很多也能拿到武则天这里来说。

比如说当时已经成为一种既得利益的保守力量的关陇贵族集团, 是武则天和李治一起打击的。

把他们赶出政治舞台,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条件。

而且因为武则天本人的出身武家,算是庶族出身的商人地主,所以她知道哪怕是士族之中各种资源都更好, 培育得出更好的人才,

但是庶族也并非是一无是处。

所以她会通过各种途径扶植庶族地主官僚,从庶族地主中搜罗更多的人才, 扩大其统治基础。

可以说,日后支持武则天称帝的人之中, 有相当一部分便是她提拔起来的庶族。】

【其中有由朝廷派遣存抚使到全国各地搜罗人才,送到京城,由皇帝亲自考试的制举、策问,《大唐新语》对此记载:“则天初革命,大搜遗逸四方之士,应制者向万人,则天御洛城南门,亲自临试。”成绩优异者,不拘资格,破格录用,任以要职;

之后下令“内外文武九品以上及百姓鹹令自举”,準许官吏、百姓自荐,以免荐举有所遗漏;

除此之外,还进一步发展以乡贡为主的科举制度,不仅科目增多了,录取人数也大为增加,平均每年录取人数,比起贞观年间增加一倍以上;

而且还首创殿试制度,如载初二年二月,“太后策贡士于洛城殿,贡士殿试自此始”;

另外,长安二年,还“初设武举”,扩大了选官範围。】

【当然了,这麽多官员从这麽多途径冒出来,肯定不可能是所有人都很有能力的,其中有不少滥竽充数的,

但是数量多了,基数大了,其中优秀的人自然也多了。

史书评价:“太后不惜爵位,以笼络四方豪杰自为助,虽妄男子,言有所合,辄不次官之;至不称职,寻亦废诛不少纵,务取实材真贤。”

被选拔出来的这些贤才不仅是在武则天统治时期成为重要支柱,

其中有不少人还是后来辅佐李隆基成就“开元之治”的名臣贤相,如姚崇、宋璟等。

武则天一朝号称“君子满朝”,娄师德、狄仁杰等着名的贤臣均在其列。

陆贽评价:“课责既严,进退皆速,不肖旋黜,才能骤升,是以当代谓知人之明,累朝赖多士之助。”】

【除此之外,帝后夫妇共同执政时期修订的《氏族志》,也名为《姓氏录》,更加明确规定“皇朝得五品者皆升士流”,

进一步打击了旧门阀士族,提高了庶族官僚的地位,

因而中唐以后出现“冠冕皂隶,混为一谈”的情况;

特别是自安史之乱以来,有不少平民出身的士卒因军功得授五品官以上官秩,上升为士族,

于是从前士庶之间严格界限便逐渐消失,凡是姓郑的都自称荥阳郑氏,姓李的都自称陇西李氏、赵郡李氏,无从辨别其为旧士族还是新士族。】

【当然了,这个时候的政策也还只是比较温和的,虽然门阀士族们有所不满,但是他们本身高贵的地位并没有得到根本的动摇。

不像晚唐时期那样,几乎是直接被沖击了。】

【此外,武则天还承袭了贞观时期整顿吏治、严惩贪官污吏的基本政策。

——当然了,这个是无论哪个皇帝在位,都要坚持的一个基本政策。

基本上能够平衡得了官员贪污的皇帝,大部分都做的不错,

而且某种程度上来说,官员本身的富裕,其实是和朝廷的富裕对立的:

官员本身贪污的多了,自己荷包饱了,但是底层百姓就穷了;反过来也一样。

怎麽样维持两者之间的一个平衡,就是每个帝王需要考虑的事情了。】

【武则天“尝与宰相议及刺史、县令”,并派遣“使者以六条察州县”,考核州县官吏是否清正称职。

对于贪赃枉法的官吏,不论官位高低,一律严惩不贷。

反之,对于贤才则破格拔擢。

武则天对于为官清正、正直不阿的臣僚非常器重,对于有才能有学识的人士非常赏识,并能对其一一加以重用。

其中典型的,当然还是一代明相狄仁杰了,哪怕他一心向李唐,也是武则天最信任的人了。】

狄仁杰听到这里,忍不住擡头看了一眼高高在上的女帝。 ', ' ')

最新小说: 绝品枭雄 全球神袛:奖励百倍 大明:躺平的我被太宗窥探了内心 毒医圣手 天骄红颜 九零土味爱情 电子竞技存在破镜重圆吗[电竞] 不乖(高H,1v1 强制) 偷光 把发小的弟弟画进黄漫掉马后(1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