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时,陈简策提笔写回信,却又不敢下笔。他怕控制不住自己要召武经纶回京……
“古纳宣慰司”是前无古人的创举,这种时刻,监国皇太子怎能召三边总督回京?!
但,陈简策不仅仅是大夏监国皇太子,他也只是陈简策。
武经纶不仅仅是大夏三边总督,他也只是武经纶,是陈简策的爱人武经纶。
陈简策想念他的爱人,想让他的爱人回到他的身边。
踌躇半晌,墨汁浸染了三张纸。最后,陈简策落笔,也仅仅说了句“父皇于仲春之末赴南京皇城,淹留久矣。吾令洪尘绸即刻返京。”
二月十六日,武经纶收到了陈简策信件。
北地的春天来得迟,这个时节依然很冷。地面还未解冻,筹建民房的地址已经选好。工匠、砖石材料陆炳都已準备好,只待春暖花开,即刻开工。
武经纶穿着夹棉氅衣,在营房里看陈简策的折子和信件。
他与陈简策在政务上,极少出现分歧。他每每递上去的折子,陈简策都会按他的请求批複。偶有意见也是劝他不必着急,怕他太累。
这次也是,劝他不要太过操劳,慢慢来。
武经纶微微笑着,合上折子,放到一旁。
每次打开陈简策给他的私人回信,武经纶都会心跳加快。即便,已经收到了这麽多的信件,他依然如故。不管陈简策在武经纶身边,还是远在宸京,武经纶都能精準捕捉陈简策的情绪。
最近半年,陈简策的回信,越写越短。“思念”之类的字眼,越来越少,几近于无。这种情况,有两种原因,一是太过思念,所以不敢提。另一种就是,不爱了,不想等了。
武经纶不敢问。无论是哪种原因,他都是焚心之痛。
打开信封,只有一张信纸。
武经纶缓缓打开,寥寥几字……武经纶一下子站起来,碰翻了桌上的茶杯。他眼疾手快,拿起折子和信,任由半杯茶水流淌在桌面上……
弘庆帝要南下!
殿下调洪尘绸携五万京营入京!
武经纶紧紧捏着折子和信件,在转瞬间心思百转。
这其中的意图,显而易见。
武经纶再次心跳加速,却带上了微微的笑容。
武经纶彻夜未眠,埋头伏案。他要加快速度,等待殿下的传召!
五日后,身在沙一卫的洪尘绸携大军抵达沙二卫。五万京营被洪尘绸和武经纶分散在三个卫所,此次洪尘绸从沙一卫到沙二卫,最后到沙三卫,集齐五万京营,从沙三卫直接入京。
洪尘绸见到武经纶的第一句话就是,“这麽冷的天,你怎麽还起了燎泡?”
武经纶的上唇边缘起了三颗燎泡,连在一起,看起来很严重。他摆摆手,“我不重要。”他凑近了洪尘绸压低声音,“想来殿下已经告诉你了?”武经纶说得是弘庆帝南下之事。
洪尘绸本来还在笑武经纶的燎泡,听了这句话,笑容立刻消失,换做一脸的严肃,点了点头。
武经纶低声道:“有你回去,我也安心些。”
洪尘绸拍了拍他的肩膀,“京城本也无事,殿下召我回去,也是例行公事。你比我清楚,不过是关心则乱。”
武经纶被洪尘绸说中了心思,也不赧然,只是笑笑。
“你也快了。后面的大事,殿下必要你回去的。”对于接下来的事情,洪尘绸、武经纶和陆炳,都心知肚明。
武经纶点点头,“我知道。”
洪尘绸在次日离开沙二卫。
从这日开始,武经纶加紧对“古纳宣慰司”的安排,几乎每日都要和陆炳、李峻商讨事宜。
归京
二月二十六日,卢冠南先于洪尘绸到达宸京。
进京后,卢冠南立刻进宫,面见皇太子。
“父皇要带母后和嫔妃,到南京皇城久住。不管是路上,还是日后在南京,都要有劳你了。”陈简策开门见山。
“臣定不负殿下厚望。”卢冠南回複掷地有声。
“京营的兵,任由你调遣。即刻安排吧,父皇想三日后出发。”
“臣遵旨。”
卢冠南白日到京营调兵,布置出行路线,夜间抽空去了一趟朱府。
朱潇夫妇接卢冠南入府,亲兵放下了大大小小的盒子,“这些都是夫人準备的,送给朱夫人。”
薛涛急切地问朱潇,“月儿有喜了没?”
卢冠南有些欣喜,也有些赧然,“有了。已经有六个月的身孕了。”
薛涛喜上眉梢,“太好了。”高兴地转了一圈,“太好了!”
朱潇看着她转圈,不知不觉带上笑意,“是喜事。等京城这边稳定下来,夫人去南方看他们。” ', ' ')