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是隋炀帝命令大理卿郑善果、御史大夫裴蕴、刑部侍郎骨仪与留守樊子盖追查杨玄感的党羽。
对此杨广的评价是:“玄感一呼而从者十万,益知天下人不欲多,多即相聚为盗耳。不尽加诛,无以惩后。”】
衆人:【???】
他们几乎没有反应过来陈曦在说什麽。
【“不尽加诛,无以惩后。”?】嬴稷微微皱眉。
哪怕是他也对这个决定很震惊了。
要知道,他当年默许甚至是认可白起坑杀四十万赵军,那是因为两军对战,你死我活。
如果不是这四十万的赵军死,等他们稍微恢複一下之后,那麽反过来死的就是秦国的将士。
但是杨广这个决定实在是有点离谱了。
别人造反,相应云集,不知道反省自己的问题,反而要把跟着造反的人全杀了……
【是的,这还不算完。
隋炀帝离谱,手下的官员也听着这种离谱的命令,
于是跟随杨玄感造反的人都被严刑峻法处理,杀了三万多人,都籍没其家。
当然,这些人里也不都是有罪的,其中被冤杀者占了三分之二,流放了六千余人。】
【最最离谱的是,杨玄感造反的时候围困东都,曾经开仓赈济过百姓。
听起来是不是没有毛病?】
衆人忍不住点点头。
是啊,造反的人为了赢得民心,做这种事是很正常的事情。
更不用说杨玄感造反的原因也有看着百姓受苦了。
【但是杨广并不这麽觉得,他下令将所有当时受到过赈济的百姓,全部坑杀于都城之南。】
【有毛病吧?】嬴稷忍不住破口大骂,【武安君当年屠杀赵国士兵的时候,还知道不杀小孩儿呢,这人脑子里到底是什麽玩意儿?】
【是啊,百姓能懂什麽呢?他们只是想活下去罢了。】刘煓身为一个底层爬起来的百姓,也同样不解。
【哎……】李昞前面说的也很多了,现在也只是摇了摇头,【还好有我世民啊……】
武士彟点头:【没错,如果不是太宗皇帝……】
朱世珍眼睛都红了。
没有人比他更清楚,如果有人愿意开仓赈灾对他们这些底层百姓来说意味着什麽了。
【哎……俺当年要是能吃到赈灾的粮食,就算是死了也心甘啊……】
好歹能做个饱死鬼。
衆人对朱世珍的看法倒是稍微有了些改变。
这人还是挺可怜的,虽然之前那麽讨厌吧,也不是没有原因。
一个没读过书的人,能知道点什麽呢?
这麽一想,连嬴稷看向朱世珍的眼神都温和了许多。
【连续两次都没有能把高句丽打下来,这对骄傲自负,觉得天老大他老二的杨广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打击。
所以他决定……】
【放弃了?】
【不,他决定三征高句丽。】
刘煓:【……老夫觉得吧,虽然高句丽这个国家听起来很欠揍,但是连续两次这麽去攻打都无功而返,是不是可以考虑放放?】
赢子楚摇了摇头:【你不懂,对于这种人而言,越是没办法征服,就越是没有办法放弃。】
刘煓:【……】
【是的,所以大业十年的时候,杨广下诏再次征发天下兵,攻打高句丽。
但是这次,没什麽人愿意再去了。
三月,隋炀帝到达涿郡,隋军士卒在路上就开始跑了。
见状杨广到临渝宫,祃祭黄帝,斩杀叛军者以衅鼓,却仍然无法阻止人们逃亡。
毕竟大家都知道了,去打仗是个死,不去打仗也是个死,那还不如跑了呢。
死前说不定还能逍遥一段时间,你们说呢?】
衆老祖宗:【……你说的也有道理。】
【不过虽然大隋这边拉胯,高句丽那边也不怎麽样。
隋朝将领来护儿在毕奢城击破一支高句丽军,趁机要向平壤进军,
高句丽王高元害怕,于是遣使请降,还把一个参与杨玄感叛乱然后逃到高句丽的隋朝大臣送过来表示投降求和之意。
而来护儿认为此时正是攻破高句丽的好机会,想继续进攻。
请问一下,正常的皇帝应该是如何选择的?】
嬴政听到这里微微皱眉:“这高句丽王之前首鼠两端,反複无常,不可信任。
既然已经胜了,那便应该听将领的,继续进攻才是!”
刘彻摸了摸下巴:“求和就要接受吗?那要朕的百万大军做什麽。
当然是继续打啊!”
杨坚:“此时正是进攻的良机,前面打了两次不就是等这个时候吗?”
李世民:“……说实话,如果是朕,这个时候已经打到平壤城下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